蔡奕亮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叙述作者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的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并结合作者个人多年教学经验及参考同行的相关文献资料,反思及整理出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改进在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叙事;反思
目前,在体育教学研究的领域中主要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模式,而利用叙事的方式对体育教学领域进行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体育教学叙事”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能找到的相关文章并不多。由此可见,当前对体育教学叙事的研究较少。然而,体育教学叙事是由体育教育工作者以叙事的形式讲述亲身经历或发生的事,它具有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够引发和启发读者的思考。因此,近几年业内人士利用教育叙事对相关体育教学领域进行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多。
下面是我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的三个比较典型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反思体育教学中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以后的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反思、剖析、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案例一:我与学生之争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学生文化成绩较好的初级中学,在广东省潮州市的定位也属于第一批层次的优质初中学校,一直以来学校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比较重视,在前几年没有实行中考体育测试成绩计入中考各科总成绩时,体育课的总体目标还是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运动技能和技术,让学生毕业后能掌握一至两项运动项目,并以此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然而,由于中考体育政策的改变,在升学这一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在衡量体育课教学质量时,基本以学生中考体育平均成绩的高低为主要依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也以中考体育必考项目1000米跑和立定跳远的训练为主,所以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度正在逐渐消退。
有一天我在操场等待学生上体育课时,碰到了几个比较顽皮的学生,他们问我:“老师,今天的体育课上什么呀?”我说:“耐力跑呀。”学生无奈地回答:“又是這个,真没意思。”我听后问他们:“那你们想上什么内容?中考体育测试是要考1000米跑呀,你们不知道吗?”学生们高呼:“我们要打篮球,打篮球也能锻炼身体、提高体育成绩啊。” 与学生的这一对话让我课后常进行反思。的确,在中考体育政策的指挥棒之下,我们体育课就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重复、机械地完成训练任务,毫无激情与动力。当然从中考体育成绩来看还是不错的,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来说毫无益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在顾此失彼?也一直在反思能否找到一种让学生体育兴趣与成绩兼并的上课模式?就像学生所说的“打篮球也能锻炼身体、提高体育成绩啊”。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我们要充分、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结合教材及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施教,不能为了成绩一味地、枯燥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案例二: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性
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我总是把本节课的主要练习内容写在小黑板上,然后提前把小黑板摆放在上课的地点,让学生们课前就明确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如本节课我的练习内容主要是:①各关节热身活动;②慢跑600米;③原地弓步压腿5分钟;④踢腿和加速跑30米;⑤50米全程跑练习。有一天,上课前我把小黑板放在操场上,许多学生过来围观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时议论纷纷,我听见其中有几个学生抱怨说:“又是压腿和踢腿,无聊死了,这些对提高50米跑的成绩又没用,老是练它干吗啊?”旁边的我默默无语。
针对这个问题,我反思了许多,为什么学生会有这种错误的思想,因为他们不明白腿部柔韧性对短跑的重要性,他们简单地认为:“要提高短跑的成绩就要经常练习快速跑,如想提高50米跑的成绩,多练习它就行了。”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辅助练习及它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确练习的目的性,以激发其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案例三:运动疲劳与运动损伤的区别
运动疲劳是指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运动损伤是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而学生却很难区别什么叫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
例如,在体育课前,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的脚痛,这节课请假,好吗?”我以为他受伤,就让他在一边休息。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问他:“伤得严重吗?为什么受伤?”他说:“还行,就是大小腿很酸痛。”,我问他:“你之前摔倒过或扭到过脚吗?”,他说:“也没有啊,就是昨天跑了1000米,今天就出现这种情况。”我笑笑摇摇头说:“你可能不是受伤而是累了。”
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我想如果该学生知道什么叫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的话,或许他不会跟我请假,因为运动疲劳的话是可以参加运动的,而且适当运动反而会减轻运动疲劳,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因此,我认为作为体育老师,我们除了要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也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有关于体育运动的一些常识,包括运动损伤后的简单处理等常识,以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