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
阮班莲,女,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科室主任。曾先后获得省、市“优秀教研员”“优秀教育工作者”“教科能手”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省、市、区优质课奖励,并多次主讲省、市公开课,在苏州语文教学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教学之余笔耕不辍,有五十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参加并主持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部、省、市等多项重点规划课题,有些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精品课题”,并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和学术期刊上。
《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谁都想达到“至善”的境界,但真正能达到这目标的寥寥无几。其实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至善”,还有追求“至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至善”的境界。那么,阮班莲作为一名教育教学的耕耘者,在这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都做了些什么?在通往“至善”的道路上又收获了一些什么?
一、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阮班莲,原籍湖北竹溪人。1982年她以全乡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被湖北省竹山师范学校录取。在师范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她又因作文优秀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当时的语文老师张正安说:“你的文采这么好,将来一定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因为张老师的这句话,从此“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1985年师范毕业后,她被分到湖北省竹溪县汇湾中学,报到第一天她就找到校长说:“我要教语文。”从此,她便开始了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师生涯。
1.多读书,打好语文教学的底子
她当时任教的学校地处偏远,教学观念落后,学校连基本的听、评课活动都不曾举行过,更不用说进行优质课评比、邀请专家讲座等学习研究活动了。身边的同事大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教书生活,教学资料也只有一本和教科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在当时,向同事、专家学习几乎是一种奢望,身边没有教学引路人,只能向书本求教。
她刚开始读书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凡是能找到的书都拿来看,“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反正语文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她想。这样的阅读,让她博闻强识,再加上本身有扎实的语文功底,让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她的课堂热闹、生动,学生十分喜欢,这让她有些飘飘然,然而期末考试时,她带的班级成绩却落后了同年级其他老师一大截,这是为什么?她困惑了。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刚翻了几页,就爱不释手,她从心底里感叹:这才是青年教师应该好好阅读的书啊!读完了这本书,她又不辞劳苦,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新华书店,把书店里仅有的十几本有关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学的专著全买了,并在两年的时间里读完,还写了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在那些专著中她认识了一些语文教育界的前辈、名师,她潜心研究他们的理论,静心学习、效仿他们的教法,这些良师益友让她从此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探求和研究之路。
这以后,她养成了每年至少读三本教育教学专著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做读书笔记。而且从教书的第二年起,她就一直自费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杂志。她在阅读这些杂志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杂志上的文章进行阅读摘抄、分类整理。如将论述同一个问题的文章归类在一起,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案例进行比较思考,将好的教学案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将运用的体会写下来。这样,教育教学专著和学科教学杂志成了她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2.公开课,让她在更好的平台上提升
1992年秋,新成立的湖北省竹溪县实验中学面向全县举行公开招聘,通过笔试、讲课等层层选拔,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新的学校给了她新的平台。学校经常举行集体备课、赛课活动,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她得到了教务主任和同事的好评,后来被推举参加县级公开课。那次公开课上,她教学朱自清的《春》,她以深情的朗读、美妙的板书设计和积极的师生互动,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公开课的一等奖。这一次公开课的成功给了她自信和勇气,以致后来每到上级部门到学校检查工作,她都主动承担上课任务。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艰苦的磨炼,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她乐在其中。
1994年春天,湖北省十堰市举行全市范围的优质课评比,竹溪县教研室推选她参加。她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于是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准备计划:①把规定范围内的所有课文全部裸读一遍,边读边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独有的体会,并查找相关资料做补充;②给每篇课文撰写教案,并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③练习无生上课,精练课堂语言,特别是对导入语、提问语、过渡语、讲析语的设计和练习;④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简洁、美观、有效。优质课评比如期举行,她抽到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是名家名篇,而且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拿到课文,她不免有一丝紧张。但经过认真准备,上课时她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运用板块推进法,用提问串联教学;用分组比赛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热烈,她讲得声情并茂。下课铃响,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从教九年来,她不断地上课,公开课、评优课、研究课……不断的磨炼,让她收获多多,使她从一名普通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二、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因为在教学上的突出成绩,1996年她被调到竹溪县教研室任语文教研员,后来又被提拔为教研室分管中学的副主任。那时的她对教学是熟悉的,但对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有一些陌生,但凭着初生牛犊的干劲,她在一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十多所中学,听了上百节语文课。但这些课却存在着共同的弊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堂如死水一潭。这种听课的经历深深刺痛了她的神经,也促使她不断地思索:语文课到底要怎么上,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走进语文、学好语文?
1.以身示范,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
正当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全国各地掀起了课改的浪潮,她通过学习新课程理论,查阅资料、学习研究,发现新课改强调以下三点: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由重视教师的“教”变为重视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②教学方法由过去的单向传授变为师生互动,教师成为平等参与的“首席”;③教学目标由单纯地传授知识到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到教师中,体现在他们的教学中,她每到一所中学,不仅进行专题讲座,还亲自上示范课。当时她带队到湖北省竹溪县天宝中学进行教学视导,听一位老师教授文言文,这位老师由字到词再到句,学生由听到背到写,一节课下来只学了三句话。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针对这种情况,她马上决定上一节示范课。同样是教学韩愈的《马说》,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她用一节课上完。由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热情高涨,十分投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节课不仅完成了重点词句的教学,也让学生领悟了文章的寓意,让该校的语文老师大开眼界。她就是这样走一校讲一校,做专题讲座、主讲示范课。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竹溪县语文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她当语文教研员的过程中,该县十多名教师获得湖北省十堰市语文优质课的特等奖、一等奖,全县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2.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教师由师匠型向研究型转变
为了改变竹溪县的教学状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她主持申报了“十五”规划课题“课内外衔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研究”,课题实验在全县各中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通过专家的有效指导与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课题研究顺利结题。该课题的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范围,延伸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改变了竹溪县语文课堂教学的面貌,对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同时也使她的语文教育教学之路迈上了新的台阶。在那期间,她个人也被评为“十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优秀教研员”。这次课题研究的小小成功让她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巨大力量,也为她日后的个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鉴于对更新领域的探索、对更高平台的仰望,阮班莲老师于2003年来到江苏省苏州市这块教育教学改革的热土,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从事教学和教科工作。由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优秀教研员,她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由一名教研员再到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这对她来说又是一次蜕变。由于过去当教研员积累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她一边教学,一边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摸爬滚打”。
1.不断学习,再次充实自己
为了顺利完成由教学管理者、研究者到课堂教学实践者的顺利转变,她给自己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①继续坚持理论学习。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学专著、10本教学期刊,完成2万字的读书笔记。②认真研究教学。研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力求不重复过去的教学思路;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后记和反思,以改进后面的教学。③向同行学习。苏州市信息发达,很多老师教学思想先进,教学设计新颖,让她大开眼界。因此,她不漏掉任何一位同行的公开课、研究课、竞赛课。在听课时,她有三个习惯:一是观察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反应,看看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切适。二是记下老师的每一次关键性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以检验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思考这节课有哪些亮点值得学习,有哪些缺点应该改进。④积极参加研修和培训。名师讲座、专题培训、网络研修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学习形式,其优势是能集中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学到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技能,具有方向性、策略性、综合性。只要有研修和培训,不管多忙、多远,她都想方设法参加。参加了就认真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并以此反观自己的课堂实践。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她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教学环境,并在新的学校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2.开展课题研究,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一直让她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上好语文课?如何更快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以及前期做课题的经验,她认识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和激发。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呢?为了验证她的设想并寻求新的答案,她在2005年申报了学年课题“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了学生自学语文的潜能,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
在引领全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方面她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5月她作为课题主持人申报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提高学习困难生學习成绩的策略研究”,不仅顺利结题,还获得有关部门奖励。这个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促使教师们研究学困生问题,改变了全校教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和方法,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2011年,她主持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精教活学的实践研究”。由于研究工作的扎实开展,该课题2012年获得“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013年又被评为“苏州市精品课题”,2017年该课题顺利结题,她个人的多篇课题论文也在省级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使她的课堂教学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①积极开展师生对话,引领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②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注重课内外衔接。在学生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让他们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中外名著。③重视读写结合。充分发挥教材中例子的作用,让学生揣摩、仿写,有时是仿写整篇文章,有时是一个片断。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创新。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成绩,而且也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学底蕴,成为真正的语文爱好者。她来苏州市十五年,已经带了五届学生,每一届学生中考成绩都名列前茅,均获得吴江区教学成绩优良证书。她个人也在不断成长,从吴江区学科能力竞赛第一名到苏州市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从吴江市A级课、2A级课到江苏省优质课,从吴江区学术带头人到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她一路播种,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她孜孜以求,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多年来笔耕不辍,共在省级刊物和中文核心刊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其中《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课该怎么上》《打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做学生自主阅读的“摆渡人”》等十多篇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人活着必须拥有梦想。梦想是前进的灯塔,是理想的风帆。只有有了梦想,生命的乐章才不会在现实的喧嚣中偃旗息鼓,生命之花才不会在现实的摧残下枯萎凋零。有梦才有远方,阮班莲,她会在语文教学教研这条道路上做一个永不放弃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