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课为阵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017-10-18 16:20郭茜
关键词:读后阅读课案例

郭茜

1. 引言

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常运用略读(skimming)和寻读(scanning)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取表层信息,最终达到帮助其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但是,这种常规的阅读课并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课本阅读材料之后仍然无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及其他语言技能,学无所用导致学生疲于学英语。那么,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切实提高阅读课的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阅读课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住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并且通过阅读课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例析如何在阅读课上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

2.1紧抓课文标题,激活学生思维

文章的标题与文本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标题常暗示文章的内容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看法。从标题入手可以推测出文本的内容,较快地进入文本内容的解读。和傳统的以图片或者视频导入相比较,带着学生解读文章的标题,预测文本的内容虽然缺少了视觉上的冲击,但是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了他们阅读的欲望。

【案例一】

在阅读模块五第二单元Reading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之前,笔者让学生首先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结构,学生根据the environment or the economy大胆地推测出本文可能为一篇议论文,内容大致为对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的探讨。此外,通过 “must we choose”这样一个问句,学生大胆预测作者认为发展经济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护环境的,二者是可以和谐发展的。合理地预测有效地降低了篇章的难度,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案例二】

刚看到模块十第四单元阅读课的标题“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时,很多学生一致认为该篇文章为议论文,后来笔者提醒学生against这个词以及议论文的特点,有学生的欲望立刻被激发出来,他们开始大胆猜测这篇文章有可能是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学生推测该文章围绕网络犯罪(cybercrime)展开并重点讲述了如何打击网络犯罪。

2.2注重整体阅读和深层阅读,拓展学生思维

语篇是语言和思想连贯的整体,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必须深入走进文本,首先站在语篇的高度俯视文本,厘清文章脉络和语篇逻辑,抓住文章主旨,体会文章要义,然后跟据文章的主旨正确理解细节信息,把握细节信息的附着点。只有教师长期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结构,学生才不会因为忙于找寻细节信息而忽视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最后出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案例一】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二单元阅读课主要介绍了钱利伟先生和林水清女士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展开的辩论。因此,本文主要内容为双方陈述观点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于是,根据本文的篇章结构,笔者设计了如下题目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特点及文章内容。

Q1:What sides do LinShuiqing and QianLiwei each represent?

Lin represents ________ and she thinks ________.

Qian represents __________ and he thinks________.

在理解了双方陈述的观点之后,再让学生厘清双方为自己观点所提供的论据,从整体上把握细节信息。

Q2:From what aspects do the two speakers prove their ideas respectively?

开展了以上两题的讨论之后,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信息就理解得很透彻了,接下来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层阅读,拓展学生思维。

【案例二】

模块十第四单元阅读课是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类型、产生及盛行的原因以及与网络犯罪作战的原因。因此,在教授该阅读材料时,笔者只让学生回答了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但在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学生对文章结构也基本有了了解。

根据文章特点从文章结构和要素入手,既训练了学生查找信息的阅读技能又让学生对文章有了高屋建瓴的理解。省去了繁杂多样的重复练习,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文章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为了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深层阅读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针对以上三种课型由浅入深设计了如下思考题。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案例一】

Q1: If you are the judge, which side do you think will win the debate?

Q2: Which argument convinces you most? Why?

【案例二】

Q1: The title of the text is Fog. Can we replace it with “A helpful blind man”?

Q2: 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when the blind man helped him get to the destination?endprint

【案例三】

Q1: 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Q2: What view does the writer attempt to advocate?

2.3紧扣教学内容开展读后活动,延伸学生思维

读后活动强调课堂的输出,是检验整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平台,教师要在该环节中体现出在读后给学生留下点什么。很多教师习惯在读后让学生完成一篇短文写作,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在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时完全忽视了之前学习的文本内容。读后活动设计一定是立足于文本同时又高于文本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重塑以及再造,延伸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一】

这是一篇陈述观点的议论文,因此,笔者在读后设计了如下写作任务:

I agree with Mrs. Lin Shuiqing/ Mr. Qian Liwei. In my opinion, the environment/ the economy is more important.

Firstly... Whats more... To sum up...

在完成此項任务时,学生可以结合文章畅谈自己的观点,既有书本内容作为依托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案例二】

考虑到本文是一个故事,在开展读中活动时学生已经对故事情节非常了解了,笔者决定在读后让学生以“What will you say if you meet with the man again many years later?”为题展开对话,对话中需包含对当年部分事情的描述以及自由设想多年后再见会谈到的话题。这样使得读后活动既和之前的阅读活动联系紧密,又充分激发了学生想象,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三】

本文为说明文,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笔者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一个类似复述课文的演说任务,让学生就defini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what should we do to fight against it三方面开展一次演讲,以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对抗网络犯罪的队伍中来。

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在设计读后任务时绝不能够千篇一律,一定要结合篇章特点以及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合适的任务,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

3. 结语

阅读课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主要阵地,因此,英语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急匆匆地去找寻一些课文细节,不如教会学生如何预测文章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最后通过深层阅读题以及读后活动让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重塑、再造及产出,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后阅读课案例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陈万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花丛觅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