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宇
摘要:作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最辉煌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四大悲喜剧和十四行诗上,其历史剧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最早在1623年所整理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中,历史剧已经作为独立的概念与其悲剧、喜剧相提并论,这种说法也一直被国内外研究者所沿用。而相比于国外,国内莎学研究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研究长期处在一个缓慢的状态。
而玫瑰战争作为英格兰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对英国的封建社会乃至其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一批以玫瑰战争为素材的影视作品、纪录片、文学作品的涌现,这场尘封百年的战争重回人们的视野。以玫瑰战争为灵感的美剧《冰与火之歌》则更是火遍了全球,英国畅销书作家菲利帕·格里高利的“玫瑰战争”系列小说也广受追捧。而莎士比亚也曾从玫瑰战争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几部经典的历史剧。莎翁对这场战争的接受和改写过程,对其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莎士比亚历史剧;玫瑰战争
第一节 何为历史剧
何为历史剧?一直以来,这都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新历史主义与历史剧的艺术建构》中这样说:“历史剧是一种按照题材时代指向划分而出现的戏剧样式,它是和取材于现代的戏剧形式相对应的。”但这仅仅是从时间的角度相对地给出了历史剧的概念,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它的文学性。苏联的文学理论家什维多夫还提到了一种国别的划分概念:“光说以本国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剧本,是不够全面的。”和很多文学概念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去给历史剧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关于历史剧的几个特征似乎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一,历史剧中的人物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并且情节的开展要依托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可完全地凭空捏造。历史剧依托于历史,但不拘泥于历史,正如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要有作家自己想象力发挥的空间。但历史剧要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在,那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吴晗在《关于历史剧》中曾说道:“历史剧和历史有联系,也有区别。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概括,人物,事实都要有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分一部戏剧是否为历史剧的最重要标志所在。如:郭沫若的《屈原》,根据艺术表现和现实意义的需要而进行了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乃至虚构,但是人物和时代都具有其真实性,所以仍属于历史剧之列;再如莎士比亚经典的《哈姆雷特》等,虽然依然以皇室故事为背景,但具体的人物姓名及事件的真实性都是作者虚构的,就无法将其列入历史剧了。
二,历史剧终归是文学作品,要遵循文学作品创作的规律。历史剧不是编年史,不是历史读本,剧作家也不是历史学家,无需对历史进行完全的还原和叙述。“历史剧在体裁上的特殊性,并不限于再现历史事件的准确性的程度。”把握好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同时发挥自身的艺术想象力。这就使作品中情节的阐述人物形象的刻画难免会带有作家的主观情绪,但作家有权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对人物形象,事件的主题进行重新的选择和刻画,这恰恰是历史剧的魅力所在——在其中融合着作家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现存最早的希腊悲剧《波斯人》就是一部历史剧。每个作家都可以自由地改变故事,虚构人物和行动的动机(神话每每不提供动机)。因而,虽然剧作家可以基于同一个故事开始创作,但结局对故事的阐释却不大相同。”文字要通过戏剧而不是史料这种形式去触动读者的内心,只有构建并塑造人性化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历史剧立足历史,反映现实,具有它自己的现实意义。历史剧描写的都是历史事件,但是在剧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恰恰是作家主观性塑造的结果。“总的来说,它们所着重的是情节的历史因果关系和事件的道德教谕意义。”历史剧结合历史事件,以剧本为载体,内容上对现实有着某种指导意义。魏征流传了千年的“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历史剧中同样可以得到体现。无论是情节的设定还是人物的塑造,一定会在现实中找到影子。作家在創作时,会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出于自身的时代责任感或某种现实需要,在创作时对故事的情节及人物的塑造上会进行重新的改写,力图在历史剧中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历史剧和历史的关系,映射的是历史和文学的关系,而这也是文学史家乃至文学创作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历史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第二节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及国内研究现状
说起莎士比亚,我们可能马上想到他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想起一心想为父报仇的丹麦王子,想起在阳台边约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想起那残忍自私而又自食其果的犹太商人,但是谈及莎翁的历史剧,要么是表示陌生,要么是被各位皇帝的名字搞得一头雾水。或许是四大悲喜剧的流传度太高,亦或是处于莎翁创作的初期,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光芒长期被掩盖。
李艳梅在《国内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状况分析》一文中总结出了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在国内长期处于停滞阶段的原因,一是受俄国莎学的影响,“莎士比亚学家和批评家最常注意的是一些悲剧和喜剧,对作为第三类体裁的历史剧,充其量不过做了点批判性的理解。在历史剧方面,不曾发表过一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而在一些刊物和集子里阐述历史剧风格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克尔日扎诺夫斯基针对这样的状况也说:“(莎士比亚)这些被遗忘的剧本恰好都是历史剧。”二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历史与政治总是紧密相连的,而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会对二者同时造成影响。因此当代创作的历史剧常常处于风口浪尖,长期以来,对历史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自然下降;三是出于某种偏见,认为莎士比亚历史剧属于早期创作时期的作品,其创作手法和思想并不成熟,研究价值不大。按照第一节我们对历史剧概念讨论的标准,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历史剧大致有十篇,这些戏剧均创作于1590至1613年之间,而最早的《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则创作于1590年至1593年之间,处于莎士比亚创作生涯的初期。也有人认为《亨利六世》就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第一部作品。针对《亨利六世上》,有些评论家认为其“由于剧本人物过多而缺乏生动深刻的性格刻画,由于事件纷繁场景频变而使剧情流于松散。”而等到《亨利六世下》时,剧本“以战事为中心线索,情节紧凑集中,进展迅猛有力;人物性格也趋向丰满,深厚和复杂;显示出年轻的剧作家在结构布局,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毕竟此时,莎士比亚刚刚31岁,更何况在两部剧本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进步。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是他最初创作的作品而忽略了他的价值。endprint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在国内长期以来并没有应有的重视。
第三节 玫瑰战争的概况及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对玫瑰战争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除了研究文献之外,格里高利的“玫瑰战争系列”小说可以说是代表之作,并被BBC改编成电视剧《白皇后》;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为了向世界展示英国的传统文化,政府斥巨资拍摄了以玫瑰战争为背景“空王冠”系列连续剧。值得注意的是,本剧就是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历史剧为底本,从剧情到台词,都高度地还原了莎翁的剧本;当然,影响最广的当属美国作家乔治所创作的巨著《冰与火之歌》了,他所虚构了一幅中世纪几大家族为了权力而混战的图景,但整个故事灵感有些则来源于玫瑰战争,甚至某些情节都是有据可查。在获得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雨果奖之后,所改编的美剧一样火遍了全球……可以说,玫瑰战争在国外不仅在研究领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更是为各种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和素材的来源。
长期以来,国内对玫瑰战争的研究基本处于一种空白的阶段:首先,没有专门的著作去向大家介绍,普及这段历史,大家对它仅有的印象也只是从基本英国通史类读物比如休谟的《英国史》,麦考利的《英国史》,迈克尔V·C·亚历山大的《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牛津英国通史》等这样的读物中零散地可以找到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载。2016年段宇宏所著的《血王冠·玫瑰战争》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关于这段历史介绍的空白,这仅有这一本还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国内的研究领域涉足也是少之又少,在中国知网搜索“玫瑰战争”,与之相关的论文只有四篇。参考文献的匮乏,给后来的研究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第四节 研究意义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国内,无论是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研究,亦或是对玫瑰战争的研究,长期都处在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莎士比亚的创作不仅是英国历史剧创作的最高阶段,从质量上来说,还是它的一个新阶段。”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的重新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去感受莎翁历史剧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而再加以对玫瑰战争的研究,则为我们国内的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这段历史的窗口,并结合文学作品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整个《亨利六世上》《亨利六世中》《亨利六世下》《理查三世》对玫瑰战争的还原和改写,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作为历史剧,它描绘了一幅从15世纪到16世纪英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史。从英格兰到法兰西,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从人物的塑造到历史的还原即保留了历史的真实度,又不失戏剧所独有的艺术性。那么,对莎士比亚以玫瑰战争为背景的四部历史剧进行研究,意义何在呢?
一,它体现出了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民族意识的觉醒。伊丽莎白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凭借着自己强硬的政治手腕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统治传奇。1588年,英国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在此基础上,通过海外掠夺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积累了更多的财富,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了财富的原始积累。英国的国际地位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在十六世纪的英国,鉴于民族国家的巩固过程,民族自觉意识的增长成了深化对本国历史兴趣的先决条件。”客观上,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也让历史剧这个剧种更受当权者和大众青睐。“莎士比亚在剧作里提到英格兰有二百四十七次,提到英格兰人有一百四十三次。其中绝大多数出现在历史剧里。”其中的很多主要人物,毫无例外地具有强烈的英格兰民族意识。以《亨利六世》为例,在下文中即将开战的约克、兰开斯特双方,在国内战场上是不共戴天的对手,在对外时却都具有着同样的爱国情怀。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在戏剧的创作中,也存在着自己狭隘的观念,有着某种迎合统治者和大众口味的嫌疑。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对法兰西女英雄圣女贞德的抹黑。在莎翁的笔下,贞德成了一个神经质巫女般的角色,而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法兰西女英雄。但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莎士比亚所处的年代,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对贞德的人物形象做出这样的重塑。这样的描写虽有待商榷,却也是瑕不掩瑜。
二,莎士比亚历史剧推动了史诗题材的发展。史诗可以说是最早的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形式。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当属《荷马史诗》了。史诗是早期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年代,人类记载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文学形式,比戏剧的出现稍晚一点。后来随着其他文学形式的出现,史诗就暂时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后代作家在创作历史题材作品的时候,在风格上依然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出对史诗题材的继承。而有关莎士比亚历史剧对史诗题材的继承,则是不可忽略的话题。“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具有鲜明的史诗风格,施莱格尔就把他看做是一部完整的英民族英雄史诗。”
首先在规模上:从《约翰王》开始到《亨利八世》结束,横跨了金雀花和都铎两大王朝,又有兰开斯特,约克等几大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台,而本文研究的玫瑰战争系列——《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僅仅四部剧,就将近百年波澜壮阔的画面描写得淋漓尽致,如此宏大的规模,怎能不是对史诗的一种继承呢?
其次,莎士比亚的剧中刻画出了数量众多的人物,其中不乏性格鲜明的,着墨较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年轻有为,骁勇善战的爱德华四世,不负母命,终成大业的亨利都铎,还有各种性格各异,地位各异,行为各异的人物,这里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到尔虞我诈的贵族,从战场上的无名小卒,再到揭竿而起的起义者(如杰克·凯德)……莎士比亚用他独特的语言,试着让每个人物都能鲜活起来。即使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莎士比亚也尽量用有限的几句台词让他们的形象鲜活起来。
最后是在顺序上:整个历史剧系列按照“编年史”的顺序来书写,玫瑰战争则是从《亨利六世上》开始到《理查三世》。描写了从亨利六世继位开始一直到博斯沃思战役结束亨利都铎登基这样一段历史。剧中没有准确地年代标注,但是对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史实的顺序来进行描写,对几场重大战役的时间乃至结果的还原也十分准确。endprint
三,莎士比亚历史剧可信度较高,客观上起到了历史知识传播的作用。既然是历史剧,莎士比亚历史剧中自然蕴含着大量的史实和历史知识。莎士比亚在创作的时候少不了对人物和情节进行主观性的重塑,但是它是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的。通常认为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取材于霍林希德所编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和爱德华·霍尔所著的《两个卓越的贵族世家的联姻——兰开斯特和约克》,两部在但当时较为权威的著作为莎翁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史实基础。而这又是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历史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莎士比亚历史概念的形成,如果没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和英国历史编纂学所取得的成就,简直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关系的形成和组成民族国家的先决条件的创造,极大地提高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本国历史的兴趣。”对世俗历史的态度发生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学者投身到历史的研究中。历史学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时人对本国历史的重视,另一方面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史书的编撰和工作中来,出现了诸多介绍本国历史的史书,为戏剧家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而戏剧作为一种为普通民众乃至高官贵族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所传达的历史内涵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至十五世纪末戏剧在英国十分流行,流动剧团巡回于英国的乡镇,在旅店的院子里临时搭建起戏台演出,观众多为市井百姓。由于英国政府限制流浪者的聚集结合,流浪艺人不得不寻求贵族官吏的庇护,由此出现了固定的剧院。”。这才出现了诸如环球剧院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大剧院。但同时,乡村,城镇之中,各种小型的剧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剧场的发展,让戏剧的表演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不仅仅是在繁华的伦敦,在乡村的酒吧里,餐厅里,随时都可以见到正在上演的戏剧。成了当时英国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将历史知识融入到他的戏剧中去,使戏剧寓教于乐的功能得到发挥。或许他观众并没有带着学习历史而是单纯地娱乐的心态前来观看,但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他们就对剧中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一种历史知识的教化作用。而同时,对于当代的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来说,阅读莎翁的经典戏剧作品领略到的不仅是语言上的,文字中的美,更可以了解玫瑰战争这段对很多国内读者来说都相对陌生的历史。在莎翁的戏剧中领略着文学与历史的完美交融。
玫瑰战争作为英格兰历史上时间最久的内战,对英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但是国内的研究始终没有给予这段历史足够的重视。历史给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文学则以独有的魅力,推动着历史的传播和普及。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就有着这样独到的魅力,用他富有魅力的文字,让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变成活灵活现的片段和朗朗上口的故事。莎士比亚既是英国的,也是世界的。读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我们就要了解和熟知他笔下的这段历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文学的魅力,也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吴玉杰著.新历史主义与历史剧的艺术建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尤·什维多夫著.莎士比亚历史剧[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尤·什维多夫著.莎士比亚历史剧[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奥斯卡 ·G ·弗兰克林著.世界戏剧史[M].上海三联书店,2016.
[5]侯维瑞主编.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尤·什维多夫著.莎士比亚历史剧[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7]侯维瑞主编.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尤·什维多夫著.莎士比亚历史剧[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9]安德鲁·桑德斯著.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0]李艳梅著.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1]尤·什维多夫著.莎士比亚历史剧[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12]侯维瑞主编.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