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不同课型教学常式力促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2017-10-17 03:40李冬艳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李冬艳

摘要: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改革。因此,无论是在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起始阶段,还是在深化阶段,我们都始终坚持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核心任务来抓。通过阐述带领《细化课型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结论以及通过课堂观察、观看国内一流语文教师的授课视频、上研究课、课后研讨等一系列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立足课型特点,不同的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常式,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语文;不同课型;教学常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11-03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有的人说“一切不以改变落后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的课程改革都是虚假的,无用的。”笔者对此深表认同,课程改革必须从改革课堂入手。基于此,笔者和课题研究团队一起深入课堂,走访教师和学生,查课堂低效之“病灶”;阅读理论书籍、对比一线教师与国内一流语文大家课堂,寻提高效率之“良药”;上研究课,进行课后研讨,形成适合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常式,开课堂增效之“秘方”——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要想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必须立足课型特点,以“学习主体论”“建构性学习论”和“目标教学论”作为理论支撑,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为教学策略,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课堂教学常式。下面就以语文阅读课和作文指导课两个课型为例,谈一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常式。

一、阅读课课堂教学常式

导入环节——明确学习目标环节——学习新知环节(学生自学——组内互学——组间展学——讨论探究)——课堂小结环节——作业布置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离不开恰当的导入。在教学中我们能够使用的导入方法很多,比如开门见山式、故事导入式、图片导入式、悬念导入式、问题导人式等。我们可以根据新课特点灵活运用这些导入方法,但是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妥帖、实用、有效的原则,使其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专注力和积极参与度的作用。比如在上《推敲》一课时,课题组的讲课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我国有个大作家叫夏衍的,病重住院。当随行人员吩咐医护人员让护士给夏老输液时,夏老却反复地说“请护士给我输液”。这一“让”一“请”中你感觉出了什么?我国篮球运动员姚明打完NBA巡回赛后,记者问他什么时候回美国?姚明回答“我不是回美国而是去美国”。这一“回”一“去”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学完这节课请给出答案。两个小故事不仅在课堂伊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刺激了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做到“五要”,即语言要凝练,情感要真挚、信息要准确、板书要美观、时间要恰当——总而言之,导入要讲求艺术。

(二)明确教学目标环节

我们通过研究认为确立教学目标需要经历四个重要环节:品读教材、对应课标、回顾基础、结合学情。

品读教材是最起始也是最基本的环节。首先,初读导语会立刻明确单元的核心目标。然后,逐项品读单元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课文、课后题、自学提示、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等等,会进一步明确导语中提到的核心目标,同时也会发现各项中的共性训练点,我们也可以提升为单元核心目标。同时还会发现单元的基础目标。第三,综合考虑单元的核心目标与基础目标,就能汇总出单元的总目标。第四,将总目标统筹安排,结合课型特点分解为课型目标。品读教材,我们能够确立教材赋予我们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些目标的起点在哪里,达成程度如何,我们还需要对应课标,回顾基础,结合学情。比如在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们在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体系,依据“单元提示”“课前导语”“研讨与练习”和学生的认知起点,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完成学习卡,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抓住两处语言,一处外貌、一处动作,进行批注、交流、朗读,体会反衬、反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反映父子了不起的。2.体会时间罗列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描写深情一瞬,表现父母之爱。”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将教学目标在导入之后当堂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一堂课的学习方向,为他们提供考量自己一堂课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依据,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语文教师上课“跑偏”的现象。

(三)学习新知环节

这是一堂语文课最主要的环节。针对该阶段学生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学生自学——组内互学——组间展学——讨论探究四个步骤,使课表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地”。

1.学生自学。借助“导学卡”,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的3分钟,将课文通读三遍以上,并且扫清字词障碍、归纳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摸清表达方式。这里要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读。教师一定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张嘴读书,并将学生的“读”贯穿在整堂课中。

2.组内互学。学生将自己自学的成果在组内交流,全体组员围绕“导学卡”中的问题多角度、多层面地阐述。互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凝练语言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互学,学生們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完善了自己的认知,体会了合作的乐趣,他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缜密,语言运用越来越巧妙、越来越精准。

3.组间展学。我们借鉴东庐中学模式,在教室内放置多块小黑板,让学生们把它们变成自己小组的展示区。每堂语文课,学生们在自学、互学之后,将最满意的答案以板书的形式写到自己的展示板上。然后小组中的“主说”向全班阐述自己组的观点,其他成员及时补充。endprint

4.探究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间就展学中呈现的答案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讨论。这里要求再次探究的问题必须具有“生成性”。或是展学交流后学生产生的疑问,或是教师对已有结论进一步的追问。总之,这里的二次探究一定要高于之前“导学卡”中的问题,不能总让学生们在同一个思维层面和思维高度上反复,而是要体现出思维的梯度。

(四)课堂小结环节

如果不重视结束环节,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给人“虎头蛇尾”之感。其实结束课堂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回顾式、点睛式、拓展式、延伸式等。我们团队在语文课堂上基本采用的是“对照目标自我评价”的结束方式。这种结课方式能够让处于大脑疲劳临界点的学生们再次兴奋起来,思考一堂课中自己的得与失。久而久之,学生们对于课堂的关注度就会越来越高。

二、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常式

解读要求,明确写什么——指导方法,知道怎样写——范文引路,启发写作思维——动笔练写,叙述真情实感。很多语文教师总是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反而觉得问题的关键不是学生,而是语文教师不会指导,上不好作文指导课。以《我最熟悉的人》作文指导课为例谈谈我们采用的教学常式。

(一)解读写作要求

这是学生写作文之前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只有读懂要求,我们才能明确作文时写什么内容、用什么体裁,才能明确作文中的详略之处。解读好作文要求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我最熟悉的人》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内容和体裁非常好确定,为凸显人物特点而叙述的事件详略也很好把握。那怎么写好就非常关键了。

(二)指导写作方法

一篇大家写过很多次的《我最熟悉的人》怎么写才能让人物更丰满、更立体呢?第一招:增强语言画面感。也就是说,要在作文中多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以及环境烘托等描写方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第二招:打造语言修辞美。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会让学生的作文增色许多。

(三)范文引路

我们可以选用教材的课文、名家名作、优秀学生作文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但我们更提倡教师自己写范文,因为这样的范文完全是按照前面指导的方法来进行的,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认同和模仿。

(四)动笔练写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指导,学生们的写作思路已经被打开了,写自然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当然,在写作实践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时的不同语言风格,对语言有特点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点拨,以此来培养其写作个性。

总之,语文课型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式就应该有所区别。对于文言文阅读课教學、诗歌教学、作文讲评课教学、复习课教学,我们的团队也研究探索出了不同的教学常式。实践证明它们在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责任编辑 李晓旭】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