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摘要:语义透明度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根据合成词的语素义推导合成词整体义的难易程度。目前汉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是根据语素义、语素组合义与合成词义之间的关系,来判定合成词语义透明度的。成语,作为我国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构成部分,富有非常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欲借助语料库,结合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从成语语素义推断成语语义的难易程度,制定语义透明度的分析标准,并探究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语义透明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语义透明度语素义成语 词汇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238-04
一、绪论
现今。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扩展和各文化的传播,更是各国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语作为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我国民族得以昌盛的重要保证。
语言有三要素,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在这三者之中词汇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是两国之间能否顺利进行交际与交流的关键。不尽相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汇的差别是不可忽视的。差异非常之大。显而易见的是在我们习得了一定的语法和语音时,如果没有词汇的积累,仍然无法进行交际。另外,不同的语言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其中词汇具有最显著的民族文化特性,而在词汇中,成语所蕴含的民族底蕴最为深厚。所以对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十分必要。周祖谟先生曾提出:“词汇教学是要贯穿全部教程里的。”由此可见,对于词汇的研究必须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对成语语义的分析研究也十分重要。
(一)语义透明度定义
“语义透明”这一概念由英国语言学家乌尔曼(Ull-mann)提出,他认为,语义透明词的词义是可以直接通过其语素义看出来的。而语义晦涩词的表面义和其理性义是不等的,即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距离较远。自从“语义透明度”理论被引进我国。大量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词汇学领域。我们发现,成语虽然富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对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却很少。本文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仔细的剖析成语语义透明度是困难的,但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汉语词汇有进一步详细的了解。还可以为学生找到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提供参考。从而较快提高汉语学习水平。
(二)影响语义透明度的因素
宋宣(2011)研究发现,语义透明的词的加工方式,它是双向把握的,一方面要通过整词角度来把握。比如“书本”这个合成词就很容易从整体上来理解。另一方面要从合成词的两个或者更多的语素义来把握,比如说“领袖”这个合成词就是从它的内部语素“领”和“袖”来把握的:而语义不透明的词的加工方式。它是单方面把握的,即只能从整词来把握词义。但是就成语来说,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意义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成语远不同于合成词,它的实际意义并不仅仅是其字面义的简单相加。而且也要考虑到感情色彩。即便是这样,我们在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我们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成语。即以字面义作为基础的成语。随着二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当他们掌握一定的语用语义知识之后。才会渐渐开始了解每个成语的意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本文中还是尝试着对常用的一些简单的成语进行语素的切分。并将突出第三个影响因素。即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水平,在成语语义透明度分析中的作用。
二、成语语义透明度等级确定标准
从语言本体研究的角度来看。对词汇语义透明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复合词整词义与其中语素组合义的关系进行的,江玲玲在她的论文《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中,以语言学的某一领域的认知范围为依据,分析并讨论了数目词和汉语四字格成语发生变化的认知基础。并回答了数目词和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语义混淆化的原因及成语的语义混淆化之后如何影响我们的相互交流。从江玲玲开始,对于成语透明度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认为,以上所提到的几位学者,对语义透明度的等级划分角度均是以词典释义为依据的。最后得到的词汇透明度级别也是理想化的。
本文从对外汉语的角度来看成语语义透明度研究。认为成语词汇透明度等级与学生对语素的认知度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以学生习得语素的难易程度为出发点,将其对语素的认知分为容易、比较容易和不容易三类:同时也借助《现代成语词典》的相关释义判断其语素义。第一种情况:如果该成语语素在学生所在级别(即是学习汉语的初级、中级还是高级)之前出现过,且语素义相同,则判断该语素义已知,学生认知容易;第二种情况:如果该成语语素在学生所在级别之前的级别中出现过。但这次出现的语素是以引申义参与构成成语的,那么我们假设学生可能会根据之前的语素义推导出这次语素的引申义,学生认知此语素便比较容易:第三种情况:如果该成语语素在学生所在级别之前的级别中出现过,但两次语素义无意义上的关联,或该语素在之前就从没出现过,那么我们判断该语素义未知,学生认知不容易。由此,本文便从二语学习者的角度对成语语义透明度进行了等级分类。在参考李晋霞、李宇明(2008)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从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等级按学习者对成语语义推测的难易程度出发。将成语语义透明度分为四个级别:成语语义完全透明、成语语义比较透明、成语语义比较隐晦和成语语义完全隐晦。第一级为语义完全透明,属于这一级别的成语由两个或多个學生容易认知的语素构成,因此学生通过组合语素义便能很容易得到成语语义,因此此时的成语语义透明度最高:第二级为语义比较透明。属于这一级别的成语的其中一个语素学生认知容易。另一个或其他语素学生认知比较容易。或者成语由几个学生认知比较容易的语素构成,要得到成语语义可能要通过联想和一定的猜测,因此这一级别的成语比较透明:第三级为语义比较隐晦,属于这一级别的成语的其中一个语素学生认知容易或比较容易,另一个或多个语素学生认知不容易。如果认知容易或比较容易的语素是该成语的核心语素,那么学生可能会猜到成语所指的大概范围,而如果情况恰恰相反,那么学生可能猜不出成语的意思。因此这一级别的成语语义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隐晦的;第四级为语义完全隐晦,属于这一级别的成语的两个或多个语素学生认知都不容易。此时成语语义对学生来说都是很难认知的。endprint
本文将通过以上对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等级划分,分析不同语言水平的二语学习者的语义透明度差别。并以此作为根据研究成语语义的透明度。预测在二语教学中如何去运用和改进。同时根据以上的成语语义透明度等级划分,我们可以假设,随着学习者成语词汇量的逐渐增加。其认知语素的容易度也在增加。
三、成语透明度等级分析
(一)常用成语确定标准及分析过程
“常用”一词太过灵活。面对学习水平有差别的学习者,它就有不一样的等级水平。所以在不同的成语词典中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常年习得成语的中国人来说,成语的学习量与存储量要远远高于学习汉语的二语学习者的。因此,当我们把成语教学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本文将常用成语标准确定为,在《现代汉语的语义认知研究》所提到的各个等级的成语,随机抽取240条成语,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本文标准确定其成语的语义透明度等级。
本文将主要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中所讲的:在解释中如果既有基本义又有后来经常使用的引申义的时候。此时就把成语的基本义划到引申义中,来确定成语整体义。例如“老马识途”本可以切分为四个语素,即“老”。“马”,“识”和“途”,把它们进行字面上的简单相加得到年迈的马匹能认识原来的路的基本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多指经验丰富的人比较熟悉发生的状况。并且容易处理好事情。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以单音节的语素为主。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成语都是由四个语素构成的。所以对于成语语素的切分也是从四个语素出发的。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有文言语素,双音节语素等。当遇到这些特殊语素时,我们另作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语的语素义类型大多为常用语素义,而非常用语素义的比例则非常小,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常用语素义语素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引申义的比例稍微低于基本义的比例。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在重视基本义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引申义的教学,从而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成语的隐蔽性含义。
从上述数据来看,结果虽不与我们最先的假设完全重合,但我们从中也不难发现,学习者根据词汇知识推断成语语义的难度的确是随着学习者词汇量的提升而逐渐降低的。而从结果来看,虽然成语语义完全透明词和成语语义比较透明词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成语语义比较透明词的数量却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而成语语义完全隐晦词的数量变化则呈倒U形式,即有一个增加到减少的变化过程。
完全透明的成语为语素整体义等于语素字面义的相加,比如说“出人意料”为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这一等级的成语多出现在二语学习者学习的初级阶段:比较透明的成语的语素整体义为其引申义。但这时候的引申义还比较容易理解。比如“马不停蹄”的意思并不仅仅指马不停地跑。而是更侧重于不停顿地向前走;比较隐晦的成语比比较透明的成语在非字面义上的意义更隐晦一些,比如“习以为常”意思是习惯以某物作为平常的事,“以为”中间省略了一个“之”字。这一等级的成语需要有一定汉语词汇基础的学习者才能够习得:完全隐晦的成语中的语素义不常用,多双音节合成词语素和文言语素等,例如“岂有此理”,这一等级的成语对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来说更容易理解。
1.分析样本透明度等级
上文我们以学生认知成语语素的难易度作为成语语义透明度分析标准将透明度分为四个等级,并对每一个等级下的成语及其语素进行了特点划分。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从《现代汉语的语义认知研究》所分析出的成语各等级中,对1992条四字成语进行随机抽样而得到大约240个四字成语;接着,我们根据《现代成语词典》查找语素在成语中的实际语素义。并查找是否还有其他含有该语素义的成语出现过,接着结合本文对二语学习者语素认知难易度的标准。判断学生对该语素义的认知情况,并根据所制定的成语语义透明度等级标准。针对不同级别词汇的具体情况,对成语语义的透明度等级作出判断。
2.分析与思考
从这一系列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学习者的词汇量处于更高的级别时。其更容易通过识别语素来对成语语义进行推导。但是,当学习者的词汇量没有到达一定水平时,此时从语素的途径来推导成语语义是阻碍重重的。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成语语义透明度的使用。对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来说意义更大。在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初期,学习者是将汉语作为一套新的语言系统来看待。并没有意识到汉语的成语词汇构成特点。所以“初学者没有中文的透明度意识”。而成语语义透明度意识对于高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由于其词汇量远远大于低水平学习者,加上以往的学习经验加深了他们对汉语语言特点的了解,而每种语言里都存在词汇透明度的问题。因此高水平学习者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生成成语语义透明度意识,并且可以运用透明词的策略来进行词汇的学习。
虽然成语语义透明度对于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是有利用价值的,但本文认为从以上实验过程及结果来看,将其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待斟酌的。本文的实验选取的语料是将学习者的词汇量与大纲中的级别进行对应量化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学习者自身可能存在的对研究进行干扰的因素,例如其语言背景、文化背景、学习风格等等,所以实验是将学习者置于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考察不同水平学习者的成语语义透明度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却是多样的。所以由此看来,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等级划分也是有很多不可控的变量存在的,而没有一个具体划分标准是无法进行成语的语义透明度研究的。所以,如果将成语的语义透明度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不可行的。具体的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但是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关注点,却可以为二语教学中的词汇角度所利用。
(二)成语语义透明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便是为二语学习者搭建一個可以轻松学习汉语的平台。这一前提便是教师要有很高的对自己母语的认知水平。汉语成语都是由语素组成的,并且成语系统是足够庞大的。从这一方面来说,一个相同的成语语素在不同的成语当中就会有不同的语素义。但在目前的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不重视语素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致使学习者未能明白每个成语所切分的语素都是独立的。更不能灵活的在组合与相加语素义的过程中推导生词的意义。上文也提到了成语词汇出现的频率会影响学习者的词汇储存,而初级学习者学习的多为一些日常成语词汇。因此如果此时教师忽略语素义的教学,对学生习得成语词汇来说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逐渐深入而增大,如果没有真正把握住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仅凭语感甚至是机械记忆来学习汉语成语词汇。那么学习者很快便会到达成语词汇门槛,“汉语成语难”的认知心理便由此产生了。因此目前有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将语素分析作为词汇教学的基础”。endprint
结合以上的实验以及分析过程。本文认为成语语义透明度研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启发最大的一点便是要重视语素义参与构成成语语义的作用。对学习者进行透明度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培养其语素意识。即重视对成语中的语素义进行解释,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对成语词汇的记忆有据可依,使其成语词汇学习更有成效。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成语词汇构建汉语成语词汇网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从侧面对学生语素意识的产生进行引导。在合成词中当语素义因为语言的发展发生变化,或单个的语素义和从整体上理解此语素义有分歧的时候,我们偏重于讲授词的整体性的实际意义。相反假若不产生变化时,则授课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它的语素意义。引导学生形成這一学习思维,再去理解它的整体意义。同样的,运用到教授汉语成语词汇过程中,我们在教学中要对语素意义发生变化的成语。偏重讲授这个成语的整体意义;假若不发生变化时。则要先具体分析每个成语语素的语素义,再去理解这个成语的整体意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特别是汉字文化圈外的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成语中的字词对应的意识。同时,语素在成语中的位置与成语语义的关系也是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的一个汉语成语词汇特点。有一些学者在对语义的透明度进行探讨的时候发现,“‘向心关系类别如偏正、述宾、述补等关系的复合词的语义透明度要明显高于‘离心关系类别如主谓关系的复合词”,这是因为“向心”关系复合词内部有一个核心语素,这一语素正是复合词语义的指称核心。此外,即便是一个由两个相同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其语素位置交换。合成词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如“好看”和“看好”便是这样的例子。在成语中也是一样,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二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素意识,同时也要相应培养学习者汉语成语词汇的结构意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便是帮助学习者找到汉语学习的正确方法,所以在学习者学习初期就帮助其建立起对汉语成语词汇特点的准确认知是有所必要的。而当学习者的成语词汇习得意识发展成熟并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成语词汇认知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成语语义透明度策略猜测语义。以帮助学生找到遇到新的成语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学习成语词汇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结论
影响成语语义透明度的因素除了成语语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成语语素组合义与成语各语素义的关系外,还有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水平。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角度,将学习者对成语语素义的认知难度作为成语语义透明度评判标准。将透明度按完全透明到完全隐晦分为了四个级别。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成语语义透明度差异进行了考察。由于实际操作存在许多影响语义透明度的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本文认为,将成语语义透明度直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本文也认为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出发点对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有所启发,即教学中要重视语素于成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注重对学生分析成语词汇结构意识的培养。此外,成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由教师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作一定改进,将其作为辅助成语词汇教学的工具。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汉语成语词汇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汉语成语词汇习得的正确途径,较快提高汉语学习水平。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