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身体概念 提高运动能力

2017-10-17 00:41郝卫锋
教育界·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我概念

郝卫锋

【摘要】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中,多数人关注运动带来的基本动作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但很少人了解幼儿身体概念建立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一些实际操作来诠释这一认知的重要性。

【关键词】身体部位;自我感知;自我概念;他人评价

身体概念是幼儿身体发展中重要的认知层面,包括对身体部位的认识和身体运动能力的评估。身体概念的建立从幼儿自我意识出发,从自身行为的效果中得到自我体验,通过别人给自己的定位来获得身体概念。

幼儿体育是幼儿身体的活动,幼儿身体部位活动感知运动的乐趣,发展幼儿身体动作。教师通过动作示范、口语指令、手触指导等,让幼儿知道并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以及能做什么动作。有了这些身体动作的经验,幼儿就能在体育活动中更好地表现和创新,实现育人功能。

一、身体概念始于幼儿对身体部位的了解

在传统的运动教学和指导中,老师们倾向于对某个动作的讲解,通过示范、口令引导幼儿完成动作。但是,在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眼中,幼儿行为是一种工作,要尊重幼儿尝试探索周围世界的权利。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对身体概念的经验。

1.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对幼儿来说,身体主要包括头,躯干和四肢。头可以转圈、摇晃,躯干和四肢配合,弯曲或伸直、旋转或翻滚、摆荡及摇动、蜷缩及伸展。每个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关节和韧带的帮助。比如在热身运动中,我们会引导幼儿思考:哪个身体部位可以做圆圈运动?从头开始,依次肩膀、腰、膝蓋、脚踝等。同时,四肢能够上下、左右、前后摆动是关节和韧带的作用。这是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一个铺垫。

2.依靠本体感觉认识自己身体

艾尔斯认为,人们在运动时,接收器接收的不是来自环境的刺激,而是自己身体产生的刺激,以此称之为本体感受体系。[1]通过本体感受器接收来自身体内部的信息,通过本体感知建构身体图式,孩子能够知道自己身体的极限,从而发展对自己身体的认知。

本体感觉负责调整姿势、紧张度以及器官的位置和运动。有了具体的任务指向,身体概念就会在探索活动中逐渐建立。比如体育活动《压路机》,幼儿身体变成“压路机”,从海绵垫子上开过去。幼儿利用生活、动作技能经验,让自己的身体部位产生了各种翻滚的动作。进一步提升,“压路机如何开才能开直线?”幼儿在身体练习中尝试手、脚如何配合才能保持直线。

二、从自身行为中得到身体能力的自我感知

儿童早期形成的身体概念,是通过感觉系统以及身体获得的体验。幼儿从自身的行为中得到结果,在回忆他们过去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获得能力活动的自我意识,对身体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判断身体能力。

1.运动行为认识身体能力

感官是幼儿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的触手,通过感官外界环境建立联系,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2]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指出,所有的知识都源自于感知觉。幼儿在运动中发生的走跑、跳投、钻爬行为,源自于身体不同部位的感知体验。比如在树干上做平衡游戏,身体感官告诉幼儿,肌肉绷紧度如何,手臂该怎么伸,以及伸展到旁边什么位置等。

《纲要》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四肢、躯干、脑等部位发生具体的行动,通过感官传递到大脑中心,建立一系列的刺激-反应,感知运动类型和内容。比如,走跑活动让幼儿懂得,四肢关节灵活摆动就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动作;再如,做挥击动作时,身体侧转、两脚前后站立、中心在后腿上等。

2.自我体验提高运动保护能力

对幼儿来说,身体是最基本和重要的一个试验场所,在具体行为的助推下,可以唤醒身体上的感觉,如疼痛、寒冷、温暖等。通过身体行为获取感觉信息,才能将自我和周围环境区别开来。为了避免异常刺激,幼儿会在意识上进行自我提醒,防止意外发生带来的不快。

在经过前期感觉经验的积累后,幼儿获得身体能力的自我体验,从而知道保护自己,在与同伴的奔跑中学会躲避,才不会疼痛;知道累了休息,才不会太热;知道冷了,穿一件衣服,才能保暖,形成户外活动的基本保护能力。

在平时的集体教学中,教师要提前提出危险的因素,让幼儿引起注意,并在亲身体验中做出调整。比如在《小伞兵》活动时,要练习跳跃,脚可能会受伤,所以要提前对脚、脚踝等做热身;语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进行跳跃。

3.自我体验推进身体能力判断

在解读Chase和Simon(1973)有关棋局正常位置的试验中发现,幼儿储存的身体部位经验越多,越能大大提高幼儿对身体的认知能力。幼儿身体能力建立在幼儿动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常让幼儿来布置场地,给身体能力一个展示的平台。比如,小青蛙跳荷叶,荷叶的位置是幼儿自己摆放的,语言引导“你觉得你能跳多远?荷叶放在什么地方,你能跳?”这样,幼儿对身体能力会有一个大概的评估,会有目的地思考—尝试—再思考—体验,判断身体能力。

在同一主题不同环境的创设活动中,幼儿能体验身体部位以及能力。比如小班综合活动《我的小脚》,选用石子、地板、水泥、草地等不同材料的路,让幼儿踩上去感知。教师语言引导“先观察一下,心里想一想踩上去会有什么感觉?不同的材料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刺激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通过自己、他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力进行定位

身体能力的认知,源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幼儿通过身体部位的活动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形成自我概念的同时,也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1.自我概念决定自身评价

自我概念是概括化的自我感觉,儿童以特定的方式感知自我,把自己归入某个特定的特征,评价自己。一个积极的概念能让幼儿勇于接受新的且难度大的挑战,能够解决问题,能够自如地适应环境。幼儿对身体运动能力的评估,需要在不断的体验中,搜集信息与外界环境做对比,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师在理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给予其积极的鼓励支持,帮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要避免因为对自己消极判断而做出攻击性行为,来试图隐藏自己运动上的落后,以此来平衡自己低价值的感觉。

比如,滑索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具有挑战性。我就鼓励孩子,并说保护她。第一次我用手托住她的腰,鼓励她慢慢地放松;第二次,我轻轻地抓住她的衣服;第三次,我就可以放手,跟着她一起走过滑动的轨迹;第四次,我就可以看着她独立完成,并和同伴一起给她拍手奖励。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肯定后,在同伴的影响下,主动参与活动。

2.他人评价影响能力判断

德国雷娜特·齐默尔说,儿童从他们父母、老师以及同龄人那儿得到的不同价值评价判断可能会导致他把外界的价值标准接受下来并根据它调整自己的评价标准。[4]教师积极的鼓励回应,形成了幼儿重要自我概念。对于幼儿来说,自己是强壮还是虚弱,该如何评价自己,对自己有什么期待等,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一种观点,幼儿对于他自己的观点。幼儿通过他们身体运动来获取经历,他们自己是有能力去完成某件事情、做好某件小作品的。

个人眼中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对于自我评价来说很重要。在幼儿园里,幼儿会将自己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比其他人快还是慢,看看技能是否能跟得上其他人。而对于自我概念来说,自己的想象对比其他人的结论,后者更为关键。就像是照镜子,幼儿会在小伙伴身上看到自己。只有幼儿在尝试后,才能从客观上肯定自己的身体能力。游戏和运动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往往从身体上或行为上取得的成绩,获得认可和声誉。

身体概念的获得,有助于幼儿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的评估,并且提前做好准备。只有关注身体概念,才能落实幼儿体育的育人功能,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价值取向,还应该强化幼儿自我意识,实现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德]雷德娜·齐默尔.儿童感知教育手册[M]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0.

[2] 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5.

[3] [德]雷德娜·齐默尔.幼儿运动教育手册[M]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

猜你喜欢
自我概念
关于高职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学生的自我概念与英语教学
对三名留守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个案研究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