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变动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基于WTO数据库和各统计年鉴数据库的匹配数据

2017-10-16 08:21朱克朋樊士德
产业经济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竞争力

朱克朋,樊士德

(1.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2.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劳动力成本变动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基于WTO数据库和各统计年鉴数据库的匹配数据

朱克朋1,樊士德2

(1.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2.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本文以WTO数据库中的贸易数据测算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指数,结果显示:2011年之前我国制造业产品总体的出口竞争力不断上升,而2012年后有所下降。本文同时以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计算结果为:2011年之前虽然工资不断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因此单位劳动力成本在2011年之前处于不断下降阶段;但2012年后情况出现变化,单位劳动力成本小幅上升。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动与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动的时间节点一致。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两个因素(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有明显影响,但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对制造业分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最后给出了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三种思路。

制造业产品;劳动力成本;出口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的总出口额中近九成是货物的出口,而货物出口中九成以上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按照世界贸易组织2014年的官方数据,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占到世界总出口的18.0%。“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劳动力成本优势曾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出口竞争力的支撑性因素(Ceglowski,2007)。得益于劳动力从农业中的释放,我国制造业在过去能够用较低的工资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然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发生了改变,伴随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蔡昉、都阳,2016)。按照《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2015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的平均工资达到55 324元/年,是十年前的3.5倍,剔除这一段时间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实际工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1%。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动摇了过去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基础,将对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产生影响。

在前人的研究中,都阳、曲玥(2009)、王燕武等(2011)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工资或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更快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因而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并未减弱。然而近年来的情况出现了变化,最明显的是2012年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出现减少,这将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本文以WTO数据库中的贸易数据,测算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出口竞争力,观察其变化情况,并以《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考察其对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发现,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趋势在2011年发生变动,使得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在随后的年份里出现变化。在现今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继续保持竞争力,值得进一步思考。

二、文献综述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三类文献的基础上:第一类为测算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第二类为计算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文献,第三类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文献。

对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测算的文献中,按照金碚,李钢,陈志等(2006)综合利用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渗透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根据WTO提供的各年数据,测算了1990-2004年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发现我国在加入WTO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文东伟、冼国明(2009)以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和OECD提供的数据,测算了1995-2006年我国制造业中23个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发现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呈不断上升趋势;茅锐、张斌(2013)以市场渗透力为指标,根据CEIC数据库的月度数据,测算了中国自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的出口竞争力指数,发现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在金融危机之前稳步上升,但近年来竞争力增速逐渐减小,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下降。按照现有文献的测算,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迁情况,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过去基本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最近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本文测算把时间向后推移,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2012年之后才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与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密切相关。

在计算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文献中,学者们多用单位劳动力成本来衡量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所谓单位劳动力成本,指的是单位产出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是总劳动力成本与总产出之比,等于单位劳动投入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除以劳动生产率。贺聪等(2009)计算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2000年为0.068,到2006年下降到0.056。王燕武等(2011)的计算结果是,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2000年为0.097,随后的年份出现下降,但从2005年开始又有所上升,到2009年上升到0.103。他们认为,这主要是与2005年之后的人民币升值有关。魏浩、郭也(2013)计算出,2010年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为0.135,是发达国家的12.2%-24.3%,墨西哥的40.5%,南非的24.9%,韩国的35.8%,菲律宾的84.4%,泰国的1.38倍。蔡昉、都阳(2016)将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几个重要制造业大国与我国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为:从绝对值上看,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仍然比较低,但从增长轨迹上来看,近几年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出现加速上涨势头。本文同样也测算了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虽然2008年之后的一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干扰,但是单位劳动力成本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的时间节点是在2012年,这一时间节点与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首次下降的时间一致。

关于第三类文献,大多分析的是以单位劳动投入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而非上述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或产业竞争力所造成的影响。这样,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不必然会削弱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果伴随着更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则竞争力不仅不会减弱,反而可能增强。都阳、曲玥(2009)、王燕武等(2011)、周宇(2014)均发现,2007年之前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超过工资上涨速度,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得以保持。金三林、朱贤强(2013)对2005-2010年分行业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普通劳动者工资的持续上升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得更快,这些行业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茅锐、张斌(2013)以市场渗透力衡量的出口竞争力为因变量,以劳动力工资、贸易成本、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货币升值幅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显著为负。本文通过测算发现,2012年之后我国制造业工资上涨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而这削弱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我们以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两个因素(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作为自变量对出口竞争力的各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工资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为负,而劳动生产率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为正,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两个因素对制造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有所不同。

三、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算

(一)测算方法

分析一个部门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分析这个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即SWOT分析;另一种思路是按照这个部门实际发生的进出口数据来测算出口竞争力。后一种思路比前一种思路更易定量化,本文以后一种思路对出口竞争力进行定量化测算。本文测算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化方法见表1。

表1 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化测算方法

(二)我国制造业产品总体的出口竞争力

本文测算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数据来自于国研网统计数据库中的WTO数据库。WTO数据库中包括了世界各国各类商品和服务进出口的数据,目前数据库中关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数据截止到2014年;另外,为了与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数据相匹配,我们选择2003年为起点进行测算。图1-图4给出了2003-2014年期间以各指数衡量的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动情况。

图1 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图2 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图3 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

图4 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图1给出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国际市场占有率上看,2003-2014年期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的份额一直在上升,即使是2012年后这种上升趋势也没有改变。2003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7.2%,到2014年已经达到18.0%,上升速度非常快。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上升表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图2给出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值上看,这一数值在2003-2014年期间一直大于1,说明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大于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说明了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占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比重大于我国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因此这一数值显示出制造业产品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时间趋势上看,2003-2008年期间这一指数不断上升,说明这期间我国制造业产品越来越显示出比较优势;2008-2010年上升趋势被打断,2010-2012年期间这一指数重新回到上升趋势中;但2012年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开始下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升降表明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2012年之前,我国制造业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而2012年之后,我国制造业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开始下降。

图3给出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从贸易竞争指数的值上看,这一数值在2003-2014年期间一直大于0,说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大于进口,处于顺差状态,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贸易竞争指数的时间趋势上看,2003-2008年期间这一指数不断上升,说明这一期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顺差在扩大;2008-2010年这一指数下降了,但2010-2014年期间这一指数又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用贸易竞争指数反映出口竞争力,更适合一国总体上贸易平衡的情况。如果一国总体上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则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在总体上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制造业产品又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贸易竞争指数不断上升不足以反映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图4给出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较早由陈佳贵、张金昌(2002)所使用,它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考虑了进口因素。某种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大,说明这种产品的出口比重相对较大,但如果这个行业的进口比重也相对较大的话,则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不能衡量这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基于此,表1中公式所示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更能反映一国某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值上看,这一数值在2003-2014年期间一直大于0,说明了我国制造业产品在这期间一直显示出竞争优势。从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时间趋势上看,其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时间趋势较一致。2003-2008年期间这一指数不断上升,2008-2010年上升趋势被打断,之后这一指数重新回到上升趋势中。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时间趋势不同的是,直到2013年后,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值才开始下降。

总体而言,我国的制造业产品依然是出口竞争力比较强的产品,且国际市场占有率依然在不断提高。但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表明,2012年之后,相对于其他产品,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开始下降。

(三)我国制造业分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我们也测算了制造业分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指数。我们把这些指数除以制造业产品总体的出口竞争力指数,得到制造业分类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的相对值。如果相对值大于1,说明该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高于制造业产品总体的出口竞争力;如果相对值小于1,说明该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低于制造业产品总体的出口竞争力。相对值的变化体现的是该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相对于制造业产品总体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WTO数据库所统计的制造业产品包括了铁钢制品、化学品、办公和电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品和服装。在这些产品中,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制造业产品总出口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服装,然后是纺织品、化学品和交通运输设备,铁钢制品的出口也在制造业总出口中占到一定比重,见图5。

图6至图8表明,服装、纺织品、办公和电信设备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值、贸易竞争指数相对值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相对值均大于1,说明这三类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高于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总体水平;化学品和交通运输设备各项指数相对值均小于1,而贸易竞争指数相对值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相对值甚至小于0,说明这两类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低于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总体水平,甚至不具有出口竞争力;铁钢制品的各项指数有的年份大于1,有的年份小于1,对于我国铁钢制品是否具有出口竞争力我们并不好判断。

图5 分类产品出口占制造业产品总出口的比重

图6 制造业分类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值

图7 制造业分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相对值

图8 制造业分类产品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相对值

从时间变化上看,在三类出口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产品中,服装的各项出口竞争力指数相对值在2003年之后逐渐下降;纺织品的各项出口竞争力指数相对值变化不明显,但2010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但幅度不大;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各项出口竞争力指数在2004年之前是上升的,但2010年后有两项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出现下降趋势,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相对值并没有什么变化。从时间变化上看,在两类出口竞争力不强的制造业产品中,化学品的各项出口竞争力指数相对值在2009年之后再缓慢上升,而交通运输设备各项指数相对值在2010年之后缓慢下降。对于铁钢制品来说,各项指数相对值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比较吻合,说明铁钢制品的这些指数更多地反映了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而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铁钢制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四、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及其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有关。在本部分,我们先通过《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两个因素(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一)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动

通过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提供的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数据,结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我们计算了2003-2014年期间的制造业实际工资指数。我们把2003年的实际工资指数定为100,到2014年该指数上升到了293.1。在工资上涨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在这一期间也是增长的。我们以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和全部从业人员数据计算了2003-2014年期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同样把2003年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定为100,以制造业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对销售产值进行平减,到2014年该指数上升到了338.9。见图9。

图10 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图9 我国制造业实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指数

把制造业实际工资除以劳动生产率得到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见图10。这里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反映的是每单位销售产值所花费的劳动力成本。2011年之前,虽然我国制造业的实际工资指数不断上升,但劳动生产率增长得更快,因而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虽然在这期间的2008~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小于实际工资增幅,单位劳动力成本出现了短暂上升,但总体上2011年之前单位劳动力成本是不断下降的。如果把2003年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定为100,那么到2011年这一数值下降到64.3。但是,2011年以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放缓,开始低于实际工资上涨的速度,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2011年这个时间节点与我国劳动力数量绝对减少的时间较一致。

(二)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下面把反映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各类指数作为因变量,把制造业工资指数和劳动生产率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影响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两个因素(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对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为是时间序列数据,需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2是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各类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我们用Dickey-Fuller方法对各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见表2),发现工资率的对数、劳动生产率的对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四个变量都是2阶单整,而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阶单整,因此不能把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其他变量一起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也不能把它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我们用Johansen方法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工资率的对数、劳动生产率的对数”“贸易竞争指数、工资率的对数、劳动生产率的对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工资率的对数、劳动生产率的对数”三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发现这三组变量都具有协整关系,因而可以用每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这三组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的回归结果

(续表)

回归结果表明,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计算的出口竞争力,都受到工资上涨的负面冲击,其中工资上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比较显著,而对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衡量的出口竞争力影响较弱。相对于工资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更为重要和显著,无论是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计算的出口竞争力,还是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计算的出口竞争力,劳动生产率对它们的影响都为正且比较显著。我们剔除某些年份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和采用自变量的滞后项代替自变量的当期值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发现除了显著程度稍微降低一些之外,结果与上表没有太大变化,因而回归结果是比较稳健的。

结合以上结论和2003-2014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我们会发现:2003-2008年期间,虽然工资上涨较快,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还在上升,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增长得更快。而2008-2009年,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开始低于工资上涨的速度,因而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的增长势头被打断。2012年之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放缓,且低于工资上涨的速度,这样,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2012年之后出现停滞并在2014年出现下滑。我国制造业工资上涨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变化。

(三)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制造业分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从制造业分类产品各项出口竞争力指数的变化可知,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程中,不同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变化存在差异。下面分别对铁钢制品、化学品、办公和电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品和服装的各项出口竞争力指数进行回归,以考察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制造业分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不同影响。

表4给出了制造业分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铁钢制品、化学品和纺织品的两个解释变量(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系数都不显著,表明这些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受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影响较小。在交通运输设备的回归结果中,工资变量的系数不显著,而劳动生产率变量的系数显著,表明工资上涨对交通运输设备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影响不大,而劳动生产率增长对交通运输设备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在回归结果中,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对办公和电信设备、服装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工资的系数为负,劳动生产率的系数为正。对比两种产品解释变量系数的大小,可以发现劳动力成本变动对这两种产品影响的不同之处:服装受工资上涨的影响较大,而办公和电信设备受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大。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服装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这些年相对下降的幅度最大。

表4 制造业分类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回归结果

表5给出了制造业分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的回归结果。在回归结果中,化学品的工资变量和劳动生产率变量的系数依然不显著,铁钢制品的两个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程度不高,而其他制造业产品解释变量的系数都较为显著,且工资变量的系数为负,劳动生产率变量的系数为正,说明工资上涨会导致这些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下降,而劳动生产率增长能使得这些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上升。

表5 制造业分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的回归结果

贸易竞争指数的回归结果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回归结果有所不同,原因在于这两种指数在衡量出口竞争力时各有侧重:贸易竞争指数是对产品自身的出口和进口进行比较,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对该产品的出口与其他产品的出口进行比较;贸易竞争指数其实衡量的是产品的顺差程度,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的是相对于其他产品的出口优势。比较对这两种指数进行回归的结果,可以发现,劳动力成本的两个因素显著地影响到服装、办公和电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品的贸易顺差程度,而仅对服装、办公和电信设备相对于其他产品的出口优势影响较大。

表6给出了制造业分类产品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回归结果。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的回归结果最大的不同在于,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回归结果显示,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工资变量和劳动生产率变量的系数皆不显著。不同之处的原因依旧在于指数的构造。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是用出口方面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减去进口方面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如果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同时造成出口方面显示性比较优势和进口方面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动,则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可能不会随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而改变。对于办公和电信设备来说,产业内贸易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在大量出口的同时有着大量的进口。从前文的回归结果可知,办公和电信设备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受劳动生产率影响较大,而办公和电信设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世界性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世界性的技术进步使得办公和电信设备在进口方面也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因此,办公和电信设备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受国内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就会比较小。

表6 制造业分类产品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回归结果

五、主要结论与应对思路

本文以WTO数据库中的贸易数据,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测算了2003-2014年期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发现2011年之前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上升,而2012年后有所下降。这与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动相一致。本文计算了200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计算结果为,2011年之前虽然工资不断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因此单位劳动力成本在2011年之前是下降的;但2012年后情况出现变化,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慢于工资的上涨速度,因此单位劳动力成本小幅上升。本文用计量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两个因素(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对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明显影响,其中,工资的上涨对出口竞争力有负面影响,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竞争力有正面影响。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对制造业内部不同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有所不同。基于此,我们提出三条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思路。

思路之一是合理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的必然结果,当前主要的目标不是降低工资或劳动报酬,而是减少企业所承担的不合理的社会负担。如,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的缴付比率,让政府在职工社会保障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完善社会保险体制和提高精算水平,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付负担。李实、万海远(2017)认为,当前企业负担过重主要是由政府所得过高(如各种税收、行政性收费和社会保险费)挤压所造成的,要通过“降税费、调社保缴费、减住房公积金”让企业负担减下来,而不应该“降工资”。

思路之二是设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超过工资的增长速度,单位劳动力成本反而会下降,这对出口竞争力有正面影响。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有关,继续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则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如,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通过机器设备的投资来提高资本劳动比,通过研发和学习来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些手段都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当前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技术的转型升级,从而保持我国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

思路之三是调整优化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行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对于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改变竞争力相对下降的趋势,而办公和电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产业由于受劳动生产率影响较明显,在世界性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工资的上涨对其冲击不大。因此,为了保持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总体竞争力,应根据市场规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比较大的产业比重,发展能继续保持竞争力的产业,培育具有竞争新优势的产业。

[1]蔡昉,都阳.积极应对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问题[J].前线,2016(5):24-25.

[2]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5):25-35.

[3]王燕武,李文溥,李晓静.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1(10):60-67.

[4]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5-14.

[5]文东伟,冼国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9(6):77-87.

[6]茅锐,张斌.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事实、原因与变化趋势[J].世界经济,2013(12):3-28.

[7]贺聪,尤瑞章,莫万贵.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9(7):170-184.

[8]魏浩,郭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3(8):102-110.

[9]周宇.中国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14(10):3-8

[10]金三林,朱贤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3(1):42-47.

[11]陈佳贵,张金昌.实现利润优势——中美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较[J].国际贸易,2002(5):21-24.

[12]李实,万海远. 对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基本判断[J]. China Economist,2017(1):58-79.

[13]CEGLOWSKI J,GOLUBS.Just how low are China’s labor cost?[J].The World Economy,2007,30(4):597-617.

Abstract: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based on WTO databas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had been increasing until 2011 and declines after 2012.This paper also calculates the unit labor cos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Labor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Statistical Yearbook.The results are: before 2011, th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was faster than wage, So the unit labor costs wasin the decline stage;After 2012 the situation changes, the unit labor costs rose slightly.The changes i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labor costs in manufacturing units.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wo factors (wage and labor productivity) of unit labor cost have obvious inf l uence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the impact of labor cost changes is different on specif i cmanufacturing products.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give three idea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rising labor cost.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products; labor cos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执行编辑:刘自敏〕

Changes in Labor Cost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Based on the MatchedData of WTO Database and Statistical Yearbooks

ZHU Ke-peng1, FAN Shi-de2

(1. 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243032,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China)

F752.65

A

2095-7572(2017)05-0031-13

2017-8-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福利效应研究”(16YJA79001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内陆地区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SK2016A017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劳动力流动与江苏新型城镇化协同机制研究”(2014ZDIXM016);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与政策研究”(BRA2017460);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QS201405);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苏教办师〔2017〕5号)。

朱克朋(1982-),男,安徽望江人,经济学博士,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产率与效率分析;樊士德(1979-),男,江苏连云港人,经济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竞争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竞争力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