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评价中“形成性评价”探索

2017-10-16 01:39:26盛正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评学评教形成性评价

刘 浩, 盛正发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信息学院,娄底417000; 2.湖南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长沙 410005)

高校课程评价中“形成性评价”探索

刘 浩1, 盛正发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信息学院,娄底417000; 2.湖南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长沙 410005)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多采用总结性评价,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有效调整教学活动,及时强化学习效果,高效解决问题症结,促进对下一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教学质量;评学;评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展开,高等教育教学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而在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考核制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相对滞后。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课程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课程考核是我们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教学环节,对师生改进教学方法、调动教学积极性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改革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1]。

一、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为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以及提高质量”等主要阶段,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构成对教育者与受教者的即时性影响效应。由此可见,形成评价构成“诊断、反馈、修正”的三位一体机制,在各教学环节过程中,师生可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诊断机制,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备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因此,在形成性评价中,评价结果不是最终目的,改进与提高才是目的[2]。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最初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近年来,相关学者越来越关注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

二、当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手段和评价目标未能实现有效统一

当前很多教师在评价时(如出题和判分)是非常认真谨慎的,但是这样做并不能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即当前的评价方式和教学目的并未有效实现统一。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要给他们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不要让学生感到死记硬背能得到好成绩,要有定性的反馈。

(二)现有评价方式的负面作用

当前的评价依赖于分数,强化了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竞争,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分数,往往把分数想得太重要,从而忽略了应该如何学习和改进。更加糟糕的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智力)不高,从而弱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过于突出评价的管理功能

本应重点关注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最后却转化为只是满足学校的日常管理要求,导致很多老师认为第一时间在教务管理系统上登录成绩,比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迫切和重要。教师可能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所知甚少。有些教师对前任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并不重视,甚至一点不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仅在原地循环,无法实现持续提高。

三、形成性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相关研究结果与教学实践[2-3]表明:一方面,形成性评价能改进教育者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挖掘受教者的学习潜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一)有效调整教学活动

课前,教师将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与评价项目明确地告知学生,并根据评价结果动态地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是否掌握新学内容前必须知道的知识或技能,以及对所要教的新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来决定教学的方式:学生是否具有学新内容前应该知道的知识和技能?对要教的新内容或技能,学生已经会了多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个性特点,都可能对选取教学的方式产生影响。

(二)及时强化学习效果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明确是否达到该学习阶段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主依据学习目标强化其学习效果,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且,可以给老师和学生都提供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不断的反馈,相应调整教学和学习方式或内容。

(三)高效解决问题症结

根据诊断性评价使个体明确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智力、身体、情感、偶然环境、具体概念)。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动态地调整教学目标与进程,改进教学方法,同时给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自觉地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协同发展的目标。

(四)促进对下一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

在前一个课程教学完成之后,通过总结性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对下一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

四、常用的评价方式

(一)理论课程的评价方式

1.课程知识内容测试

可采用命题笔试形式,以教师评价为主,通过对学生在某一阶段专业知识理解、分析以及应用能力的检测,教师依据学生的检测成绩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课程知识内容测试可包括阶段性的单元测试、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等。

2.平常学习表现评价

日常学习表现主要有考勤情况、课堂互动表现、学习记录、学习笔记等,一般采用师生共同评价。扣除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学生相应的平时分,给予加分以鼓励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提问的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日常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平常学习表现评价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3.日常作业检查

在日常学习中,为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可随时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或者就下节课的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提交一份预习性的小作业,并提出相关问题。一般来说,平时作业比其他测试更能及时地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师生们都应认真对待日常作业这一环节,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日常作业检查可采用师生共同评价,以检测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效。

4.专题论文评价

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设置不同的专题论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综合分析、提炼总结,并以论文的形式上交。专题论文以采用教师评价为主,可由学生个人或团体共同完成,主要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5.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评价

依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教师可组织问卷调查、开放性课题研讨、交流学习心得、辩论、演讲等各种教学活动,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以团队内讨论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所采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评价的内容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可采用师生共同评价,以主要检测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技能、知识学习能力、信息获取与分析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

(二)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

1. 日常实践观察

为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通过观察、座谈、检测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日常实践表现,及时地

了解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一般来说,可综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与实践单位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2. 社会实践总结

为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组合归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就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如:实践过程、实践方法和相关实践经验等进行总结,并以社会调查报告或实践报告等形式反馈其社会实践成果。一般来说,可结合教师评价和实践单位评价综合进行。

(三)评价标准的弹性设置

对于形成性评价的标准应弹性设置。针对不同性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设计相宜的评价方式[4]。在实际操作中,各方式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应弹性设置。在评价主体方面,设置的弹性比例如表1:

表1 评价主体所占弹性比例

在评价内容方面,设置的弹性比例如表2:

表2 评价内所占弹性比例

由于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尽管各方式的评价标准都应有明确规定,但平常学习表现所占比例应较高一些。建议专题论文质量、作业完成质量、合作学习、讨论等可采用质性评价,而命题笔试、作业上交次数、网络在线学习时间等可采用量性评价。

五、评价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应充分理解自身在评价学习过程中角色的重要性

教师应充分清楚地理解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教师有责任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确并公平的报告,这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内容,其中包括: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评价内容和效度、教学目标和评价清晰明了。

教师的投入要更多(尤其在开始阶段),要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要创造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各种技能和标准的实例;给学生提供有效信息;给他们安全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指出他们努力的目标,并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很好地掌握学生优点和不足。

(二)为了促进学习的评价

教师通过评价了解到学生的需要和能力,为教学如何进行确定方向,与此同时,学生明确了课程学习的目标。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应用评价获得的信息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改进。

评价用于促进学习的核心任务有两点:一是学生必须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现在的水平怎么样,从而明确自己的差距是什么,可能是知识方面、技能方面或理解方面等。二是学生知道如何做才能缩小差距,或赶上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3]作用,但这必须是学生自己努力达到的。

(三)如何使日常评价促进学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目标,使用有效的提问技巧、有效的批改和反馈的策略以及互评和自我评估方式。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他们的作业或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清楚解释教学以及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的关系,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设定的原因,不断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分析借鉴的情况下,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如何用评价标准衡量自己的学习。

六、今后教学管理工作的反思

(一)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懂得“明其道,精其术”

1.明其道

教师要相信学生可以不断进步,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在更有效的学习中会成为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要和学生分享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要达到的标准;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学生一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技巧,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应该改变的方面。

2.精其术

课堂提问[4]技巧是个值得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的教学评价方式。现在教师提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问题过于简单,只是为了检查简单的会不会;只是选“一些”人回答。另外提问后学生思考时间过短(平均7秒)。

因此必须改进提问技巧,其中包括: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要让每个学生都去想;通过分析学生的回答,发现学生知道什么、懂得了什么、发现学生的错误概念。

有效的提问技巧包括:你们有什么建议?我们为什么肯定…?对于…来说,什么和它相同,什么和它不同,为什么?这样说总是对/错吗?为什么?你对…的解释是怎样的?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什么?……的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

此外,应考虑取消提问举手回答的方式,这会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去想,甚至和其他人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的说对错,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与[4]教学目标有关的讨论,也可以创设使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题。常问其他人的看法:你同意吗?为什么?还有什么补充的?

创造一个学生感觉“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觉得回答错了也不会受到讥笑,并且是一个自己能学到知识的好机会。

(二)重视“评学”

“评学”与“评教”是课程评价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4]。所谓“评学”,是指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并及时反馈。所谓“评教”,是指学生与其他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新加坡高等教育在课程“评学”方面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值得学习和借鉴。这是因为我们国内高校重视“评教”工作,比较忽略“评学”工作。习惯性地认为“评学”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是属于教学方法的内容。因此在推动“评学”改革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评价后的有效反馈。“评学”工作做不好,“评教”工作也难取得好的成绩,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三)优化“评教”

教学工作者一致认为“评学”时的“给反馈,无分数”的批改和反馈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效果不但优于“给反馈,给分数”,更优于“给分数”的方式。因为一旦有分数,学生的关注点都会转到比分数上,而不是去看反馈。这一改进可以考虑引入到评教工作中。

通过优化,将评教重点放在对教学改进内容的反馈上,而不是学生打的分数上。评教时让学生扼要列举未掌握或难以掌握的学习内容,提出教学建议,当然也应有肯定教学优良表现的地方。最后可考虑附加对任课教师做整体性等级性评价(如A、B、C、D、E等级)。汇总后反馈内容主要用于下一轮教学改进。“评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而不是当前评教的关注点:得分和位次。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自2014年开始了新一轮的“评教”改革,从原有量化评分办法转向定性评教方向。让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列举自己骄傲或满意的事项,这是“评教”改革的新实例。我们国内在“评教”方面也可以从这方面去尝试。

[1]梁斌.基于网络课程学习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72-74.

[2]王学东.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课程学习形成性评价模式探索[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2013,35(2):99-100.

[3]杨春明,韩永国.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用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2(4):59-62.

[4]李春强.网络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构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6):60-61.

Abstract: In toda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mative assessments are widely used to evaluate students′ course performance. This evaluation method results in students′ lack of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o learn and the unsatisfactory quality of teaching. Formative assessments, however, can help teachers effectively adjust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consolidat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time, efficiently solve problems that hinder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promotes improvements on the next teaching proces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opt formative course evaluations.

Keywords: course evalua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qual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of learning; evaluation of teaching

(责任编校:罗建兵)

ResearchonFormativeCourseEvalu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LIUHao1,SHENGZheng-fa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2.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Hunan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sha 410005, China)

G642.1

A

1673-0712(2017)04-0110-05

2017-05-22

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认证体系研究——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湘教通2015-291号NO.504);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研究”(XJK015BGD039)。

刘 浩(1977—),男,湖南洞口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教务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盛正发(1972-),男,湖南涟源人,湖南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高教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评学评教形成性评价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科教导刊(2023年2期)2023-02-23 14:30:12
武警院校教员评学体系教学探究
医学院校教师评学体系构建与结果分析
基于“智慧学伴”的初中数学“评学教一体化教学”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评学研究
福建茶叶(2019年7期)2019-01-06 17:25:38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8:24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