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杏芬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善于发现每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关键词】 激发兴趣;形象教学;双边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善于挖掘每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我们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你所教的學科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当前,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大多是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松懈,学习质量不理想。这些学生在上课时主要表现出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欢做小动作,不愿回答问题,甚至表现出厌学情绪。作为教师,爱学生是天职,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爱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所以教师必须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喜欢他们,鼓励他们。除了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之外,还要解除他们思想上的种种顾虑,宽容他们因学习不好而产生的种种厌学情绪。尤其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怎样才能把学生引入神圣而又愉快的音乐课堂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潜心研究,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新颖,引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的学生都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么作为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前,引入一首或一段流行歌曲来导入新课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样就可以主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还可以让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其次,还可以采用情感激励法,来激励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如在上《欢乐颂》这一课时,首先对贝多芬作了全面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他在耳聋的情况下仍然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伟大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然后,我再揭示课题——《欢乐颂》。我觉得当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我调动起来了。
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把学生带入思考、探究的意境中,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民歌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大草原的图像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到大草原的生长环境和地理特征,并从视觉效果上感受大草原的那种独特的美,这样,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大草原全景花卷就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来感受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并在此意境中导入主题。接着,向学生提问:歌曲前面的引子部分给你带来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歌曲表现出何种的意境?此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了,举手发言的人也一下子增多了,课堂也立刻活跃起来了。
在音乐课堂中,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运用生动的故事等等来引导。只要我们根据大纲和教材,善于选择并采用那些适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方式、方法导入新课,就一定能够很快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讲授新课,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今,许多学生都是喜欢唱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是他们自己听MP3、CD或者通过电脑、电视学来的。这说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关键要看教师怎样去激发和强化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我们教师还是带着一支粉笔、一张嘴和几张卡片来课堂,学生学习音乐怎么能够保持旺盛而持久的兴趣呢?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我认为,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过程中,应让学生大胆地发挥特长,不再是一味的“静”而是要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比如在教音乐节拍时,可将击拍与跺脚、指挥等动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要让他们“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要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既能使他们把口、手、脚、脑调动起来,也能把学生带入到轻松愉快的音乐殿堂之中,还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创作的灵感与愿望,要把整堂课的思路、环节、重难点完整地串成一条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
另外,我们可将“舞蹈表演”、“文学知识”、“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等知识整合起来,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然后辅之于教学之中。当然,我们还可将网上下载的大量的音响资料、录像资料、文字资料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将其有效地融进音乐教学。我想,那时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效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三、形象教学,提高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趣味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传授新知识,这对于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
比如,教学生附点音符的时候把后面的附点比作某个音符带了个“小弟弟”, 大哥哥音符是要买全票的,而“小弟弟” 乘车要买半票。这样,让学生把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每次看到附点,总能想到附点的时值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而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想象成数学中的小于符号,“左边小来右边大”。
通过上述的形象教学,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双边活动,加深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交流活动不仅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这首先要求教师自身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等一定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对学生赋有深厚的感情,这样才能为达到以语动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趣的境界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被情感激发、被陶冶的氛围中,和谐、自然地去感受音乐,接受音乐。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诙谐、生动,并在不知不觉中去想要模仿,在模仿中达到师生互动的理想状态。
比如:在讲授《威风锣鼓》时,我课前先播放一段《锣鼓》的片段。这个黄河岸边的“天下第一鼓”它那场面壮阔,气势恢宏的场面,让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赏心悦目,鼓舞振作。当我刚一播放完后,同学们个个都急于模仿那豪放的动作,有的还表现出了各种舞姿……再比如,在教唱歌曲《无锡景》、《太湖美》、《紫竹调》等一些江南小调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收集一些江南的风景图片,然后要求他们各自在课堂上作展示交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既增加了对江南的了解,也不由得对江南的美丽景色产生一种喜爱之情。这时再教唱这些优美、委婉、动听的歌曲自然就轻松愉快得多。还有,我在教唱一些名人名曲时,先叫学生广泛收集相关音乐家的生平简介、生活习惯、优秀作品等资料,再让他们互相传阅各自收集的成果。当学生对音乐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再教授新知识,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接受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上好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起到主導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这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也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追求这个最高境界,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我们相信不论哪一门学科,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到学生的心上,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真正奏响音乐殿堂的动人乐章!
参考文献
[1]贾惠荔.浅析初中音乐教学设计[J].黄河之声,2011(07).
[2]胥丽.试论小学、中学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