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能力于欣赏 融审美于课堂

2017-10-15 04:47于越男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
关键词:感知音乐欣赏审美

于越男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能力,为使学生具有较高审美能力架桥铺路。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欣赏;审美;感知;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针对学生厌听教材音乐的现象,在教学中应该思考,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

一、感知與体验能力是展现学生艺术能力的原动力

新课标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是感知和体验能力。

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对饱含人文内涵的艺术内容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现具有丰富而坚实的感性基础。可以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技四个方面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爱国等品质,为塑造健全人格,实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感知与体验能力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润滑剂

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的传导作用,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为:“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的传到作用,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整体反应。”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需要审美主体有捕捉审美对象的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只有当人的听觉器官从纯生理器官上升到审美器官的高度,才真正成为一个能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的人。

在七至九年级学段中,感知与体验在各个领域彰显它的作用与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欣赏活动的质量。有心理学家将音乐感知分成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能感知音响运动的变化;第二层次,能感知作品内涵的情感;第三层次,不仅感知情感的性质,还能把握内蕴的深义;第四层次,能领悟音乐中体现的美的创造。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感知音乐,在感知音乐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所获得的美感层次。

三、感知与体验能力是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下面就举几个课堂实例来谈谈:

1.以动画的形式导入

在欣赏《欧美揽胜》单元作品时,很多同学认为欣赏欧美音乐有难度,为了把学生带入的教学内容之中,让他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那就得从学生的感知能力着手。比如欣赏意大利歌曲《桑塔·露琪亚》,我就在导入部分播放了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在一片静谧的夜晚,TOM猫悠闲地划着船在海面上荡漾,嘴里还哼着一首优美恬静、富有想象力的“船歌”,而小老鼠以搞笑的声音模仿TOM猫唱的歌曲,随之开始了猫鼠大战。从这样一个小动画,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因為这部动画片他们熟悉,这时再点出TOM演唱的就是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学生就乐于接受,乐于欣赏分析了。这一导入环节除了让学生初次欣赏了歌曲,而且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这首作品的氛围,很深刻的体会到意大利船歌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意境。我相信,这种感知和体验比啰里啰嗦一大堆给学生的感触和记忆更加深刻。

2.以与教材相关却又不同形式的视频导入

欣赏器乐曲《花儿与少年》,教材中选用的是管弦乐形式,但对于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很多西洋乐器还不是非常了解。那就可以选用七年级学过的民族乐器演奏的版本进行导入。然后询问学生通过视频捕捉到哪些信息,比如看到了哪些熟悉的民族乐器?能模仿一下它们的演奏方法吗?像这种方式,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是与教材中不同演奏形式的对比。

(二)灵取异同,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但也不一定处处都会非常详细的涉及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应该灵活地选取组合。

比如《花儿与少年》,管弦乐,这首青海民歌到底源自哪里呢?教材上是简单的介绍,由青海民歌《四季调》改编的器乐曲,那在欣赏这首器乐作品之前,就很有必要了解“原版”。通过初步感知,学生很快能抓住乐曲的情绪与内容,接着就可以亲自体验,跟着钢琴哼唱,熟悉了旋律。通过这一环节,又起到了几点作用:

通过初步感知,学生很直接辨听出器乐曲除了《四季调》旋律以外,还有其他的旋律,那肯定不是单乐段的作品。经过一步步的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分析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引子+A+B+A+尾声。

逐个乐段分析时,学生还可以以《四季调》旋律判断出在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演奏乐器肯定会有变化。自然地可以总结出每遍的不同。

(三)师生互动,结合实践

除了聆听以外,参与歌唱、奏乐、律动等实践活动也是提高音乐感知体验的敏感性,学会感知体验音乐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

还是以《花儿与少年》为例,前面通过对《四季调》的感知,已经分辨出还有其他的旋律,那旋律的色彩呢?青海这个地方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他们喜欢在特定的日子里聚集在一起举行“花儿会”。那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师生对歌,比如,A乐段中出现了第一主题,那老师可以来演唱第一遍,同学们来跟唱第二遍,第三遍时体验加上肢体动作(二拍子强弱的击掌)。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验了对歌的乐趣,也发现节拍发生了变化。再次聆听第二主题,学生会总结出,二拍子与三拍子的色彩会有很大差异,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分析鉴赏,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因此,让每一位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掌握最基本的音乐感知与体验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理解、学会表现、学会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使终生性的全民音乐审美教育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感知音乐欣赏审美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