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2017-10-12 18:37李崇祥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改高中地理构建

李崇祥

摘要:贵州省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我校也不例外,迎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探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需要。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改;构建;高中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35-02

1.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的要求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理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地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肢体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地理课的基本要求。

2.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从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不同。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学习,从中发现问题。

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发散的思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思路。

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探究式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难,然后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从而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标。

第五,教师解放思想,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权”。首先,下放导语权。每一节地理课的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本课内容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其次,下放教学中主持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一名同学完成课堂中间转折主持环节。再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合作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充分熟悉教材,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也会有针对性。

3.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地理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的基石,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黯然褪色。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新课标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课堂地理教学传授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地理教学与现实实际生活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地理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

地理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基础知识积累。《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要正确把握地理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程”。因此,要不断积累较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全面的提高地理教育素质。

总之,新课程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不断的完善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的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

[3]段继扬.问题解决理论的演进[J].心理学探新,1992.

[4]毛新勇.孙长根.《建构主义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上海教育》,1999年第1期.

[5]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 贵州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0.

猜你喜欢
课改高中地理构建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