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余集画黄小松像》考辨

2017-10-11 08:05戴卓斌
中华书画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黄易上海博物馆款识

□ 戴卓斌

上海博物馆藏《余集画黄小松像》考辨

□ 戴卓斌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原定名为《余集画黄小松像》(图1)的绘画作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余集”一栏中第8、31条目收录了此画作者的印鉴和款识①。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对该画的鉴定意见是“乾隆癸丑年仲秋,小松上款。画年份够,款后加。”②故宫博物院秦明撰写的《黄易小像考》一文中也提及此画,并且指出目前大家认知黄小松的标准造型是其手持《宋拓熹平石经残石》册的立像。上博这件藏品会不会给“黄易小像”增添崭新的面貌呢?

图1 [清]余集 黄小松像 71×35cm 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余集画黄小松像》,纸本设色,纵71厘米,横35厘米,款识:“乾隆癸丑年仲秋月之朔,为小松司马写照。秋室余集。”钤“秋室居士”朱文方印。是图绘竹荫水榭,文士手持画卷端坐于束腰长方书桌前,凝眸远望。一旁红衣童子倚栏垂钓,水中秋荷盛开。水榭于岸边架起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有低平栏杆。屋顶作卷棚歇山式,垂脊下半部分外翘,造型优美。建筑物以界画形式描绘,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观。主人公身着蓝色长衫,衣纹作钉头鼠尾描,敷彩清丽细腻,人物开脸端庄,须眉细密。身后屏风壁上巧妙书写作者题记,为画面平添丰富的视觉深度,一旁架格上画卷书册整齐摆放,庭院内竹林成荫,是一幅典型的文人读书图。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浙江钱塘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至侍讲学士。与潘奕隽两人,时称吴越二老先生。山水秀逸,有山光在掌、云气生衣之致。兼长花卉禽鸟,无不入妙。尤工侍女,风神闲静,绝无脂粉气,然不轻为人作。时有余美人之目。晚年惟写兰竹数笔,风神淡逸。书法古秀,手书孙退谷《庚子销夏记》精刊行世。为诗神韵闲远,不屑作庸俗语,有三绝之称。为人和易,弊车羸马,踯躅道左,无达官气。年八十余尚能作蝇头小楷,卒年八十六。有《秋室集》③。

《墨林今话》卷七记载“先生画山水禽鱼兰竹靡不臻妙,尤擅仕女,风神静朗无画史气,然自矜重不轻为人作,得之者比诸仇唐遗迹,晚年多作竹石以塞人请,枯竿劲叶生气满纸……”④笔者查阅了数十件余集的存世作品,初步探识了他的绘画风格,确于史记相符,并归纳总结有如下特点:

一、拟元代文人画笔意,追求疏秀空灵的笔致墨韵,意境幽旷,构图奇谲。如上海博物馆藏《梅下赏月图》(图2),款署“春吟大表侄雅鉴,秋室余集”;上海博物馆藏余集扇页,款署“元人意,为应谷五兄粲正,秋室并写”;苏州博物馆藏余集扇页等皆为此类。

二、摹陈洪绶绘画风格,画面常以严谨庄重的装饰线条勾画而成,强化疏密组合,景物各自具有独立完整的形象,互相遮掩、相映成趣,使之工笔风格的作品具有小写意的韵味。如上海博物馆藏《花鸟图》(图3),款署“嘉庆五年(1800)夏日为芑堂世讲,秋室居士余集”(余集63岁);浙江省博物馆藏《一路青莲图》(图4),款署“一路青莲。乙丑(1805)夏拟陈洪绶笔意。秋室”,裱边有钱镜塘题跋(余集68岁)。

三、仿恽寿平没骨花卉“真别开生面,令人眼目一新”⑤,以宋人画法为宗,综合写生经验,以色笔随意点染而成。如上海博物馆藏余集扇页,款署“拔山知雨力,削玉破云根。仿白云溪外史没骨法,为棓皋年大兄清鉴。余集”;上海博物馆藏余集没骨花卉扇页(图5),款署:“秋室并画。”

四、“余美人”传世的仕女人物,风神静朗,端庄大方,无画史气。如常州博物馆藏《蕉阴仕女图》,款署“乾隆庚寅(1770)秋七月望后三日,秋室居士余集”(余集33岁);上海博物馆藏《姮娥中堂》(图6),款署“碧海青天夜夜心,辛末(1811)中秋写于大梁书院。秋室”(余集74岁)。

五、余集作人物肖像画,背景画面通常由他人另补。如上海博物馆藏《缄三先生肖像》(图7),卷首余集题写“缄三先生清照,秋室余集写”,卷尾款识“吴怀补图”;苏州博物馆藏《梧门学士消夏得子图》,款识“梧门学士消夏得子图,余秋室写照,冯鱼山写松,孙铨补景并书”;《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浙5-177)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藏《余集、吴坚秋帆像》,款识“秋帆先生玉照,秋室余集绘,西园英坚补竹”⑥。

梳理了余集的绘画风格后,我们再来重新审视这件《黄小松像》,感觉画中人物线条呆板匠气,缺少“余美人”的灵动转折,同时起笔和收笔缺少节奏感,无法表现出衣纹的飘逸,且设色俗套,毫无文人“逸气”的境界。笔者查阅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所载的余集绘画作品,没有发现“人物肖像+工笔设色+界画”这一组合。余集的画风上宗元代钱选,下溯陈洪绶、恽南田,花卉多作没骨法,特别是存世的余集写《缄三先生清照》《梧门学士消夏得子图》《余集、吴坚秋帆像》三幅人物肖像画,余集均只作人物小像,其背景竹、石、兰花、松树均由他人另绘,可见“余美人”没有画界图工笔的先例,其人物画格调高雅,背景多衬以写意山水、树木,追求符合人物神韵的景致意境。

图2 [清]余集 梅下赏月图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图3 [清]余集 花鸟图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图4 [清]余集 一路青莲图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沪1-4063)《方婉仪墨竹图》⑦卷外有陈曾穀题签“白莲居士画竹卷”,卷后有巴慰祖、陈振鹭、潘曾莹、余集等诸家题跋,其中余集题跋:“白莲手拊青鸾翼,……空教人嘲倒好嬉。壬子小春晦日为练塘世兄题尊慈画竹卷。余集。”(图8)乾隆壬子(1792),余集55岁,跋语书法既有二王韵致,俊美秀逸,又有褚遂良的法度,端庄谨严,用笔跌宕洒脱,转折起伏自然风神,行气章法疏朗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以此来比对一年后乾隆癸丑(1793)《黄小松像》上的题款书法,则是大相径庭,相差悬殊,判若两人。像轴的题款书法,用笔没有变化、顿挫,缺乏书写的节奏和行气。秋室用笔藏锋,笔意蕴籍含蓄,提按起伏娴熟从容,尤其是使转之处圆润遒劲。如故宫博物院藏《余集行楷书赠未谷得官永平选句页》(余集59岁)、《余集行书评庙堂碑扇面》。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绘画风格还是书法笔性上看,《余集画黄小松像》均与秋室真迹不符,故笔者判断此画是一件余集伪作。但这幅《黄小松像》款识内容和《秋室学古录·黄小松小影赞》中所诉内容、时间似乎完全相符:“秋盦居士当揽揆之令辰,写雅范以自淑。远寄京域,命为赞辞……”⑧这又该如何解释?笔者解读为,黄易50岁寿辰之时,确有人为其写小像贺寿,但此像并非余集所绘,黄小松只是将画像寄往京域,请余秋室为其撰写赞颂之词而已。后因《秋室学古录·黄小松小影赞》不断刊印传世,好事之人为了再现这段文人之间的交友佳话,《余集画黄小松像》仿本就由此产生了。

此外,还有两幅余集画《黄易小像》,一为2011年西泠拍卖《余集写黄易像》(原萧军旧藏),画作落款“秋室余集写”,画面上方钱坫篆题“乾隆四十二年岁在丁酉,钱唐黄易三十四岁得汉石经遗字时小像。嘉定钱坫题”。一为广东省博物馆藏《余集写黄易官便服像》,画作落款“小松先生尊照,秋室余集”。画面上方钱坫篆题“乾隆四十四年岁在己亥,钱唐黄易三十八岁在嘉祥仿碑时之小像,嘉定钱坫题”。

两幅画作同为余集为黄易写像,又同有嘉定钱坫篆题,且余集、钱坫用印都如出一辙,让人困惑,疑问丛生。另外,广东省博物馆藏《余集写黄易官便服像》(图9)画上钱坫篆题还有两个错误:其一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黄易36岁,而不是38岁。其二黄小松在嘉祥紫云山是“访碑”,而不是“仿碑”,此处笔误尤为明显。至于两幅画上钱坫的篆题,皆用笔无力,线条呆板,使转牵强,缺少干湿浓淡的书写笔性,描摹的痕迹颇重。钱坫篆法开阔舒展,线条淳厚,富有弹性,秀美雅致。西泠拍卖的《余集写黄易像》画中人物的绘画风格也和秋室完全不类,面部阴影用干笔皴擦的效果突兀。明代曾鲸以来的肖像绘画开始以墨线和墨晕为骨,清代中期西洋画法盛行一时,所绘肖像在淡墨勾勒轮廓后不作没骨,全用色彩皴擦晕染,强调立体感和质感。此时扬州地区的文人画家也有以白描淡彩画肖像。余集正是处于这承上启下的阶段中,以图中所见的这类简易粗暴的皴擦,还无法寻其出处。以上两件画作上“余集”落款,与上海博物馆藏《缄三先生肖像》上的落款相较,也只是落形似而脱气韵,难言真迹。黄易的汉魏碑刻研究,对清代金石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文士给乾嘉金石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金石学在这一时期逐步成为一门显学奠定了基础。作为乾嘉名士,人物小像的摹写、镌刻,拓、刊印在清乾隆中期至民国的150余年间已成为一种流行风气,而后对黄易小像真伪掺杂的不断复制,也可谓此现象的一个新的注脚。

(作者单位:上海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春晓

图5 [清]余集 没骨花卉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图6 [清]余集 姮娥中堂 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图7 [清]余集 缄三先生肖像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图8 [清]余集 跋《方婉仪墨竹图》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图9 [清]余集 黄易官便服像 纸本设色广东省博物馆藏

注释:

①《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480页。

② 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卷三,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75页。

③《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264页。

④[清]蒋宝龄《墨林今话》卷七。

⑤《清晖堂同人尺牍汇存·卷一·娄东王时敏(烟客)札》,《恽寿平全集》卷一,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12页。

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5册,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469页。

⑦《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1册,第228页。

⑧[清]余集《秋室学古录》卷二,清道光刻本,第23页;《续修四库全书》册1460,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

猜你喜欢
黄易上海博物馆款识
学生作品
黄易致李衍孙《春晖札》再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的贡献探析——从摩利支佛母像款识谈起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浅述清代瓷器的款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