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公石
《标准草书字汇》自序
□ 胡公石
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似灿烂群星,照耀寰宇。而其中的草书更是光彩夺目,名家辈出,很早就成为书法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草书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优秀的传统。整理和研究从古至今的草书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草书艺术传统,推广与普及草书,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据我国所发现的古时简册和实物记载,草书在汉代是书体的一个大类。最初的草书,民间多用于生活记事,甚为方便实用。东汉时期,草书已很为贵族所赏识。由于明帝和章帝等帝王的提倡,曾出现了不少书家,如齐相杜度、济北相崔瑗等人,皆为当时能书的俊秀。到了魏晋,草书渐与大众脱离,而主要属于统治阶级,因为它已由实用转向于美艺。在帝王们看来,草书艺术是与大众无缘的。梁武帝萧衍在《草书状》中就曾说过:草书“体有疏密,意有倜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卓荦调宕之志,百体千形,巧媚争呈”,“皆古英儒之撮拨,岂群小、皂隶之所能为”。当时帝王及社会显达之能书者,也进而限于“文人”。但因“文”的范围是很宽广的,一个人往往终一生不能精通其中的一艺,于是就有人专攻书法,“书专家”便应运而生。这时,从爱好草书者的阶层看,其范围已日渐狭窄,随着草书艺术的不断发展,要精通草书也逐渐增加了难度。
草书这一书体,名称最多,有藁草、散草、小草、游丝草、飞白草、龙草、蛇草、一笔草等等,但归纳起来,最重要的三种是:章草、今草、狂草。这三种草书,各自代表了草书演进中的一个阶段。于右任先生在他所编著的《标准草书》自序中对此曾作了简要的解释和评论,他说:
千馀年来,草书演进,名类众多,约而言之,可成三系:
一曰“章草”,解散隶体粗书之者也。其为法:利用符号,一长也;字字独立,二长也;一字万同,三长也。汉张芝、吴皇象、晋索靖,皆一时权威。惟全体繁难之字,未能完全草书化者仍多,其于赴急应速,有未达也。
二曰“今草”,继章草而改进者也。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多,使转之运益敏!王氏父子为之领导,景从既广,研讨弥笃,一字草法有至数十式者,虽创作精神之可惊,究何去而何择?陈僧智永,书真草千文八百本,盖有志于统一体制,以利初学。而唐以楷书试士,草书遂离实用而入于美艺。
三曰“狂草”,草书中之美术品也。其为法:重词联,师自然,以放纵鸣高,以自由博变为能。张颠素狂,振奇载。作者自赏,观者瞠然,或谓草法之废,实自此始!然其用笔之活,多所启发。(《标准草书》第十次本)
草书这一书体,历代虽经过不少人的提倡和推进,但一千数百馀年来却未能普及,这是因为什么?考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草法不能统一。如字的来源不同,制作的方法各异,一些部位相同的字,往往不能类推,符号的滥用,书写潦草等等。其次,是由于提倡者和演习者心理与方法的错误。从古至今,关于草书的文籍异常浩繁,其中较著名者即有:唐玄宗勒补《草书要领》,宋高宗手书《礼部韵宝》,明神宗特颁《草韵辨体》;传晋王操之书《秘阁草韵》,唐虞世南等集《草书要领》,宋无名氏的《草诀百韵歌》,金张天锡《草书韵会》,明范叔明集《草诀辨疑》、朱学古集《草圣汇辨》,清梁民宪著《草字论》、潘廷侯摹《正草字典》、陶南望辑《草韵汇编》、石梁集《草字汇》等,不下20馀种。这些草书著作,或喜自我作师,以一人之法示于天下,或提倡一字多式,显示博学,令人无所适从,偶有说明,也只能作为一个字或几个字的笺注,在草书的形联微妙之处,缺乏详尽的阐述。简言之,当时草书的组织系统远未完密,其结构的规律尚未被认识。其它如写草书者单纯为美艺而忽略实用,喜作神秘的渲染而不讲究实际,以狂怪鸣高,以难识难写、脱离人民大众为荣,这都阻碍了草书这种书体在群众中普及,使它无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作为汉字书体中的草书,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就其书写速度和简便而言,都远远超过所有的书体,实用价值也是很高的。我们知道,文字是记录语言以传递思想、进行交际的一种工具。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语言也不断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文字的书写要更加简单、便利。愈简单、便利,才能愈实用,也才能愈被人们所接受。如果甲书乙不识,乙书甲不懂,一人书写,众皆瞠然,怎么能用它来交流思想呢?为艺术而艺术,片面强调所谓线条的随意缠绕,如鬼画符,识者寥寥,脱离了人民大众,又怎么能算美呢?所以,草书要普及和发展,必须建立统一的体系,使之标准化、规范化,以利人民群众掌握和应用。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草书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光明大道。
在20世纪,为我国草书之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标准草书社的创始人于右任先生,早在20年代末期,他就开始研究草书,致力于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做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于先生痛感祖国文字书写费时、识难用迟,作为书法的草书,草法混乱,创作更属不易,历来推而不行,与社会的迫切需要很不适应,便在1932年集合了有志于草书的同志于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当时我和刘延涛、李生芳先生等皆为该社成员。在于先生亲自主持和领导下,我们将历代草书做了一番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对前人每一字的结体,以及位于不同部位的部首,将其草法进行分析研究,在前人积累的零散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共同代表符号在草书中的重大作用,解开了草书古今难传之谜,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终于在1936年6月在上海编定并出版了《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该书的编选,是以千字文作为底本,因为历代草书家多有千字文传世,常用字大半已俱,经确立草法标准化后即可触类旁通。截至1964年,在于先生逝世前30馀年中,《标准草书》共修正了九次,后又印一次,称为第十次本。于先生为研创标准草书呕心沥血,而他却虚怀若谷,自认“这只是一个蓝图,伟大的建筑还要国人共同努力”。《标准草书》自30年代问世以来,仅半个世纪,已蜚誉国内,并远播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引起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文教界的注意。如日本所编之各体字典,其草体,即采用标准草书,日本之学标准草书者亦日益众多。
我有幸于30年代初标准草书社创立时,即开始跟随于右任先生从事草书的探讨和研究,参与《标准草书》的编校工作,先后历时13个春秋。光阴荏苒,人事沧桑,于先生过世已20年了,当年共事至友尚分居海峡两岸,怀念之情,与日俱增。继承于先生所创始的草书未竟事业,以先生之所指,为将来草书开一新道路,聊尽绵薄,乃是我毕生之愿。故本人经多年潜心探研,在《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下简称千字文)的基础上,以原千字文为母本,又整理和编写了收有常用字六千多个的《标准草书字汇》一书。
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标准草书也不例外。本书除将原千字文释例及其附录全部沿用外,又做了若干补充。主要的是:第一,增加了“单独符号”部分。因为原千字文中的释例系以“代表符号”阐释汉字草书规律,但仅是这一种符号还远不够用,它所能阐释的汉字只占全部汉字的大约60%左右:所以又增加了150个单独符号。“单独符号”的补入,将使汉字草法标准化、规范化趋于完整,这是本书编写的一个特点。其次,“代表符号”由原来的74个增加为87个;部首由原来的349个增加为384个。掌握了这两种符号,以此作为钥匙,在具体运用时,再引申推衍、举一反三,草书的辨识和书写,便会得心应手,十分方便。再次,鉴于原千字文所选之字均出于历代名家之手,是作标准法帖来看待的,故这次新编《字汇》是严格按照从历代草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由我一人书写,注意结体规范的要求和使转之准确性。这样,使用本书时,查一字便可知与其相关的一批字。按此草法写草书,笔画最多的字,至多三、四笔即成,一般字一至二笔即可。我们认为,为了使草法拨乱反正,去繁就简,削难为易,由分歧趋于统一,使草书由虚玄而归实用,且不违背美丽的原则,使书写草书化苦为乐,从而达到草书趋急赴速和普及的目的,在演习草书时,每一个字的草法都须受共同规律的约束,不能自由潦草。若有一笔之差,便会与其他字相混,造成谬误,故要求必须谨严。同时也应指出,我们所说的标准草书,是指作草书时草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它和书法家草书各自形成的或雄浑或婉丽等等风格与流派,是两码事,就象提倡写文章要讲求语法,而文章风格可以各不相同一样,二者并无相悖之处。有的同志以为,提倡标准草书就是要求草书千人一面,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总之,提倡标准草书,目的在于促使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便更多人认识它,掌握它,在学书中,少走弯路而较易达到目的,以利于逐步推广和普及草书,使之更好地为振兴中华,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一言以蔽之,艺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宗旨所在。由于本人水平局限,书中舛错可能甚多,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教。
为了研究草书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标准草书学社已于1984年6月12日正式成立。若于先生地下有知,当会是很高兴的。我们全体同事希望能尽早与台湾省同行聚首,切磋书艺,共同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尽力。
本书编写过程中,承标准草书学社诸同事大力协助,有关领导及各地友人、同好亦极为关心支持,统此致谢。
在于右任先生诞辰105周年和逝世20周年之际,仅以本书寄托我对于右任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此文作于1984年)
责任编辑:郑寒白
胡公石 杨巨源《城东早春》 纸本释文: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人从天在七言联 纸本释文: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杜甫《秋兴八首》 纸本释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杜少陵《秋兴八首》,胡公石,丁卯年秋。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芳草梨花五言联 纸本释文:芳草连溪合;梨花映野开。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海气江天五言联 纸本释文:海气朝成雨;江天晚作霞。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屈原《离骚》句 纸本释文: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离骚》。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令狐楚《游春词》 纸本释文: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令狐楚《游春词》。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习静无机五言联 纸本释文:习静心方泰;无机性自闲。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水清云闲五言联 纸本释文:水清澹吾味;云闲虚我心。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虞世南《笔髓论》句 纸本释文: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仆。《书法正传》。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挚虞《文章流别论》句 纸本释文: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挚虞《文章流别论》。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韩诗外传》句 纸本释文: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节录《韩诗外传》。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山中案上七言联 纸本释文: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陆游 《舍北溪上垂钓》句 纸本释文:春涨新添塘滟滟,夕云仍带雨霏霏。此身自笑狂颠足,依旧人间一布衣。放翁诗。胡公石。钤印:公石(朱)
胡公石 白居易《太平乐词》 纸本释文: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舞歌。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白居易诗。胡公石。钤印:公石(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