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妞电影”(chick flick)是兴起于美国好莱坞的一种类型电影。国产“小妞电影”以2009年《非常完美》拉开帷幕,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产电影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用女性主义理论来研究国产“小妞电影”,从“她经济”“她凝视”“她讲述”“她顺从”四方面探究,国产“小妞电影”仍存在模仿好莱坞“小妞电影”的痕迹,在电影中构建和谐共处的男女两性关系以及融合本土文化特质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小妞电影 性主义理论 发展困境
“小妞电影”(chick flick)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小妞电影(chick flick)指用来吸引女性观众的关于爱和浪漫的电影,它通常发生在流行文化当中,有公式化的情节线索和人物”[1]“小妞电影”的主要元素有“女性”“都市”“时尚”“爱情”“喜剧”等关键元素,这些元素都迎合了都市年轻女性观众的审美趣味,有着稳定的故事模式与观影群体,并且大多是中小成本电影。
国产“小妞电影”起步较晚,基本上可以说是模仿与照搬了好莱坞“小妞电影”的模式,2009年《非常完美》这部电影开启了国产“小妞电影”的序幕。随后2010年相继上映了一批“小妞电影”,如《杜拉拉升职记》《爱出色》《跟我的前妻谈恋爱》《摇摆De婚约》《我的美女老板》等,其中以《杜拉拉升职记》在口碑与票房上最为成功,把国产“小妞电影”推进了大众的视野。2011年《失恋33天》使国产小妞电影挤进了国产主流电影市场,随后出现了《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系列、《一夜惊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有票房大卖的“小妞电影”“小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为我国大众所熟悉与接受。我们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去考察与理清国产小妞电影的发展脉络,对于国产“小妞电影”的发展及困境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她经济”
电影史发展有多长时间,电影中的女性就存在有多长时间,但是以女性为主角,从女性的视角去叙述女性成长的“女性电影”则是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随着西方社会的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尤其是二战后,科技的快速发展,女性出现在以往男性霸占的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社会角色开始转变,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思想上越来越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开始寻找表达自我意识的话语权,开始要求男女真正实现平等。
20世纪80、90年代,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消费时代,其中经济独立的女性具有相当大的消费能力,女性生活用品、化妆品等占据市场上很大的消费份额,甚至有“口红效应”“裙边理论”等这些女性用品命名的经济名词,可见女性在拉动经济内需方面的能力。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经济独立的女性显然还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这时反映女性爱情与成长、充满轻松诙谐与时尚气息的 “小妞电影”在好莱坞开始盛行。中国经济的腾飞始于改革开放,21世纪中国的经济高度发展,国产电影蓬勃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作为消费社会主要力量之一的职场女白领,或者说女性中小资产阶级,她们的消费能力以及观影取向使得了国产电影市场上出现了模仿好莱坞的国产“小妞电影”。国产“小妞电影”整体基调轻松搞笑,讲述年轻女性的爱情、事业、生活各方面,贴近于都市年轻女白领的生活。
二、“她凝视”
1975年,著名的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发表了文章《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提出了电影镜头代表的是“男性凝视的目光”观点,“男性凝视”给观影的男性带来了“视觉快感”。劳拉认为电影院是一个有效的窥视空间,观众作为观看的主体处在黑暗中注视,这样观众和电影之间就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主流电影中展现给观众看的客体通常是女性,在观看中,男性观众力比多得到释放,从而获得窥视的“视觉快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权利,经济独立的职场女性对于电影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影市场发现了这一巨大的商机,因此出现了刻意迎合观影女性的心理,满足观影女性欲望的“小妞电影”。如果把劳拉·穆尔维的“男性凝视”理论移植到“小妞电影”中,那么可以说“小妞电影”给女性观影者们带来的同样是“视觉上的快感”以及“男色消费”,不管是好莱坞或是国产的“小妞电影”里面出现的男主角大都是家境优越、外貌英俊、头脑聪明、心地善良的帅哥与暖男,这些“小鲜肉”们给女性观影群体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如《小时代》系列电影里面出现的男性个个都外貌英俊,身材魁梧、多金高智商,并且为了更加吸引女性观众,《小时代》电影中出现很多男性裸露上半身的镜头,露出了男性发达的肌肉,暗合了观影女性“窥视快感”的心理。
“小妞电影”满足了女性看客的“视觉快感”,形成了与“男性凝视”相对应的“女性凝视”“她凝视”决定了“小妞电影”这类电影中出现的男性必须是长相英俊,温柔体贴,专一痴情,多金聪明的帅哥与暖男,形成了目前市场“男色消费”这一现象,长相英俊的男演员成了“小妞电影”的“标配”。
三、“她讲述”
“history”历史,拆开就是“his”“story”即是“他”讲述的故事,在父权文化制度下,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一直没有“话语权”,男性掌握着“话语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女性一直是“缺席”的存在,所以,人类的历史记录是在男性话语构建下的世界,女性作为男性身上的一根肋骨,被淹没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工业”,它是反映社会意识文化形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父权文化制度的影响下,电影是“他讲述”,讲述的都是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男性们的成长与如何在重压下保持男性气概的故事,而电影中出现的女性都只是为了衬托男性们的男子汉气概,一种“缺席”的存在,没有任何的“话语权”。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女性不愿再依附于男性,开始表达自我意识与情感诉求。“小妞电影”以女性为电影的主角与中心叙述者,以她们的视角进行“她讲述”,讲述女性在生活与职场中的困惑与成长,追求爱与幸福来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小妞电影”的故事整体基调幽默轻松,故事模式固定化,一般是电影开头女主角遭受挫折,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保持初心,最终获得了事业与爱情上的双豐收。
2009年上映的《非常完美》正式揭开了国产“小妞电影”的序幕,《非常完美》讲述的是由章子怡饰演的善良、想象力丰富的漫画家苏菲,被范冰冰饰演的大明星王菁菁抢了未婚夫,决心要向王菁菁报复所发生的一系列爆笑的故事。这部电影以都市“小妞”苏菲的视角展开故事,充满了漫画式的夸张和幻想,“傻白甜式小妞”苏菲最终战胜传统精英大明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满足了观影女性的爱情幻想,为在生活中倒霉背运灰头土脸的“小妞”们提供了假想的空间。2010年的《杜拉拉升职记》标榜的是女性职场成功记,但实际还是讲述了爱情故事。《杜拉拉升职记》有着很明显的模仿好莱坞电影《时尚女魔头》的痕迹,但是在描写职场残酷性方面着墨不多,重头戏还是在杜拉拉与王伟之间的爱情纠葛。初期的国产“小妞电影”基本都是对好莱坞“小妞电影”的模仿,大部分都是“灰姑娘+傻大妞”模式,电影中的女主角往往一开始遭遇了各种磨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幸福。
2011年上映的《失恋33天》成为当时电影市场上的一匹黑马,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这部电影代表国产“小妞电影”类型电影开始走向成熟。电影讲述黄小仙遭到前男友与闺蜜双重背叛,在“男闺蜜”王小贱的帮助下经过33天的心理历程,终于摆脱了失恋的痛苦。《失恋33天》把女主角黄小仙刻画得入骨三分,这个外表尖酸刻薄、强势不服输,有理不饶人的“毒舌妇”,内心却是柔软善良、纯真可爱,有着一定的文艺气质,不拜金,坚持自我。黄小仙这个多层次立体式的“小妞”终于不再模仿好莱坞“小妞”,而是有了“中国特色”的小妞。2013年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则是在题材、内涵、人物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表现,电影讲述了“小三”文佳佳去美国待产时碰见为了陪女儿读书移民美国的“落魄大叔”frank,他俩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感情,最终文佳佳离开了富豪男友,创立了自己的事业并与frank有情人终成眷属。《北京遇上西雅图》虽然也没有脱离国产“小妞电影”的固定模式,但是电影在主题与人物的塑造上更具有深意,婚外情、拜金、代孕、同性恋等都是社会的敏感话题。文佳佳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拜金女”,在影片刚一开始表现的特别尖酸刻薄、炫富,但随着影片的发展,观众渐渐明白文佳佳其实是个内心善良、一心追求爱情的女孩,这个“小妞”刻画没有以往的类型化与脸谱化,有着社会的现实意义。
“小妞电影”通过“她讲述”推进电影的发展,给予女性充分的话语权,使女性不再隱藏于男性背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影片圆满的结局弥补了观影女性失衡的心理,舒缓了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
四、“她顺从”
“小妞电影”的前身“女性电影”在影片中表达出强烈的女权意识,情节上较沉重与苦情,对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使得它们在父权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中受到了阻碍,在商业电影主宰的电影市场中处于边缘地位。黄蜀芹的《人·鬼·情》、胡玫的《女儿楼》、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李玉的《红颜》《苹果》等这些“女性电影”定位的观影对象是女性,但是在生活各方面备受压力的女性们,她们观影时不愿意选择这种题材沉重、情节苦情的电影,她们更愿意选择一些轻松幽默,能使人放松心情的电影。这些女性电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此看似要通过影片表达女性意识,提出社会性别角色重构的想法也只是孤芳自赏。
“小妞电影”是适应商品经济由“女性电影”改良而来,它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女性的成长,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通过轻松幽默的情节、约定俗成的圆满大结局,给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的观影女性以心理上的补偿,使观影女性体验到窥探男色的兴奋以及主宰自己的命运与挑战父权文化的快感。但不管是好莱坞“小妞电影”还是国产“小妞电影”,虽然电影是以女性视角进行讲述的,表达都市女性的成长经历与情感需求,但是电影的深层结构还是归顺于主流意识形态——男性依然是世界主宰,女性最终获得幸福的途径都归结到了必须要有“完美男性”的支持与爱慕,必须要有完美的爱情与婚姻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小妞电影”与男性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男性电影中可以把女性抽离出来,只表现男性的英雄主义气概,一部英雄片或者战争片可以把女性直接抽离出来,电影中压根就没有女性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或是女性在电影中只是个装饰花瓶比如《英雄本色》。“小妞电影”则没有一部是没有男性存在的,比如《小时代》系列即便是打着四位女性成长历程的旗号,但是每一位女主角的发展与成长都与男性分不开,电影中出现的男性甚至比女性在推动剧情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多。
“小妞电影”在票房上的胜利,不代表女权主义运动的胜利,影片虽然把女性作为故事的讲述者,给予女性充分的“话语权”,但却以顺从父权文化制度为准绳,以不反抗和颠覆男性中心话语和父权文化为前提。“小妞电影”其实就是穿着女权主义的衣服,内心里还是遵从父权文化制度的“小妞”。它“常以一个不‘规范的、反秩序的女性形象、女性故事始,以一个经典的、规范的情境为结局;于是,这些影片与其说表现了一种反叛、或异己的立场,不如说是一种自觉的归顺与臣服,一种由女性表达的、男权文化的规范力”[2]“小妞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正是因为它遵从父权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则和要求,它要想不像“女性电影”那样被市场所抛弃,就必须不能去追究社会文化中两性关系之间的深层矛盾,而是以讲述皆大欢喜的浪漫故事来弥补与慰藉女性缺失的各种欲望,以此调和男女两性之间尖锐的性别矛盾。
五、结语
国产“小妞电影”是模仿好莱坞的“小妞电影”起步的,目前仍在摸索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的硬伤,还没有形成与本土文化特质相融合的国产“小妞电影”。不管是国产还是好莱坞的“小妞电影”都关系着女权,但却都难逃父权文化制度的枷锁,它们能反映女性对不平等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反抗精神,但最后却都妥协于父权文化既定的团圆美满的大结局,“小妞”终究成为了符合父权文化制度下期望的“好女人”。国产“小妞电影”怎样才能在电影中构建和谐共处的男女两性关系以及融合本土文化特质仍然任重而道远。
注释:
[1]参见维基百科:chick flick 词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ck_flick.
[2]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和女性的电影》,当代电影,1994年,第6期,第43页。
参考文献:
[1]洪帆.小妞快跑[J].电影艺术,2011,(01).
[2]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王珍.西方女性电影及其文化内涵[J].电影文学,2007,(08).
[4]周畅.美国“小妞电影”中的都市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16,(07).
(郭伟平 河南郑州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4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