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姜 王献花 戴媛 王永丽 贾黎英 蔡艳霞
·护理研究·
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与0~6个月婴儿疾病谱的相关性分析
戴姜 王献花 戴媛 王永丽 贾黎英 蔡艳霞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与0~6个月婴儿疾病谱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出生的婴儿240例,随机分为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12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婴儿在0至6个月之间的疾病谱。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行为护理干预组婴儿纯母乳喂养时间显著延长(P<0.001);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6.67% vs.15.83%,P<0.05);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7.50% vs.18.33%,P<0.05);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5.00% vs.12.50%,P<0.05);手足口病、麻疹、细菌性痢疾、水痘、风疹、乙型脑炎、贫血、新生儿黄疸、哮喘和湿疹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0~6个月婴儿肺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纯母乳喂养;疾病谱;行为护理干预
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健康的食品[1-3],WHO建议至少纯母乳喂养六个月,六个月后开始添加部分辅食,且建议继续母乳喂养直到2岁以上[4]。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疾病发生率[5,6]。然而,目前我国纯母乳喂养率较低。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倡导在产前、住院期间进行母乳喂养护理支持,在此基础上,对于出院后的产妇通过家访、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纯母乳喂养护理支持。在癫痫患者中的研究显示:多模态的行为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并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7]。这种行为干预模式主要是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并在家属的配合下全程监督,与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有类似之处。纯母乳喂养的干预方法有多种,而且为哺乳期母亲提供全程护理支持,主要目的是促使泌乳量可以满足婴儿生长需要、婴儿父母亲认识到纯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促进婴儿母亲对纯母乳喂养行为的维持。本院在促进纯母乳喂养的过程中,结合循证护理学依据[8],汇集成一种多模态的行为护理干预。本文旨在研究这种多模态的行为护理干预与0~6个月婴儿疾病谱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出生的婴儿240例,将婴儿随机分为行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120例。纳入标准:足月新生儿。排除标准:(1)出生时感染性疾病;(2)经多种方法治疗后母亲泌乳量仍达不到纯母乳喂养标准;(3)低体重或超重儿;(4)21-三体综合症;(5)苯丙酮尿症;(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7)先天性心脏病;(8)其他畸形;(9)拒绝参与本研究或随诊期间失访。
1.2 观察指标 基础观察数据包括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高、Apgar评分、性别、母亲年龄、总妊娠时间、吸烟史和受教育年限等。主要观察指标为婴儿6个月内疾病谱,次要观察指标为纯母乳喂养时间。
1.3 行为护理干预
1.3.1 行为护理干预组:①1名经过心理培训的护士对双亲进行面对面的交谈(40~60 min/次),使双亲认识到纯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双亲认识到坚持纯母乳喂养中存在的困难,促使双亲进行自我激励,克服长期纯母乳喂养存在的心理障碍;②协助双亲制定纯母乳喂养的方案;③帮助双亲认识纯母乳喂养与婴儿期疾病谱的关联性;④提供日历,帮助母亲对纯母乳喂养行为进行自我监督;⑤邀请1名家庭成员照顾和监督婴儿母亲的纯母乳喂养行为;⑥组成一支由受过规范化母乳喂养培训的护师和受过心理培训的护师组成的护理小组定期对婴儿及双亲进行访问,对婴儿及双亲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心理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1.3.2 常规护理组:住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床旁母乳喂养指导,出院时由主管护师对父母亲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纯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方法,并嘱双亲及婴儿定期随诊。
2.1 2组婴儿的基础临床情况 2组婴儿出生时性别、体重、身高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时母亲年龄、总妊娠时间、吸烟史和受教育年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婴儿的基础临床情况 n=120
2.2 2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情况 行为护理干预组婴儿纯母乳喂养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护理组(P<0.001)。见图1。
图1 2组患者纯母乳喂养时间比较
2.3 2组婴儿0~6月的疾病谱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行为护理干预组婴儿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手足口病、麻疹、细菌性痢疾、水痘、风疹、乙型脑炎、贫血、新生儿黄疸、哮喘和湿疹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1 影响纯母乳喂养行为主要有两个阶段:(1)动机树立阶段:这个阶段常规由护士向父母亲介绍纯母乳喂养的好处,让婴儿双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树立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动机;(2)意志坚持阶段:随着纯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一开始在医生帮助下树立的动机会慢慢淡化,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纯母乳喂养过程出
表2 2组婴儿6个月内疾病谱 n=120,例(%)
现各种问题,导致乳汁分泌减少,部分双亲潜意识里会认为婴儿需要进食其他食物,添加配方奶的结果会进一步会导致纯母乳喂养率的下降。故在这个阶段,不停地强化一开始树立的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3.1.1 树立动机阶段:行为护理干预通过最初在受过心理培训的护师的帮助下,帮助婴儿双亲明确动机,消除或减轻患者纯母乳喂养行为的抵制。让准父母认识到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的各种好处,让她们认识到坚持纯母乳喂养中存在的困难,促使其进行自我激励,向她们介绍实际上母乳喂养真正的失败率只有1%,大多数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信心不足和母乳喂养技巧上没有正确掌握。通过在孕妇学校的情景演示式学习和产后责任护士在床旁指导,通过说服性的建议和产妇的自我引导让她们理解母乳喂养的正确知识和掌握母乳喂养的不同姿势、体位和操作方法。建立新妈妈母乳喂养互助小组,给她们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她们认识更多的哺乳期母亲,使她们能够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母亲会介绍成功的经验,使她们得到成功的替代经验,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的决心。分娩后最初的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按信号哺乳和24 h母婴同室,以及产后低频脉冲治疗仪的使用和中医穴位按摩可以帮助产妇早下奶,婴儿吃到第一口母乳,使她们得到了直接的经验体验,这些都有益于促进母乳喂养动机的形成,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9,10]。在本研究中,我们一开始通过受过心理培训的护师与婴儿双亲的会谈,先掌握婴儿双亲的纯母乳喂养动机和可能会导致纯母乳喂养行为中断的潜在因素。进而帮助患者确定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动机,消除心理抵制。
3.1.2 意志坚持阶段:这个树立动机阶段之后,不定期的对婴儿双亲的纯母乳喂养行为进行强化。紧张的心理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高的人常常会低估自己的能力,疲惫、倦怠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责任。在此阶段,不仅要给与母亲心理支持,还要以产妇家庭为对象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增进理解,提高她们之间的相互支持,使家人能给予处于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母亲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降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使母亲能够充分休息、恢复体力、保证睡眠,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配合和支持。帮助双亲解决纯母乳喂养中存在的困难,促使双亲进行自我激励,克服长期纯母乳喂养存在的心理障碍帮助双亲认识纯母乳喂养与婴儿期疾病谱的关联性;提供日历,帮助母亲对纯母乳喂养行为进行自我监督,教会母亲判断乳量是否充足,婴儿是否吃饱,学会通过婴儿生长发展曲线图判断婴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11];邀请一名家庭成员照顾和监督婴儿母亲的纯母乳喂养行为,这名家庭成员必须能支持母亲,也要了解母亲目前所经历的所有情况,有坚定地支持者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必要条件。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是一项增加双亲纯母乳喂养动机和意志的新方法。
3.2 母乳能给婴儿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并满足不同时期婴儿的生长需要。母乳的成分比较复杂,已经发现的就有200多种,各种成分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配方奶的成分比较单一,不能保护婴儿远离疾病,也不能随着婴儿的生长变化其中的成分,只能满足基本生长需求。配方奶中不含有生物活性物质,没有生长因子、激素、活性细胞、免疫因子等,因此抗病能力差,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并可反复感染而致营养不良。因为质量原因,经常有配方奶被召回,用来冲泡奶粉的水也可能会受到污染,如果配方奶细菌超标,可能会引起脑膜炎、坏死小肠炎、败血症等,故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最安全的食品[12]。人工喂养容易被细菌污染,尤其是当奶瓶不是每次使用后都煮沸消毒时,易造成婴儿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牛奶喂养的婴儿大便较硬,也容易发生便秘。配方奶容易导致过敏,特别是较早采用配方奶喂养儿更会出现较多的过敏问题,增加哮喘和湿疹的发生[13,14]。母乳中铁的含量较配方奶低,但是吸收利用率高达40%~50%,6个月内完全纯母乳喂养不易引起缺铁性贫血,但要及时添加含铁量丰富的辅食[15]。初乳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初乳中丰富的寡糖能帮助婴儿肠道建立益生菌群,同时有缓泻的作用,促进排胎便,带出大量的胆红素,从而减轻黄疸的发生。对于母乳性黄疸(BMJ),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BMJ并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预后较好,治疗意见也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以防止BMJ对患儿可能造成的神经系统伤害[16]。
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行为护理干预组婴儿纯母乳喂养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护理组(P<0.001);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手足口病、麻疹、细菌性痢疾、水痘、风疹、乙型脑炎、贫血、新生儿黄疸、哮喘和湿疹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优点是一个配对的随机对照试验,入选的婴儿基础情况较好。不足之处是入选病例相对较少,虽然观察到行为护理干预组婴儿手足口病、麻疹、细菌性痢疾、水痘、风疹、乙型脑炎、贫血、新生儿黄疸、哮喘和湿疹有降低趋势,但未观察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这可能是病例数相对较少造成的。
综上所述,纯母乳喂养的行为护理干预使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时间显著延长,并降低了0~6个月婴儿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发生率。帮助双亲认识纯母乳喂养与婴儿期疾病谱的关联性,充分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使她们树立正确的动机,坚持纯母乳喂养的行为,使婴儿得到最安全放心、营养最全面的食物。
1 王立新主编.母乳喂养指导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7-29.
2 王惠珊主编.母乳喂养培训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0-16.
3 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11,24:19.
4 WHO.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2003.
5 丁香玉,董红霞.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9:27-28.
6 史国仙.婴儿喂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49-1150.
7 赵士宏,张明欢,王悦娜.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护理学杂志,2011,26:84-85.
8 杨宁, 郭惠玲 ,柳燕瑛.提高高危妊娠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循证护理.当代护士旬刊,2016,13:88-90.
9 陈娟慧,尹心红.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5-37.
10 刘爱珍,王建宁,钟杏,鲍梦婕.品管圈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当代护士旬刊,2016,13:112-113.
11 陈敏,李云,张莺,黄俊.上海市闵行区家长参与式绘制婴儿生长曲线效果评估.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29-1032.
12 刘冬生,殷泰安.婴儿食品的新进展.营养学报,2003,25:139-141.
13 丁健,陈伟华.喂养干预对婴儿湿疹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1:84-85.
14 王从军,徐佳伟,吴小艳.婴儿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患支气管哮喘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28-2529.
15 江美莲,黄梅,傅燕青.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31.
16 杨英莲,陈贻骥.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重庆医学,2013,42:1659-1661.
10.3969/j.issn.1002-7386.2017.20.040
R 473.71
A
1002-7386(2017)20-3177-03
2017-06-02)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