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摘 要:“互联网+”时代来临,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这些每天需要面对十几岁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中学教师该如何作为?本文从“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学的困惑、“互联网+”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互联网+”时代如何“生成”语文课堂三个方面全面立体地进行了分析,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高中语文;“互联网+”;变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9B-0047-02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保证自己的教学?教师必须学习新时代带给教育的变化,教师不学习,就会跟不上学生的发展。因为,我们是数字时代的移民,现在的孩子是伴随着微博、微信、QQ长大的,从他们出生起伴随着4G网络和WLAN成长,这些信息元素早就融入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教学会变成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是会变得更好玩,还是更累?学校和老师起着什么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没有答案,也很难得出答案。但我认为:互联网颠覆不了教育,但是它已经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比如,现在几乎所有学校都有电子白板,老师们渐渐习惯了在上课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并成为了习惯。在我们身上存在一个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学生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有问题搞不明白,学生几分钟就能搞清楚。“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加包容,兴趣课堂更加突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爱好,老师和学生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学的困惑
当下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不满意。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曾发布《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在对语文、数学、科学和思品四门学科的比较中,语文的合格率最低,其中有近30%的学生语文成绩处于基本合格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下语文课时数是1963年的一倍,效果与1963年相比,却没有明显不同。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没有进步,现在知识量不断增加,作为我们母语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没有变化?教育其实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呀!如此的课堂效果,如此的语文教育,真的让人匪夷所思,不敢想象。
二、“互联网+”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然而,信息时代爆炸式的电磁波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微信、微博在学生间流行,朋友圈在疯狂点赞,动漫被学生们追捧,手游让学生们沉迷。大多数学生对这些时髦的玩意儿“趋之若鹜”,在这上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此不疲。现代科技带给学生便利的同时,碎片化的阅读腐蚀了学生的看书兴趣,互动的平台又让“呆板”的课本知识离学生越来越远,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在不断的下降。对于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深思!
另外,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电脑键盘、手机键盘让孩子们丢了手中的笔。现在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大众的习惯,我们的教育应该这样吗?传承五千年的书法文化应该被时代抛弃吗?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没了,人还有灵魂吗?这时候,谁还记得当年吕叔湘先生特别提出过练习写字的重要性呢?其实,语文课的内容,除了表达某个时间、人物、情节外,往往还有深刻的内涵,有些内容要经过老师的点拨,细细体会,而不是用几张图画就能理解透彻的,这时运用信息技术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现在还有一些网站,教学生不费脑子就写作文,这对学生危害很大,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会破坏他们的写作思路,这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培养懒汉。
三、“互联网+”时代如何“生成”语文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里语文素养的内涵即“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要着眼于以上几个方面,但只要学生有任何一方面的欠缺,就会把学生纳入“缺乏语文素养”的范畴。在实践中,又有许多表现,即把许多非语文的东西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可见语文教学承担着巨大的重任。事实上,语文课的学习不能代替其他课的学习,“什么知识都可以通过语文来学习”的观念是错误的。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生成”语文课堂呢?
(一)课前有效预习
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说话的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思考、体验,做好说话准备。避免学生说话时产生慌张、畏惧心理。
第一,对这些题目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答案,但是,一定要鼓励学生对从网络上搜集来的答案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其次,说话时,教师要尽量创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说话氛围,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我能行”所带来的自信。
第二,教师要特别重视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说话时,教师和说话能力强的学生都要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们,“你能行”。
第三,说话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要求他们按照题目,说得生动、鲜明、有条理。只要坚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课上实现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然后,教师本着“面向全体、突出主题”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情境式”“探究问题式”等教学方式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教学。目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上,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如flash动画、音乐、图画等),切记不能只停留在画面的新鲜好看,以视觉刺激学生眼球的层面,也不能停留在欣赏美景音乐的层面,教师在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整合时,也应该做到教师有效引导、适时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问题为主,进行“点拨—创新”的课堂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层面的学生教学方案,組织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同一篇课文时,一般选择内容短小、浅显的段落让“学困生”自学,教师在旁辅导。设计“自主性”练习时,答案一般在原文中能准确找出,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训练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加深,与“一般生”同步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应选择难度稍微大的段落让他们自学,设计“自主性”练习时,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上。
(三)设置活动课、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互联网时代,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无法屏蔽外界信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这个时候不能单纯地控制学生去接触外界信息,应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最新的科技动态,给学生补充网络知识,给学生讲解一些可以应用在教学中的软件。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每周让学生推选一位“文学小博士”,让其搜集本周的社会动态,结合语文课本的相关知识,讲讲自己的心得、体会,同大家一同分享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感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不会有太大的好奇心去盲目地接触网络, “与时俱进”便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地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倪鸿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D].扬州大学,2004.
[2]张钧.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3.
[3]蒋丽清,金丽霞.网络环境下问题指导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4,(4).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4).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