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成
【关键词】 阅读;快乐;兴趣;习惯;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3—0095—01
阅读可以使人在遇到挫折时找到力量,给人智慧与勇气,是一种最强有力的武器。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有一个教师不对学生讲过读书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家长不对孩子讲过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它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更是开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好这把金钥匙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书的海洋,体会书中作者的喜乐,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尊重学生阅读选择权
针对学生生活的实际,推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性较好的书给学生阅读,使之慢慢养成阅读习惯。笔者把阅读教学工作归结为“五个一”,即推荐一本杂志——如《讀者》;欣赏一个作家——如余秋雨;辑录一本《作品精选》;推荐一篇好文章;做一系列专题对比阅读。学生经过几年“五个一”的阅读训练,大部分都能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积极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尤其要注意的是,向学生推荐文章,都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和“最欣赏”为标准,绝不代替学生做选择。
二、整体感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涵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分析水平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从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文章的结构、文章思想内容等方面入手。
1.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是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比如,上完李清照的《如梦令》,刚从那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中,笔者忽然回忆起了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于是就飞快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大致解释后,笔者说:“同学们,李清照的作品在古诗词中是很有名的。老师写的这首词,展现了另一个形象的李清照,如果说上一首诗‘少年情怀自是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那么这首小词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再了解一下她的生平,读一读,猜猜看,这一首词又是她在什么时候写的?写出了她的什么心境?从何得知?如此一番讲解后,学生来了兴趣,兴奋地读起来,他们从“绿肥红瘦”中读出了春天的渐渐消逝,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到来。从“试问”“却道”“应是”中读出诗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诩,感叹自己的青春易逝。一节课结束了,学生还在互背互诵。更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就有学生带了李清照的全集在互抄,然后他们咿咿呀呀地读着、诵着……
2.把握文章结构。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二是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三是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四是辨语意,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
3.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议论文中,论题、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二是要有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三是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总结才能全面、准确。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更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