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

2017-10-09 20:55王能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途径和方法数学教学

王能玲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的不只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学完这些数学后能够做什么”。教师应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突出了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必须首先为学生着想,面向所有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可以广泛应用的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数学,而教材内容安排上留给了教师发挥的很大空间。

关键词:数学教学;关系的认识;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71-01

一首乐曲要演奏的优美动听,其关键是要定准基调,凑准每一个音符,一个教学班要获得大面积的教学质量,其关键同样是要定准教学起点,教好每一个学生。数学教学的起点定得准,即数学教学的起点定得符合适应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学习就会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教师的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教学效果必然明显。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两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的认识

当前我们数学教学现状仍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或“学生练,老师看”或由“教师满堂灌转向学生满堂练”,“依分数论质量”等这个教学应试“峡谷”之中。这种狭窄的教学思想下的数学教学的问题核心是由于脱离学生的数学实际,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走出这个峡谷怪圈的出路何在?几年来的数学教改实践证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是走出应试教学“峡谷”的有效途径。这种数学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为:以学生的数学实际为教和学的起点,将数学知识问题化、活动化,改革过程的评价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构建起自己新的认识结构。

过去的教学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现在教学内容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更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中数学活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创新意识的形成和非知识性素质的提高。要使学生能够把每节课的内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即同化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就应该与纯实际“同化”,即:就要把教学的新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知识,半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进行教学。已知的知识由教师提出总是由学生回答,半知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得出结论,未知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而获取。因此我认为:形成符合学生发展目标的教学内容同学生的数学实际之间矛盾冲突,这也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基本动力。要把数学问题的解决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这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探求和运用教学方法。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主体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以学生教学为活动中心。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教法适应学生实际就能触及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领域,学生就能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一种自豪、满足的心理由然而生,学生有了这种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情感的体验,就会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学就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这就决定教学方法不能单一,教学形式不能单调,教师角色再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学习习惯的督促者,学习方法的指挥者,学习动机的启迪者,学习动力的开发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水平的诊断者。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成功的教学总是以学生为主体,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必备途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的教材是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编排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然而,处于学习阶段的初中学生的实际是怎样的呢?他(她)们是很难自己发现教材的系统性及“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依靠教师去引导、去揭示、去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揭示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新知识与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中哪些知识有横向关联,连接它们的知识纽带是什么,找到学生实际中隐含着的这些知识纽带,它们产生怎样的相互作用。这些纽带就是“教”开始的有序引导活动路线。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性及学习材料的关系,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各要素进行分析,掌握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动力、学习方法和习惯。可见既“吃透教材”,又“吃透学生”使教师传授的“有系统的知识群”与学生的认识结构中旧的知识发生作用,“内化”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起点定得准,又抓住教材的重點、难点和前后联系,学生对所学知识就能顺利编码、储存,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就一节课的教学而言,教学起点就是新知识与学生实际的交集。

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自我内化完成,即由客观形态的知识向主观形态的知识转化。这种转化依赖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际能力实现。所以教学过程一定要创设知识外部的环境即思维情境。常用方法是:1、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优化,一般有老师一人讲解,学生对应着听讲,看书、读书、记笔记、练习、实验、质疑等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益性、有效性的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的活动方式,达到互带互学,共同推进。2、在教学过程中,适量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优化认识结构的有效途径,但练习的质量是关键。要使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学习材料和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精选习题,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行不同的变式和比较,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3、感情材料丰富多彩。一是对比性材料要将重点知识和已有知识横联纵比,学生就会从知识的整体上认识,从特色上探究,从优劣和审美观上筛选。二是激励情感材料要丰富。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教师真情实感,教态自然、话语幽默、风趣,比喻贴切,耐人寻味,必将激起学生的情趣爱好和坚持学习的毅力。

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重视过程评价,就是创造愉快和乐的课堂气氛,形成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力求达到学生与教师共鸣,学法与教法共振,知识与能力辩证统一,认识与情感的同步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试想,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突破,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就能完全实现。

猜你喜欢
途径和方法数学教学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教育硕士开展案例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