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气象行业培训

2017-09-30 04:08范雯杰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启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

范雯杰

摘要:基于参加澳大利亚气象局岗位资格培训的亲身经历,对澳大利亚气象行业培训的特点进行了论述,提炼了其办学方法和特点。澳大利亚的气象行业培训具有与国际接轨、行业需求导向性明显、信息化程度高、重视实践能力等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无疑对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气象行业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9-0089-04

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高度发达,其培训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声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国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此,学习澳大利亚在职业培训方面的相关经验,对于开展我国各行各业的职业培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1]。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事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要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气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关键在人才,培训须先行。气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包括高等教育的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在行业培训机构完成的岗前资格(上岗)培训以及后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等。行业培训已成为气象从业人员更好完成岗位职责不可或缺的一环[2]。

为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气象行业培训体系,笔者曾赴澳大利亚气象局培训中心(The Bureau of Meteorology Training Centre,简称BMTC)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气象觀测人员岗位资格(上岗)培训,对其开展气象行业培训的内容、方法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并探讨了其对我国相关行业在职培训工作的启示。

一、培训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气象局现有员工一千七百多人,BMTC作为其直属单位之一,是其在职培训的实施机构。BMTC现有员工43人,约占气象局职工总数的2.6%。

从业人员的岗位资格(上岗)培训是BMTC最主要、培训时长最长的培训项目,主要针对预报员、观测员和装备保障人员三类人员开展,培训时间为7~10个月不等。

笔者参加的是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这些新入职人员大多是数学、物理或计算机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将在BMTC进行约35周的上岗培训,以使其能够胜任澳大利亚气象局的气象观测业务工作。

新入职人员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就附有一项培训附加条款,即必须参加BMTC举办的上岗资格培训并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工作资格,否则合同被视为无效。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相关行业对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视程度极高。

此外,BMTC还承担了包括管理培训、职工发展培训、国际培训、远程培训等其他工作。这些培训的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两周,但贯穿了员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对职工终身学习的设计和重视。

二、培训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在BMTC由职位为SIO(Senior Instructor Observer)的高级教师负责制定,并将培训内容分解为多个具体的模块。每个模块均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预期成果和考核方式等。SIO需要参照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和本国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初稿编写

参照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编写初稿。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简称WMO)是联合国专门机构,现有189个国家会员和地区会员。为了协助会员的国家气象水文部门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其业务人员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协助其履行国际义务,WMO出版了相关教育培训政策和培训标准[3]。为了达到国际对相关业务人员能力的通行标准,SIO首先要参考WMO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进行初步设计。

2.调整和修订

WMO相关出版物虽为全球范围内的气象行业培训提供了指导,但在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本国需求进行完善。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SIO同澳大利亚气象局的业务管理人员就培训细节进行了更为广泛的研讨和沟通,并最终确定了适用于本国的岗位资格培训方案。此后,BMTC还会每年与业务管理人员讨论下一年度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规模,从而做到培训内容的与时俱进,以保证培训能够切实满足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3.规范和完善

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提高教师的课程策划能力,BMTC还会不定期地安排课程设计者(SIO等)参加各高校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先进的课程策划方法和全澳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规定,以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现有培训。

(二)教学模块的设计

观测员岗位资格培训采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涵盖了地面观测、航空气象观测、气象信息服务、薪资及行政管理等共13个模块。各模块均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编写,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灵活地组合成多样化的培训方案。

不同培训模块的学时长短不一,最短的只有20学时,最长的模块则需124.5学时。其培训内容安排不只局限于专业知识,对于员工日常工作的生活、待遇、心理、工作流程和规定等方面也都有所涉及,内容实用且宽泛。

(三)培训条件和设备

BMTC的培训设备非常先进,是气象局各类观测设备的第一用户。不需BMTC单独购买,澳大利亚气象局便会将最先进的观测设备首先调配给BMTC,例如:BMTC配备的多普勒雷达、全自动探空系统等仪器设备均为全澳第一台,且纳入了全澳的气象设备检定、保障体系之中。BMTC的教员作为第一用户,将与厂家技术人员进行详细交流,以尽快熟悉该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从而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endprint

一流的培训条件和与实际业务相一致的、适度超前的设备设施,使得BMTC能够承担气象业务所需的各类技术培训,使学员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在工作中直接应用。

(四)师资队伍情况

澳大利亚气象局非常重视其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强调“双师型”标准。其专职教师均来自业务一线,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要成为专职教师,业务人员必须提交相关申请,并通过层层选拔。由于是主动申请,所以专职教师大多本身就非常热爱培训事业,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此外,专职教师的岗位并不固定,教师仍可申请再度调回业务单位工作;在培训間歇期,专职教师也可能被气象局统一安排从事一段时间的业务工作;甚至于个别教师在授课同时也仍要承担其他的一线业务工作。极其灵活的“双师型”岗位管理机制,也促进了教师与业务工作的密切结合。此外,培训中也会有一部分兼职教师,他们主要由管理、科研岗位的相关专家等组成,以拓展培训的广度。

(五)培训教材和信息管理

在培训教材方面,澳方只有极少量的成套书籍发给学员,大部分的培训资料均来自于业务工作实际用到的各类文档和教师PPT讲稿等,其中各类工作文档的种类多、更新快,且全部可以在行业内部网站上进行下载。授课前,教师有时会有选择地将PPT讲稿或部分相关文档汇聚成册,制作成活页教材发给学员。这些活页教材具有调整灵活、更新方便的特点,可随时通过更换内页保证文档的时效性。参加培训的澳大利亚学员也都很擅长将零散的资料、日常考试等用活页夹进行管理,并用彩色标签纸加以标注。

此外,澳大利亚气象局的职工还可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到自己的培训记录,人力资源、业务主管部门等也有相应的权限查询所管辖部门的培训数据。网络平台上的数据非常详尽,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面授或远程)、参培者是否合格等。同时,大部分培训信息和文档均可登陆BMTC网站进行下载。BMTC的网站上还设有远程培训、网上测验和培训反馈等内容。

(六)灵活、实用的培训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零距离”教学方法

培训的整体教学气氛宽松,强调学员与教师间的互动。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室和实验室近乎已融为一体,例如,课堂授课的地点距离实习实训场地只有一步之遥,在完成半小时左右的理论学习之后,学员马上就可到室外的场地进行实践操作训练,课程衔接极其自然,很难区分出当堂课程属于理论课还是实践操作课,因为这两个环节已经完全打通。

同时,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每期培训班的学员通常不会超过15人。在培训过程中,学员被分到不同的小组,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充足的实践练习并获得指导,以便熟练地掌握实践工作技能。

2.在岗实习训练

在课程进行过半时,学员会被分别派往澳大利亚气象局在各地的观测台站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实习实训。在此期间,学员通过接触实际工作,对所学技能进行练习。两周实习期满后,学员所赴台站的负责人会对其表现进行评估。培训教师则会在后续培训中参照上述评估反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员薄弱环节的培训。全部课程结束前,学员还将在教师一对一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最后3周的准业务化工作实践,以巩固所学各项技能,从而达到岗位要求。

(七)培训的管理和评估

每门核心课程结束后,培训教师均会进行课程评估。学员会就课程安排、进度、教师表现、授课效果、学习感受、作业、考试和意见建议等内容填写问卷。通过同步、及时的教学评估,实现了学员与教师的积极互动,有助于教师把握培训的整体情况,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学员到工作岗位进行一段时间工作之后,培训机构还会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以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估,从而进一步完善培训的各个环节。

(八)严格的培训考核

由于培训考核直接决定了学员能否进入该行业,所以如何对学员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就显得极其重要。在35周的岗位培训中,对学员展开的各种考核多达几十项,贯穿了课程始终。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尤其强调对实践技能进行考核,重点放在学员获得的技能上,而不是教学大纲所涵盖的理论知识上。为数不多的理论考试全部开卷,学员可使用网络查阅、检索各类资料。

在多达几十项的各类考核中,若学员有任何一项考核没有通过,则教师会进一步辅导该学员,在一段时间内加强其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第二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之后,若学员接近通过但仍未达到培训要求,则由SIO决定是否给予学员第三次考核的机会。若该学员在第二次考核后仍远没有达到工作要求或在第三次考试中没有通过,则被视为不能胜任观测员岗位工作,将被调岗或直接辞退。

三、对我国气象或其他行业开展培训的几点启示

(一)与国际接轨,参照行业标准策划培训

要实现从气象大国到气象强国的跨越,不仅要看在气象科技能力上是否与世界先进科技接轨,而且要看在气象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的核心能力上能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3-4]。目前,我国气象教育培训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在上岗资格培训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把好人员入口关,建立了严格的上岗资格培训制度。在培训设备方面,澳大利亚等国都十分重视培训装备建设,实行现代化业务设备优先装备培训机构的制度。在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澳大利亚等国颁布了气象教育培训科目指南,开发了涉及业务、服务和管理的高质量气象培训课件。

随着我国气象工作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世界气象组织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积极履行和承担国际培训义务和责任,提高气象教育培训国际影响力,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开放式现代化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二)实行模块化课程设计,建立现代化课程培训体系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这样至少包括以下好处:有利于课程管理,在新的培训需求出现时,只需对相应教学模块的内容进行更新和组合,可缩短课程开发时间;课程模块之间既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可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进行灵活组合;可根据教学模块对学员进行分块考核。endprint

要加强需求调研,坚持将行业整体的事业发展这一组织需求放在首位,兼顾单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努力构建与大学专业基础教育衔接、满足行业发展、具有终身教育特点的多层次、全覆盖、模块化的现代培训课程体系。

(三)重视实践能力提高,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行业培训需要逐步实施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设计课程时,应结合实际业务需要,逐步加大实践操作类课程所占比重,并应严格考核以保证实习效果。

培训体系建设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与高校基础教育的衔接,更加关注与现代业务管理实际需求的结合,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相关行业培训的特殊规律,不断提高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政策制定,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行业在职培训而言,尤其需要构建一支适应现代气象培训事业发展要求、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因此,相关专职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参加工作实践,对一线工作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同时,教学机构还应尽力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加大教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多提供教师参加工作实践的机会,并争取优惠政策,加强对行业一线优秀业务人才的引进。

(五)加强教学管理,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培训资源

澳大利亚气象局内部网站上的信息非常丰富,为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国应提高各个行业培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业培训数字化管理平台,分层次、分类型、分批次组织好各类培训项目,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试考核,强化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培训质量。此外,还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号、APP等各类科技渠道,提供视频、微课件、慕课、虚拟仿真培训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为各个行业的职工提供更为开放、灵活、针对性强的学习环境,以进一步拓展培训的受众面,从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与水文教育培训标准实施指南No.1083[EB/OL].[2011-06-02].http:// library.wmo.int/opac/doc_num.php?explnum_id=3297.

[2]范紅.WMO教育培训政策变化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影响[J].继续教育,2012(3):23-25.

[3]高学浩,杨萍,罗林明.面向终身教育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15(2):55-77.

[4]查国硕.21世纪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政策演进解读[J].职业教育研究,2016(6):83-87.

(责任编辑:王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行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