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芹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在现今多元学习环境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课堂现象入手,从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兴趣培养、教师的引领、时机的选择等方面探索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开展,力争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效果,为今后有效开展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分组;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7-0035-04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开展互助性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真的如此高效吗?为此,笔者专门在自己所教班级进行了分组教学实验,并查阅大量资料,旨在对分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分析和探索,使分组策略能更贴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让课堂更高效。
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实现最佳“效益”呢?接下来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现代分组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浓烈的兴趣,自我分组
【案例一】《认识键盘》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认识键盘的分布,刚开始触摸键盘,整体感知。
学生情况:已经学习了Windows基础知识,鼠标的操作较熟练,对键盘从未接触过。
分组策略:我校的电脑桌是圆形的,每个电脑桌共有6个座位,优越的物理结构给灵活分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分为2人一组、3人一组或6人一组。为了让学生对键盘的学习产生兴趣,本节课采用自我分组的策略,把学生分为3人一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键盘上有哪些键,一共有多少键。
教学片段:
师:我们现在都能利用鼠标熟练地操作电脑了,除了鼠标操作电脑以外,我们也经常使用键盘操作电脑,用键盘输入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键盘。请大家看一看你手中的键盘。键盘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
生1:键盘上的键很多,密密麻麻的。
生2:我感觉这些键很乱。
……
师:是啊,那我们怎么样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知道到底有多少键呢?
生:我来数一块,我同桌数一块。(小组合作的雏形,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了)
师:太好了,这是个很好的方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自我组合,三个人为一组,迅速选个组长,一起数一数,并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听到老师的任务后,迅速行动起来)
教学反思:学生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本案例中,教师运用自我组合策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关系和爱好自我组合,组成合作小组,教师提出数键盘上的键并通过合作的方式,使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结果和方式的不同而变得非常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学生都在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努力,而且组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统筹安排。同时,学生也发现了键盘的一个特点——以分区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键盘的认识,并且在后面的练习打字中能很快地了解键位的分布,熟悉指法的练习。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各小組学生的学习特征来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引导他们将感兴趣的问题清晰化,并根据学生的教学需要,让兴趣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建立共同的小组探究目标,形成小组凝聚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2.恰当的引领,异质分组
【案例二】《Word综合》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Word大综合,是对Word知识的提炼和总结,涉及已经学过的文本框、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使用技巧等。
学生情况:已经熟练掌握了Word的基本技巧,但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合成图文并茂的小报还是有难度的。小报的设计、版面的布局,都需要综合考量,且小报的制作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掌握。
分组策略:采用异质分组策略(所谓异质分组策略,是指把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以强带弱)。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几张有趣的野生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生:真是太美了,我最喜欢动物了,但好多动物都要濒临灭绝了,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动物。
师:今天要用我们学过的Word知识,制作一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画报,由于涉及的动物较多,为了节省大家的搜索时间,请大家打开桌面上老师推荐的几个网站,找出对你有用的信息。现在每个组长都拿到了一份名单(这个名单是根据异质分组策略分好了的),请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谁负责搜集资料,谁进行汇报……看哪一组能做得又快又美观实用。
学生快速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在一节课内每个小组都能有作品呈现。
师:这里有一棵树,谁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就贴上一片树叶,看哪个小组贴的树叶最多。
……
教学反思: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还应是合作者和参与者。如何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呢?首先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作用,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实行角色轮换,即倡导组内互助,使学生在助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本案例采用的是异质分组策略,这种分组策略有其显而易见的优点:容易实现互助互帮的合作学习氛围。一般说来,在异质小组里,优秀学生大多是小组长,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他往往会自觉地帮助组内较弱的学生,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这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多、上机个别辅导时间不充分的矛盾。另外,在异质小组里,由于学生质的差异,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常常会出现多种思维方式的碰撞,在多视角的学习、讨论中,各种思想得到了交换,各种思维方式得到了展现,大家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丰富了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后进生容易获得“小老师”的帮助,能更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学习水平提升很快;优等生在小组里会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在指导帮助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方法、完善思维,使自身的知识系统化。endprint
3.适切的方法,同质分组
【案例三】《PowerPoint综合》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掌握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合成的基本方法。
学生情况:已经学习完Power-Point的基础操作,能独立完成一个相对较完整的作品,但由于平时操作电脑的时间少,学生独立完成作品所需的时间较长,并且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学生会有挫败感,容易失去信心。
分组策略:本案例采用同质分组策略,把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目的是便于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如下几个板块的作品制作:介绍南京的散文、诗词及书画板块;介绍历代名家作品旅游板块;介绍南京旅游风景名胜板块(包括一些音频、视频的处理)。
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运用前几节课学习的PowerPoint的制作技巧,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大家先来欣赏一个PowerPoint作品。(通过成品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师:这个作品是花了两节课完成的。
生:哇,好厉害,这么多内容,两节课就完成啦!
师:只要有好的方法,我们也能很高效,现在,6个人为一组,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时间是两节课,能完成吗?
生:能。
教师提出作品制作的几点要求。
……
教学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本案例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同质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保护了与生俱来的天性。同质分组的优点主要是:组内学生的水平接近,让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有效避免熟手当家的状况。组间学生的水平差异大,可以方便对不同层次的组实行差别化教学。而在同质组里,由于学生各方面都相差不多,容易出现谁也不服谁、互相不合作的现象。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这种分组策略时要注意尽量消除组间差异所造成的学生心态失衡。
学生通过这次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的综合应用,创作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极高,多数小组能够合作学习,确立明确的任务主题,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
4.科学的评价,及时调整分组
分组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分组。
教学反思: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任何形式的教学过程中,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评价是信息技术分组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分组教学,要注意关注不同的评价对象,既要对小组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也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形成对组间、组内各个要素的立体的综合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即时调整小组的组成人员和组合方式,既要保持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又要注意不同阶段不同知识的差异性,及时发现因小组成员问题而造成的影响学习的苗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 现代分组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实践中不难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利用了学生个体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差异个体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与长处,但在实际课程中也会受到一些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克服这些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教学中应该避免以下问题。
1.避免重“形式”轻“实效”
不是信息技术每一部分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并不是简单地把几位学生分成一组完成某一任务就算是小组合作,不要因“合作”而合作,以免导致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是无效的。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还要考虑内容的活动频度,避免重形式、轻实效的课堂。
2.避免重“合作”轻“个性”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集体解决问题,但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而其余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充分搭建一个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让那些富有个性特点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
3.避免重“结果”轻“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通常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某种操作技能,来衡量合作学习是否成功,这样容易忽视合作学习中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学习的过程来诊断学生的学习结果,从多方面去评价学习的过程,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
合作学习让笔者感受到了共生的魅力,高效的合作学习能把一个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的无限空间,同时有利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一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教与学形式。相信只要教师心系学生,情寄课堂,就一定能探求到有效合作学习的强有力的支撑点,一定能赢来“华而又实”的共赢的信息技术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2000.
[2]李藝,张义兵.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分析[J].教育研究,2002(11).
[3]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心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4]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任务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2).
[5]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