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17-09-29 20:06王涛
财会学习 2017年19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王涛

摘要:近期自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017》公布以来,众多事业单位逐渐开始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倾向于信息化管理。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管理必须趋向科学化、规范化、模式化、信息化。而纵观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发现仍有许多管理重点与难点不甚明晰,且传统管理模式转变缓慢。为此,本文试图基于阐释新时代、新政策、新背景下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着重梳理网络化视角下的管理难点与重点,并提出信息化管理策略。期望本文结论对事业单位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推进管理模式转变有所启示。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是财政部门每年均要更新的制度范本,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资产管理进入“新常态”,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入账、不登记、不熟悉、无专人”状态逐渐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必须及时进行理念更新、方法更新、方式更新和制度更新,以适应管理新常态。事业单位必须在管理手段上有所创新,尽快实现实时动态监测管理;必须在管理制度上有所创新,将内控制度作用最大化的契合于新型管理模式中;必须在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实现资产信息联动、管理方法先进、使用效率增长。但就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及管理模式均存在创新缓慢,甚至停滞现象。因此,厘清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显得非常必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社会捐赠,2017年部分省份开始实行事业单位资产经营制度,即固定资产也可来源于经营利益所得。其范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主要体现为价值性、时间性和标准性,其中价值主要是限于单位价值500元(普通资产)或1000元(专用设备)以上,时间性主要限于使用1年以上,标准性限于使用并未破坏原有的资产形态。而未达到标准性,却达到其它条件的大型资产,也可以归为固定资产管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折旧性,传统模式下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在新型会计制度下其需要按期计提折旧;二是成本账户不唯一性,原来固定资产成本账户只有“固定资产”科目,而新型会计制度下有“固定资产基金”和“固定资产”两个科目;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并不包含盘亏、出售、报废、毁损、评估、合同协议价值等环节处理。

新形势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要性,目前事业单位存在一种“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认为单位国有资产“宁滥毋缺”,多多益善,急需提升单位管理人员资产意识;二是监管机制陈旧,在信息化时代下,资产管理、监管的制度、方式、理念等仍停滞于手工时代,极大的不能适应管理新常态;三是基础工作薄弱,往往由于历史权责不清、更新周期短、资金投入大等原因,资产难以查清,导致实际是实际、报表是报表、账面是账面、平台是平台,四者互不印证。因此,基于以上阐述,事业单位急需推进资产管理改革进程。

二、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

借鉴深圳光明区、贵州财政厅相关做法,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开展适应新时代的管理模式和适应新制度的折旧管理才是工作重点。

(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变

原来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三位一体”模式,即将多个模式支撑点和三个机制进行整合形成的统一管理模式。其中三个机制是资产管理的信息披露机制、评价机制和资产管理日常机制,这三个机制是交互进行的,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多个支撑点则是指构成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内控制度、法律法规、人员素质等。该模式有其优点,例如将制度很好的契合于整个模式推进过程中,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模式显然需要改进,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最新的信息分享和监管机制推进资产模式科学化、规范化。

(二)固定资产折旧管理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需要进行折旧管理的,而原来的管理模式是不需要进行折旧管理的,这也成为资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首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即使提足,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实际上,在单位内提足折旧资产就会继续申请财政拨款,进而导致国有资产增值下降。其次,折旧使得资产事业单位会计账户出现管理复杂化,由原来期初与期末余额相等变为期初余额大于期末余额,这恰恰与资产保值增值(期初余额小于期末余额)不一致,这点在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上可以看出,原来只有固定资产账户,即使资产减值也不能反映于账面上,而新制度下折旧使得固定资产基金和固定资产账户金额减少,进而将资产减值反映于账面上。同时,折旧管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管理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一)更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

深圳光明区在2016年12月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管理模式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四种更新。一是管理理念更新,尤其是在信息化与自媒体时代,构建区域事业单位微信群体,利用新型网络平台缩短资产处理时间,定期为资产管理人员开展情况通报、资产抽查、系统考核、业务培训等活动。二是管理方法更新,开辟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实行固定资产处置、使用、购置等全过程跟踪管理、动态管理。三是管理方式更新,构建管理新常态,尤其体现于资产检查、清理、使用与配置过程,实现资产管理“效率高、浪费少、责任明、底子清”目标;将事业单位下属单位一并纳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四是管理制度更新,根据最新的资产管理办法、新会计制度等制定本单位资产管理条例,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资产管理职责、权限。此外,借鉴贵州财政厅下发的最新文件,可以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决算数据核对等环节实行信息化追踪机制,即根据资产“条形码”追踪资产的所有信息及使用状态,甚至可以查找资产的位置范围。

(二)创新资产信息监管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创新资产信息联动监管,实现信息分享。首先,要实施重大资产设备联动监管机制,在单位内外部、上下级之间充分实现横向、纵向的协调配合,共享监督成果。一是建立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部门间检查信息的分享机制,实现资产信息公开;二是建立检查联动机制,财政、监管部门加强沟通,有效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项目检查,形成监督合力。其次,加大网络化平台在资产监管层面的应用力度,积极拓展和提高计算机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的应用和使用层次,搭建模块化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单位内部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对接,或各部门随时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查询资产使用和库存情况,促进资产信息数据的共享与监测,完善资产分类监管模型,通过“数据+模型分析”的数据化管理模式,推进资产信息条或条形码管理进程,实现实时监控、动态监控。最后,要对资产管理人员及部门、单位领导实行违规惩罚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用至资产管理人员及领导管理绩效考核,使经济责任审计从离任审计向任中审计,从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的转变,实现资产监督的常态化、长效化,促进单位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份挑战不仅来源于信息化时代,也来源于制度化背景。新时代下模式转变和新制度下折旧管理是当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方式制度和方法,只有不断创新联动监管、违规监管、科技监管机制,才能推进资产管理模式转变进程,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限于案例,本文只是适当举例,并未详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资产管理分析,建议后续研究可以开展多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艳.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9):36-37.

[2]宋娟.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J].时代金融旬刊,2016(5).

[3]曹穎萍.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林业经济,2009(4):56-58.

(作者单位: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会计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