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洛阳 471002)
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性质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孙冰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洛阳 47100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性质(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心源性组(42例)与非心源性组(43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心源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9%(11/42),高于非心源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52%(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质(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采用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相当,但心源性脑梗死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心源性脑梗死;非心源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该病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中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1]。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将脑梗死分为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以心脏病为基础病,由病变内膜上炎症赘生物脱落病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引起;非心源性脑梗死多由肺静脉栓塞、气栓塞等引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手段,该方法可有效疏通阻塞血管,促进脑血流恢复,进而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2]。但目前临床关于rt-PA静脉溶栓对不同性质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性质(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3],无静脉溶栓禁忌证,排除入院前6个月内脑卒中发病史及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将85例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心源性组(42例)与非心源性组(43例)。心源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9~73岁,平均(61.21±10.58)岁;非心源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8~75岁,平均(62.25±10.2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取总剂量为0.9 mg/kg的rt-PA(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51),先以总剂量的10%对患者肘静脉进行团注,后将剩余rt-PA置于250 ml生理盐水中溶解,以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60 min。除静脉溶栓治疗外,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连续治疗7 d。
1.3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值越低恢复情况越好[4]。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2.1神经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不良事件心源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9%,高于非心源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脑梗死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虽不及脑出血高,但可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进而引发偏瘫、失语、肢体感觉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原则是早期改善脑缺血缺氧区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进而改善预后[5]。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主要的方法,即使用具有溶栓作用的药物,使血栓溶解,疏通闭塞血管,进而促使脑血液灌注恢复,减轻缺氧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损伤。rt-PA主要成分为糖蛋白,该药能够直接将纤溶酶原激活并转化为纤溶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治疗中均取得显著效果,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病因不同可将脑梗死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其中心源性脑梗死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非心源性高,患者预后更差。邓伟华等[6]研究指出,静脉溶栓后出现出血转化的患者多为心源性脑梗死,因此,rt-PA静脉溶栓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源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非心源性组高,提示不同性质脑梗死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心源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在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及相关指标的监测,严格遵循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不同性质(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采用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相当,但心源性脑梗死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 陈立英,廖仁昊,高,等.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470-4472.
[2] 黎宏庄.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7):50-52.
[3]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180.
[4] 陈军.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8):87-88.
[5] 巩晓娜,任玉宝,李钦浩.血浆脑钠肽水平评估老年心源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2016,36(20):5039-5040.
[6] 邓伟华,杨勇,潘小平,等.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11):1781-1783.
R 543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48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