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也存在差异,城市学校的开设现状明显要好于农村学校。通过对农村学校进行调查,笔者发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在探讨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最后为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48-02
一、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1.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现象普遍
近些年,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现象一直普遍存在,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的孤独感明显、安全感缺失。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学龄人口减少加上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撤点并校、留守儿童等情况加剧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迫于生计自己出去打工,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看護,隔代教育很少能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生的家离学校较远,不得不在学校寄宿[1]。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中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学校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在学校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引导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为课程教学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具有系统性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等优势。2017年7月5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的函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中提出教师资格考试中要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2],这个函件表明了教育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表明日后的心理教育课程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目前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材中,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自我、压力、焦虑、人际关系等,这些内容与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
笔者调查了许多农村的中小学的在校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所以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也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上课,课程表上的安排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不存在实质性的课程。在对这些学校的校领导进行访谈时,他们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的现实条件有限,专业师资的缺乏,也没有适合农村学校的教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真正落实还是很困难的。
2.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1)受专业师资队伍和教育内容的制约
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编制紧缺的现象,在设岗招考中并没有设置心理教师岗位,所以很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心理教师。由于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多由班主任承担,形式多以班会和个别谈话为主,但是大部门的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这种辅导的形式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要。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思想品德课结合在一起,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德育化倾向严重。同时,由于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指定的统一教材,教师很难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内容,这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难度。
(2)资金投入不足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并没有设立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而专业师资和相应的设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些硬性条件不达标将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另一方面,教育部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只作表面的工作,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没有将其真正纳入教学体系中去。
三、落实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对策
1.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
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将心理健康课程真正落到实处。解决专职心理教师编制问题,可以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3]。定期给专职心理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完善专职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保证农村中小学能留得住教师。
城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地较为规范,农村中小学可以与城区学校进行交流,借鉴课程实施经验,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模式。在学区内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开发中心,汇集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课程,并实现学区内资源的共享[4]。
2.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教育监督体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点扶持农村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和指导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将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考明确列入教师招聘计划中,通过下发教育文件明确规定每所农村学校必须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心理教师,并对每学年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数量等都进行详细的要求。
建立健全教育监督体系促使农村中小学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将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校长与心理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对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各个农村学校也要设立专门的行政部门,负责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安排和监督,确保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勇.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需社会组织介入[N].公益时报,2017-01-17(007).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2017-07-05.
[3]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S]. 2012.
[4]王永娟.中学心理健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8):121.
作者简介:陈荣萧(1992.10-),女,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教育论。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