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学中文化元素的必要性与对比

2017-09-27 10:10蔡明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外语教学

蔡明剑

摘要:外语教学中神话文化之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元素;汉德上古神话

【中图分类号】H33

德语作为小语种,其教学范围一般相对于英语等外语专业范围较小,因而,学生在接触德语之前,对德语文化总体来说了解不多。随着德语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德国文化的了解也逐步加深,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与德语国家的接触也随之增加,进而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学生对于属于自己国家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反倒是知之甚少,降低了其同交流介绍本国文化的能力,更為深刻的一点的是学生对于中德两国跨文化交流能力受到了羁绊。因此上,让学生了解中国(汉族为主的中华民族)、德国文化起源势在必行。

一、中国是人类的源点之一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上古时代便独立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走到今天。其民族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在当今世界各领域显现出其个性化特点,符号化特性,比如直观的茶叶、瓷器、丝绸、大屋顶木构古建筑等;抽象的如民族集体性格中的含蓄、内敛、舒缓、曲折表达情感等。上述一切都与历史进程中的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与相互作用直接相关,密不可分。

中国在亚洲的最东部,其东面和南面是广阔的海洋,西部和北部多为山脉、沙漠、草原,疆域明显,上古时期外敌入侵几率较小,内部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有肥沃的土地、茂盛的植被、充沛的水量、丰富的矿藏等。这一切都利于早起人类大规模生产生活、繁衍后代。但我们也应知晓,早起人类生产力水平有限,科技尚未发展,对于干旱、洪水、火灾、风灾、蝗灾等尚且束手无策或应对能力有限,致使忍受、躲避,甚至敬畏崇拜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进而出现了火神(祝融、火德星君)崇拜、水神(龙王、水德星君)崇拜、蝗大仙祈祷等等,再经过发展加工变化,逐步形成了民族神话传说。

二、早起德意志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内部精神外化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是日耳曼民族,抑或是德意志民族的早起发展是复杂的。其发展特性同中华民族(汉族)的早起发展相比,错综复杂,概念经常出现交错、分支等,不容易清晰梳理。简而言之,早起德意志民族发展应以日耳曼尼( Germany即日耳曼)的发展为源头,这样一来其综合性,一体性则更为突出。众所周知,日耳曼早期民族对照今天已大为不同,其主要活动地域包含今天的冰岛、丹麦、瑞典、挪威、德国、奥地利、荷兰、捷克、波兰等地,以今天的北欧地区更为突出(冰岛、挪威、丹麦、瑞典),这一点从语言学的谱系分类就可以清晰了解(德语 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冰岛语,挪威语,丹麦语,瑞典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北日耳曼语支)。

早期日耳曼人,特别是公元5世纪以前,民族大迁徙前后,日耳曼人不信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上有许多神祇,他们各司其职,如火神、雷神、战神等。是对原始自然现象和主要社会生活内容的具体化反应,既有崇拜,又有敬畏,并通关流传想象加工,进而使人物事件更具人性化,使人物群体关系具有社会阶层化体现,这一点是对既有社会的体现。通过不断流传,这些神话传说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复杂,既承载了日耳曼民族的期许,又流露出日耳曼民族的遗憾。由于,日耳曼早期文学留世存量不多,但我们从《尼伯龙根之歌》,特别是《埃达》、《萨迦》中清楚的看到这一切。

三、汉德民族上古时期神话传说的异同

德国上古神话同中国上古神话极为相似,而日耳曼早期神话其内容事件相对集中,各神祇名称关系稳定,谱系化强。而中国神话的故事更具独立性,故事之间的相关度较小,各神祇名称和关系不甚稳定,谱系化很不明显,但二者之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均反应了早期人类社会对于自然和原始社会的隐喻、想象。对自然力的崇拜与敬畏、对抗与不屈全部融入神话传说之中。寻求发展,渴望光明美好,唾弃黑暗丑陋,是两个民族的早期通性。因此,德语教学中两国神话内容的引入与对比,可以强化学生对两国民族文化底蕴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德语课堂教学中神话文化的引入

神话即意味着故事,我们小时候语言启蒙时期旋即接触了很多中外神话传说故事。比如中国的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外国的有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亚当与夏娃、诺亚方舟、精灵与矮人等。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起初对于德国神话(北欧神话)则知之甚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别的载体形式了解到了德国神话。比如电影《指环王》系列中的争夺魔戒、矮人与精灵的纷争等主题;《加勒比海盗》中船员每漂泊七年才能登岸的主题;《变相怪杰》、《雷神》中邪神洛基(Loki)的形象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影视作品作为切入,较为轻松地、系统地将德国神话带入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饶有趣味的通过聆听、阅读、观看视频、小剧表演等方式在了解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中国与德国的神话进行对比,主动找出上文中提及的汉德神话的异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教师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可采用课堂报告或者辩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于汉德神话的不同对于两个民族今天的性格、思维方式有何种影响。

总之,汉德神话均代表着两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对今天两国跨文化交流有着深刻影响及现实意义。课堂教学中汉德神话的引入,既可以轻松课堂氛围,同时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德国民族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郑静雯.论德语教学中文化元素的导入.求职导索 (2014年07月)

[2] 郑启南.德国文化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33期)

[3] 杜蘅. 跨文化交际与德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02期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外语教学
Application of‘Never Forget English’in English Teaching
A Conclusion Report Based on TBLT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Classes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中的文化研究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