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如何实现“软着陆”

2017-09-27 07:24黄贤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积累语文教学

黄贤明

摘要:大家普遍关注的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从正视学生心理变化,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指导语文预习与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累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如何实现“软着陆”。

关键词:中小衔接;语文教学;转变观念 ;预习复习;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软着陆”作为一种回落方式,它有别于“硬着陆”的“大起大落”,指的是采取稳妥的措施使某些重大问题平稳地得到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软着陆”,实际上就是采取稳妥的措施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不顺畅的症结所在,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视学生心理变化,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学生从小学步入中学,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且特殊的时期。一部分初一学生在初中刚开始阶段会遇到语文学科成绩波动十分厉害的问题。语文成绩从小学常见的九十几分,一下子落到及格边缘,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落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恰当的时机,及时对他们给予理解、信任、鼓励等情感,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和升华,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中学教师的观念首先要做出调整。教师要明确鲜活的语文课堂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教师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为语文学习主体的课堂。语文教师理应切实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从内容、目的、方法等方面对中学教学与小学教学进行横向比较,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初一伊始,就要向新生强调转变学习语文观念的重要性。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詞等基础知识多,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以记叙文为主,知识点较少,侧重于识记与表层的理解,只要求学生能分辨文章的主题和比较浅显的思想感情,思维难度不大。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有深度,文学化趋势更强,知识点增多,更侧重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思维难度增大。初中语文教师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多背、多思考、多讨论。

苏步青说过:“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初一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要想学好它,首先,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消除畏难心理,必须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白学好语文对掌握其他各门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语文就是生活,对学生讲述“语文=生活”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明白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语文,从而让学生树立要想学好语文必须热爱生活的意识。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是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执教这些篇目,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情感。通过讲述,刚入初一的学生对语文课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学习动力,从而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这是小学升入初中实现语文教学平稳衔接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指导语文预习与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刚上初一的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依赖教师和家长的习惯心理,作业靠教师布置,完成靠教师家长监督,不懂的依赖家长讲解。加上学生学习的主科由小学的三科突然变成七年级的七科,任课教师已不可能像小学教师那样时刻盯着学生,家长面对学生不会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准确指导。这些都是学生面临的严峻挑战。语文学科如果适应得好,适应得快,就能马上进入状态,语文成绩也会好起来,适应不好或迟迟不能进入状态,语文成绩就常常不能尽如人意。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预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中相对于小学,语文课文篇幅长,学习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学习难度会加大,因此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要在学生上初中前就开始引导。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就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能使学生语文学习更主动,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德国艾宾浩斯指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由于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语文学科的时间相应变少,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就变得重要。克服遗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克服遗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温故知新,及时复习。落实复习这一环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到:1、在课后务必要及时回顾课堂上做的语文笔记,复习时认真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觉模糊的知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学的知识要记得牢固,就需要学生在理解方面下足功夫。2、复习时间及内容安排要适当,注意劳逸结合。制定复习计划,这样才能避免顾此失彼,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坚持定期复习使记忆更持久。3、要及时、经常地进行阶段复习总结。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经常处于激活状态,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深入。

因此,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语文的预习和复习,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就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助益。

三、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由此可见,学习语文,积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的作用是巨大的。长期积累,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人文积淀,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进而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初一伊始,教师就要让学生们做好长期积累的准备,将语言积累视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努力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做好积累,最终实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endprint

首先,强化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行积累。《教育心理学》指出:“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名师于永正在所著《我怎样教语文》中也多次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的基本方法。众多专家学者都痛心于语文课堂琅琅书声的缺失,语文本色无法彰显。甚至一些名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但能将课文熟读落到实处的学生却是极为少数。考虑到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充满文学的魅力,富有时代气息,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文的利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学要坚持在熟读课文方面多下功夫。一篇文章教完了,教师应该将学生有没有读熟文章、有没有积累好词佳句、有没有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视为评价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

其次,拓宽积累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课本延伸到课外读物。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提倡学生多读经典。这就需要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提供书目是为了确保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涉及人文、社会等学科的众多领域,有助于知识、能力与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就短期而言,课外阅读促进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能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最终让学生受益终身。

第三,注重好题的积累。一方面,平常在做题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里见到的一些好题、新题都搜集在一起。比如仿写题,遇到不同的仿写形式、话题,既要记下所给的例句,还要记下来自老师同学精彩纷呈的仿写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词汇丰富了,知识增加了,就为口语表达和书面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积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如推荐学生订阅《读者》《时文选粹》等杂志,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 新闻1+1”等电视节目,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收看“子午书简”、“百家讲坛” 等电视节目,让学生认识文学名著,由此产生读的欲望。

总之,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如何实现“软着陆”,就是希望能找到途径和方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其实,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的。我们大家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尽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领域,我们仍会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但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软着陆”。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 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朱永新.新教育[M] . 广西:漓江出版社,2009

[5] 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 .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6] 于漪著.语文教师如何成长[M] .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

[7] 余映潮.致語文教师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积累语文教学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