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生
【摘要】初中教学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让学生铭记历史。在实际的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 历史故事 ;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23-0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历史学习都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积极的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历史故事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中选择历史故事要求
1.具有真实性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让学生铭记历史。因此,在历史故事选择时,要保证所选择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主要要求有:不仅要保证故事的出处的真实还要和教材相符合。如果所选择的故事不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就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影响教学质量[1]。
2.具有针对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所选的故事和教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将故事内容和课堂内容有效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述《武王伐纣》时,教师可以从助纣为虐、姜太公钓鱼等故事进行讲述,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历史故事选择时,教师应该积极的结合实际情况,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3.具有趣味性
教学过中,历史故事的选择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还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3]。
二、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能够有效的简化教学中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教学难点不能准确的把握,例如:清末民初,我国一直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阶段。学生不能准确的把握这句话的含义,就会影响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另一种叙述方式,使得这句话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清末民初,我国南方一带一直被西方列强占据。这样就能够使一些概念变得简洁,便于学生接受。
2.历史故事是一种良好的课前导入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之前的课堂导入对于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能够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述《陈胜吴广起义》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保证学生能够明确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视频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视频中的一些地方进行讲述,叙说秦王朝的暴政是导致起义的根本原因。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历史故事的应用策略
1.设置悬念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设置一些悬念,不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学生预习时提出一些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历史故事的讲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这些人物都具有大量的历史故事,明确这些故事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只有对这些历史的故事分开进行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故事,掌握知识。例如: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讲述,能够展现古人用功学习、报效国家的决心;项庄舞剑、四面楚歌、鸿门宴等故事的讲述,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楚汉之争真实状况;通过讲述《史记》著作,让学生明确逆境中亦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讲述毕昇改进印刷术,让学生感受他善于钻研,积极的创新的精神。
3.课堂中历史故事插入的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学生能够集中20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这一时机,插入历史故事,这才能保证学生整节课堂都能集中精力,保证良好的课堂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故事讲述完成以后,积极的课堂重点的讲述,也是保证课堂质量的根本方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总结改进,使得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2012,(09):98-99.
[2]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80.
[3]吴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