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9-27 20:00叶世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教学反思

叶世玉

【摘要】新课标指出“每个学生都应该习得自己的数学,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讲解、作业的布置针对的是班里的中等生,这就形成了班级教学的普遍现象,即优等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利用时间,陪读现象严重,差等生一片茫然,整节课紧张慌乱听不懂。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也给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 分层教学法 ;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56-02

如何使优等生更优,差等生有学习的信心,就是分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为分层教学提供先决条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班级中优等生从小接受了过多的表扬,抗挫折能力差,一点点学习上的困难就会导致他们的心理落差,无法超越自我。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自暴自弃,听之任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上对老师抵触情绪较多。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找出解决的办法,采取多种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分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生本,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备课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设置针对的是学生的总体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想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完成针对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要设定至少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要加大数学问题灵活性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中等生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适当增加题目的灵活度,促进这部分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困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问题相应简单,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即可。

三、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整个环节当中的重中之重,分层教学的意义也在分层授课中得到集中体现.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上巩固练习的设计都要围绕“分层”来进行。每节课中的例题是概念的典型应用,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例题,有些例题讲解清楚明白就好,有些例题要加以引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堂巩固中分层习题的设计,担负着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以避免有些学生早早做完没事可干,而有些学生想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毫无思路的情况。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解析式”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这样设计:

针对C层次学生:(1)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5)和点(-1,-1),求函数解析式。(2)汽车油箱中原有油50升,如果行驶中每小时耗油5升,求油箱中的剩油量y(单位:升)关于行驶时间x(单位:时)的函数解析式。

针对B层次学生:(1)已知y=(m-1)xm2-2m+4是y关于x一次函数,求m的值和函数解析式。(2)一次函数y=kx+b,当-1≤x≤2时,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1≤y≤5,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针对A层次学生:(1)已知直线y=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过原点的直线m与线段AB交于点C,把△AOB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求直线m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是(4,0),P是第一象限内直线x+y=6上的点。已知P(x,y),求△AOP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对于课后练习,我们可以设计多个问题,要求优等生全部做完,中等生做其中的大部分,学困生只做基础题。这样,既满足了优等生的提高需求,也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分层练习题的设计,让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检查、巩固、反馈,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补偿性练习的机会,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

四、分层评价,树立每个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分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进行分层。“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作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评价标准了。在教学中对于A层次学生,我们要不断给他们提高要求,促使他们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对于B层次学生,采取激励加警告的方式,一方面表扬他们的進步和优点,一方面不断地告诉他们竞争对手的进步之处,激励着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对于C层次学生,要不断表扬,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进行肯定,逐步树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

五、教学反思与建议

1.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了增强全体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而负面影响有两点:其一,虽然学生分层仅针对知识水平而言,不是对学生人格的划分,但始终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或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其二,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教学任务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而不是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为目标的教师会增加对A、B层次学生的关注,班级内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只有以完成课程标准要求为教学目标的教师才能真正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

2.教学建议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而教学方法也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分层教学法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一是将分层教学法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结合,使这一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而独立的;其二是加大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力度,构建阶梯式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学生档案,以检验分层教学的效用,以备尽早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策略。

分层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但是也从各个层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分层教学需要数学教师探讨的地方还很多,还有许多方面有待细化,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积累。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教学反思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增效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