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7-09-27 23:16孙伟霞张艳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高职院校对策

孙伟霞 张艳平

【分类号】G717.38;B844.2

摘要:参照国际上的标准,国内目前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大约是30万人[1] 。为了让这一需求得到满足,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康复医疗技术专业。当前,在大学扩招的影响下,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在本文中笔者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然后剖析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最后就产生这些心理的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 高职院校 就业心理 对策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康复医学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康复领域对康复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视度在不断上升,也越来越重视其培养。和国外康复医学相比,国内发展较晚,改革开放后才开始逐步引入与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技术相关的理论。

一、国内高职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

1、焦虑心理

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就业,对他们来讲将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和本科生相比,虽然高职学生有相关实习实训的经验,但是就做一名职业人其心理准备还很不足,他们自身存在的状态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找工作的时候,不仅急于找到满意的用人单位还恐怕被录用后有比此更好的单位,这种心理在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存在的比较广泛,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变得比较被动,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最终错失良机。

2、自卑与自负心理并存

高校每年都在扩招,读大学的门槛连年降低。很多在高职类院校就读的学生总感觉和本科生相比“低人一等”,没有足够的就业信心,自卑心理过甚。但是,经过实习后学生又感觉社会上紧缺康复人才,导致学生自信心膨胀,认为在专业上有优势,就业的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并存,这种矛盾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导致学生就业屡屡碰壁[2] 。

3、依赖与懒惰心理并存

2015年被称为就业最困难的一年,很多学生存在找关系就业的心理,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依赖和懒惰心理。加上一些家长误听误信,让这种心理更甚。

4、攀比与从众心理并存

笔者对本校医院实习的学生就业主动性较差,其主动性仅有30%,远远低于实习地点在外地的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些在本地实习的学生家庭都在本地,他们有比较严重的从众和攀比心理。笔者参观了几家实习的医院,发现在就业最高峰的时期,被调查的高职院校学生很少积极的准备个人简历,准备简历的学生也存在应付心理。与此相对应,在外地实习的学生,由于接触其它学校学生的机会较多,在就业信息和个人准备上更积极。由此可以认为,在学校所在地实习的学生之所以就业率较低,和盲目的从众心理以及攀比心理有很大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缘由

1、来自社会的原因

就高职教育来讲,社会上没有深入的认识,他们只是直观的感觉高职学生受到的教育层次不足,学生的成绩有待提升。有的招聘企业直接的忽略高职学生,过于重视学历水平,因此出现“只要本科学生”等类似的条款,这些导致他们在就业中竞争力较低[3]。

2、高职院校自身的原因

某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没有系统的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规划,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毕业生在心理上掌握不足。当学生快毕业了,该找工作了才集中地进行就业指导讲座,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支撑学生的就业,没有很好的衔接学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致使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学生无法及时的获取企业的就业信息,企业也无法获取学生的实际情况。

3、来自学生家庭的原因

如今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几代人的关怀下成长起来,家长也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就业心理盲目增加,不想让孩子去一线岗位,都希望可以进入大城市的医院,在这种心理压力下,家长让学生的就业心理发生畸形的改变。

三、不良心理应对策略

1、克服自卑、自负心理

根据笔者调查的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笔者建议应该完善就业辅导体系,新的就业体系不仅有学校、学生,还要把学生家庭囊括进去,对学生的优点、缺点、家庭情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开展个性化的辅导,也就是避免辅导的盲目性,针对心理自卑的学生,要多多的鼓励,讲述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让其动手能力能够有效的发挥,增强交流、沟通能力,有效的消除自卑心态,在竞争中把自己的优点充分的展示。对存在自负心理的学生,要和其深入的交谈,让他们加强忧患意识,把盲目自大,过分乐观的心态有效的消除,并集中精力搜集就业信息,端正思想,有效的克服不良心理。

2、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对招聘会等各种就业信息,老师要主动的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等各种渠道进行收集,并及时的向学生发布,同时为了让学生的工作等相关事宜有效的落实,老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督促[4] 。

3、消除家庭背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如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家庭背景在就业中确实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分的依赖家庭,会进一步推动学生懒惰、依赖心理的产生。为了在学生群体中消除家庭背景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建议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如德育教育,端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同时,为了取得较好的心理辅导效果,老师可以和家长联系,让学生消除就业中的依赖性和懒惰性,让他们知道真才实学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方式,使学生能有效地克服就业中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可以顺利的毕业并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姜楠,陈彬.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 四川烹饪高等專科学校学报. 2009(06)

[2] 范正平 唐晓英. 深化校企合作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2).

[3] 鲜敏,郑翔,黄景广.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4] 刘红霞,曾先锋,刘志强. 法律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