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公共基础课课堂专注度浅析

2017-09-27 19:53项丽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

项丽莺

摘要: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在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质量状况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意义。公共基础课逃课率高于专业课,课堂关注度低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尤其隐性逃课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逃课行为的一种新动向。 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艺术等综合改进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以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 隐性逃课 课堂关注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背景综述

1、公共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各专业或者一定类别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是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类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它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这类课程应主要包括人文类课程、科学方法论课程、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类课程。如政治理论、数学类、体育、心理教育、外语、法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等。 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公共基础课始终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是大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公共基础课程又称之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在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质量状况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意义。

2、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现状

公共基础课逃课率高于专业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界众所周知的事实。“ 讲话多、游戏多、睡觉多、看其它书籍多”的隐性逃课也已成为各高校的普遍现象,成为学生逃课的主要方式。郭亚培认为“隐性逃课” 现象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课堂教学, 而现在已成为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刘琨通过调查问卷得来的数据表明:计80%以上大学生在公共课教学课堂上处于不同程度的“隐性逃课”状态 。张慧的调查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隐形逃课频率也不一样。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作为逃课首选课目,占调查总数的48.9%;选择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作为逃课课目的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7.9%、17.9%、5.3%。 谢巧生的调查结果表明:29. 5%的学生在公共课上隐性逃课 ,相形之下,专业课的8.2%隐性逃课比例则要低许多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调研中,有近60%的学生承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曾有过“隐性逃课”的经历。

以上的所有调查数据表明:公共基础课堂的隐性逃课已经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

二、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调查

谢巧生的调查表明:,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最主要原因依次是课程的问题占33.1%、学生的问题占32.7%、教师的问题占21.89%。 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在大学生看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受任课教师的水平影响,其次是课程本身的特点,最后才是学生是否听课; 对于非专业课来说,情况完全一样 。刘琨的调查表明: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主要原因是,学生个体---对公共课不感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志力薄弱;教师个体---内容滞后,上课枯燥,教技不过关;客观因素---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在所任教的学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过调研,让调查对象650人列出他们逃课的原因,要求把导致逃课的原因进行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排序,第一原因,第二原因,第三原因......结果认为第一原因是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的学生占调查对象的35%;第一原因对任课老师不满的学生占调查对象的32%;第一原因是对课程设置的不满意占22%;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占8%,其他占3%。

从以上数据可得导致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教师教学原因、课程设置不合理。本文就从教师个体因素着手,通过对授课内容安排、授课方式方法、教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改进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

三、授课内容的与时俱进、授课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艺术的提升等三者的综合改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力

1、授课内容的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要做到”准、深、新” 才能让学生认同,觉得值得一听,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准”指的是教师的讲课内容要准确、正确,规范、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保证学科知识的严肃性。“深”指的是注重大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品质和深度。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一味靠搞笑取悦学生,陷入了嘩众取宠的泥淖中和舍本逐末的怪圈里,以致走入讲课靠搞笑、不搞笑不听课的恶性循环。当珍贵的教学时间在搞笑中弹指一挥,学生没能学到该学的知识,岂不可惜?讲授的内容要“新”,指的是教师的讲课要有新内容,要有独到的见解,要不断充实教学中的信息量,包括学科的最新成果、教师的思想和创见、学科的科学前景、存在的问题等等。 流于“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如同蜻蜓点水,理解不深刻,知识面得不到拓展,期结果就是对教师有意见甚至蔑视老师。隐性逃课必然发生。

2、授课方式的多样化

讲授法教学是我国高校最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但讲授法教学内容往往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大大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正因如此才会在课堂上出现“你讲你的道,我睡我的觉”的现象。所有有必要缩减讲授法的授课时间(但讲课简明易懂地传递信息是整个批判性思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能缺少),尤其是人文类的公共基础课,只要把疑点难点讲透就可以了,把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来说,让他们去讨论。讨论式教学法是最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讨论推动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实践方式中跳出来,去追求新的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性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探讨,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惰性的局限,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endprint

当然要让课堂讨论有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同时又能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

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聊,教师必须要在课程开课前就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讨论主题、经典案例的选择等以及对学生准备的内容把关)。从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及自己的多年的教学体会看来,在第一次开课就把整一学期的讨论话题提供给学生,然后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选题分组去准备,每次都会有几个学生有意想不到的非常突出的表现。例如有一学生选了有关理想的主题,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首先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了20多个同学谈谈他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然后做了精美的PPT,分析该如何选择理想,怎样去实现理想,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的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还有关于爱情婚姻的、理性爱国的及社会需要怎样的道德模范等话题同学们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相反若是不是提前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就上课中临时让他们起来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很不尽人意,讨论往往流于表面,讨论也深入不了。

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检验、锻炼和提高。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第一,教师对案例情况的准确全面把握。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完全掌握案例中所展示的全部事实并把握好;二是帮助学生独立分析;三是理清案例与现实社会的连接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启发引导;四是对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分歧要有充分的分析预测并制定应对预案,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变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第二,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典型性和适宜性。典型性指的是所选案例要经典有代表性,经典的案例往往带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适宜性指案例教学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个案,同时最好为前沿案例,或是刚刚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将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合理地、巧妙地隐含在案例之中,通过学生对相应案例的分析,使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生动有趣,容易理解易于记忆。

3、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

每学期都去听不少的公开课,尤其是同一课程同一课件的不同教师授课,课堂效果大不一样。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艺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达到教学目的, 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与经验, 有效传授教学内容, 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技巧与技能。教学艺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有对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对教学艺术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艺术对德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作用;教学艺术对美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鉴赏美、创造美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 可见教学艺术对教学效果、德育、美育都有影响。为了提升教学艺术,教师应该加强仪态艺术、语言艺术的修养,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艺术的能力。

(1) 仪态艺术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前苏联美学家奥夫杨尼科夫说:“不论一个人的思想观点,世界观有多么先进,如果不懂得某些礼节,不善于在各种场合保持文雅大方举止的话,他将会陷入尴尬的处境”。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信任度,主要来自语言、语调和形象三个方面,其中,语言占7%;语调占38%;视觉(即外在形象)占55%,由此可见形象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听课次数多了,有时会听到学生间的私语,某某老师怎么穿的像个农民工,一点也不像大学老师。虽然没有规定大学老师必须穿什么,但从学生的对话里也可知对老师也有形象期待的。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典范作用,除了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注意仪态美。做到仪态文明、仪态自然、仪态美观、仪态敬人。展现给学生一个良好精神风貌的教师形象,树立高尚的人格魅力。

(2)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间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语言要准确、清晰, 逻辑性强, 语言表达要贴近生活, 易懂。在此基础上若再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表达,课堂效果会增色不少。此外教师还应该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在不同的情景会用不同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要有启迪学生如何做人的语言;有引导学生严谨治学的语言;有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语言;有启发学生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语言;有激励学生幻想未来、探索宇宙、追求理想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3)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课堂教学组织艺术简单的说就是一次课的教学活动如何展开,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如何有效的掌控和利用。依以往的教学实践分析,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多程度上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听过不少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師的公开课,发现除了教师本身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外,都有很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能力。他们的导课组织、授课组织、课堂学生信息反馈的机智处理、结课组织环环相扣,成功的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如果不加强而温和的抓住组织管理的疆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提高教学艺术是高校教师应有的追求,只有教师自己的基本功扎实了,我们才能有底气要求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
基于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的变化所思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可行性分析
高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研究
浅谈民办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考试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的主线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