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格尔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本文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职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实施体育课程教学,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教学重视不够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较为重视,而对体育教学则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倾向。甚至存在有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进行专业教学辅导的现象。此外,有些同学还认为体育课和中学一样属于娱乐项目,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的这种错误的心理和看法是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缺少兴趣,且没有积极性的根源所在。
2.教学时间具有间断性
由于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尽管其体育课程学制基本相同,但并非是不间断地教学,而是依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在各个学期的不同时间段间断性学习。如生物技术专业,春夏秋季节的实习较多导致体育课不能按计划进行,不但使体育教学的稳定性、系统性不能保证,而且体育教学的总时数减少,更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3.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高职院校體育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以竞技体育为主,对于有的项目,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和技术基础不同,水平相差很大,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兴趣。此外,由于学生固有的兴趣不同,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喜欢的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采取一致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4.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练习法、示范法讲解法、是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模式,以为主。而这种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偏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即它们以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目标,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感受,从而导致“教”与“学”的脱节。同时,学生的不能脱离老师进行自学,就无法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也产生了影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高校体育课程理念是人们在对高校体育课程功能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统一的观念,是公众理论的体现。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中,决定性因素是传统的落后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紧扣时代主题,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课程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教学手段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始终把体育锻炼作为自我强身健心的重要活动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与院校的相结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与学的紧密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将体育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实现职业素养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根据运动技能和体质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体育课中采用分层次混合教学,以满足学需求,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常规和特殊的教学内外进行个性化教学与辅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适合自身体目标,培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时间、教师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自主强化信息,敢于提出意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得到满足,在满足中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加强师资力量,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很难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支理论、科研实力雄厚的体育师资队伍是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薄弱、师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体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体育教师是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业务能力是关键。调查显示,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师生比例失调,示范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数量的扩展明显落后与学生的扩招;体育教师编制的不合理,职称比例的不均衡,仍是师资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在专业领域产生影响并带动学科研发的核心力量,在体育教学团队中仍缺乏学术带头人用以提高专业的质量和学术方面的水平。在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学应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通过了解它的研究动态,而不断开拓体育教学的新战略,适应专业改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突出自身学校特色,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特点,开发设计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设置专项教学,完善体育课的考核办法和教学内容、手段,适度增加体育课的教学课时等措施。要注重开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力资源,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不断提高学生健身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使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健身锻炼的大潮中,不断提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索质和健康水平。
4.体育评价体系的改革
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这样才能反映一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真实水平,有利于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的提高。因此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法。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给与评价,结合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身体锻炼效果等等给与公正合理的评价。
三、结束语
现代职业人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技术型人才目标而展开,秉持“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课程”、“以能力为本,以社会适应力为目标”的课程教育理念,积极推进高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与特色建设。
参考文献:
[1]郑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症结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8).
[2]张中菊.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初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