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2017-09-27 19:12孙艺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孙艺媛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 ; 心理问题 ; 原因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8-01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但目前却有不少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没有得到积极的发展而且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调查,约35%的学生存在有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近年来,出现过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心理病态而导致行为上的偏执的案例,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了家庭,也危害了社会。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

我班同学李某在校就读小学三年级时,某日放学后,晚上九点半了李某奶奶通过电话告诉我,李某仍然没有回家。经过学校老师与家长一起多方寻找任然未能找到李某。后李某的奶奶无奈报警。次日,通过公安机关四处寻访,终于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桥洞里发现正在熟睡的李某。李某被带回学校后,对老师与家长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任由老师百般询问,仍然一言不发。回家后李某家长不问孩子离家的缘由就打骂,拳脚相向这对对李某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伤害。此时李某冲向茶几拿起了茶几上的小刀在自己的手腕上狠狠的划下了一刀!此事件令老师震惊,令家长震惊。一个仅九岁的年轻的生命竟然想到以此极端的方式来对抗家长的暴力教育。后经过老师们与李某长时间的沟通,才知李某自幼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半个月前,他最爱的爷爷去世了,奶奶无暇照顾他。所以父母才接他到身边抚养。由于长时间与父母的疏离,与父母缺少沟通再加上一直跟随李某父母生活的并不是李某,而是他的亲生哥哥,故李某觉得父母只爱哥哥不爱他,家中一样,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关爱。所以宁愿荒郊野外睡一觉也不愿回家。

根据我国教育专家的出的结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从孩子身上折射出来就是父母的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影子;孩子的心理品质所表现出来的能让人看到的一面就是家庭的窗口。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不懂得尊重他人、经常抑郁、烦闷、牢骚满腹,悲观、失望、喜怒无常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

马某是某小学一名小学生,尽管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一至三年级,他一直快乐活泼。从四年级开始,马某变了,他的父母发现,他回家后常躲在屋里哭泣,问他为什么,他却始终不肯说出原因。某天下午的第三节数学课文、,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多次没有交家庭作业,班主任让马某站到讲台前,摘掉眼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马某被连打几个耳光,打完后,马某流着泪一直站到放学。从此以后马某并没有因此走出被老师体罚的阴影,班上同学开始疏远他,精神处于恐慌之中,常常独自发呆,害怕见人,夜间睡眠差,经常做恶梦,幻觉性地把“老师”看成“怪兽”。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弊端,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没有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形成恐惧、自卑、厌学等异常心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内容和社会现象对还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的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学生心理问扭曲。

知道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的父母没有受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教育。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有效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网络等方式,让家长学习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家长应了解少年儿童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切忌不能对孩子使用“棍棒式教育,有时不但没有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2.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

培养一支能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少出现失误。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3.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但只限于书本的上的知识,真正的心理健康知识不仅仅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包含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孩子们去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下放到各学校,通过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展开心理健康服务。

5.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也需要自己来逐步完善。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节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等方法来调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脱离家庭,学校的教育与辅导和社会的熏陶。环境育人,还需要自身的逐步完善,只有做到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的结合的心理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健康的新素质人才,知识丰富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2]刘富强.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1

[3]【澳】KathrynGeldard & DavidGeldard著,黄秀梅 译.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1

[4]栗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