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9-27 15:09李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李丹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中等职业教育是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人才,它主要是面向企业的生产实际,让学生学得某类职业所必须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因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着学校育人质量的关键,决定着为当地经济培养出的人才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中职教育 ; 校企合作 ;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重点项目,立项编号:ZJA14174,立项题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4-01

一、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因素

所谓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特征或主要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中职学校所进行的人才教育过程的抽象,包括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点:1.职业教育的目的性。2.参与主体的多元性。3.培养模式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办学理念。 2.明确的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3.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4.全面推行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5.以“双师型”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首先,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人人心,中职学校在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方面目标不够明晰,办学理念囿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其次,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缺乏市场调研,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岗位标准脱节,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难以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不够明确。再次,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时比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调整往往滞后,专业教学体系条理胜不强,没有体现专业特色。第四,职业岗位能力有待提高。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的重视不够,学生的生存能力、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强,忽视非智力性因素的培育,学生人文素养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最后,学校寻找合作企业难,深度校企合作进展缓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多数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实质性合作很难推进。

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

基本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在校内推广“双证制”考核制度,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保障专业课程的实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提供实训实习的指导和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能与就业岗位零过渡对接的中职学生。

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1.面向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建立健全与教育全球化相适应的职教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合理设置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深受企业欢迎一线技术工人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上,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和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要体现培养目标大口径化,从面向单一工种转为面向岗位群,合理选择课程组合,做到宽而有度,宽专结合,体现一专多能;要解决拓宽基础与不增加学制之间的矛盾,对文化课、专业基础课进行综合与压缩,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课程内容,避免交叉,保证重点;要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使专业课程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2.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强化教学的针对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就是要依据高职学生发展需要,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树立高职教育科学教学过程的质量观。一是教师的“教”。教师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二是学生的“学”。应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三是教学方法、手段。鼓励高职教师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办出自己的特色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3.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课程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课程模式,“宽”的具体要求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包括所设专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分析、对应的职业分析、新职业或传统职业内涵变化的可能性分析等。“活”则主要体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就某一专业的岗位群明确几个主要方向,每个岗位的方向对应若干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又对应若干教学单元,进而再逐级分解每个教学单元里的知识点、能力点。灵活组合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也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特定的专业模块学习。

4.转变企业观念,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地方政府必须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而人才需要职业学校来培养和提供。企业不能只利用学生较为廉价的劳动力,解决眼前技工不足一时之痒,而是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与学校一道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确立专业设置、共同修订教学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与企业实行“订单办学,订单培养”和“双元制”教学,开展人才培训与共享、技术研究与开发、管理交流等多层面、深层次的合作,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学校要通过选派教师到大学进修学习,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加大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如学历提升、业务培训等,要尽量与教师现在教学岗位相一致。

五、结语

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只有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广大职业院校才能真正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也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自身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2]魏渝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05期

[3]童卫军,范怡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