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现阶段共有近两千种职业,已颁布职业标准一百余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因此要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基础的高职课程体系,就必须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比重,充分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当前高职课程体系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传统课程体系中德育课的设计不尽合理;对德育工作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观念、方法有待提升;德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化。针对问题,进行基于职业标准高职课程体系中德育课的设计与实施:抓好德育课课堂教学,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中;与企业、行业合作,做好实践环节的品德培养;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德育评价标准,健全德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职业标准 课程体系 德育课 计划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3
百年树人,德为本。“德”意为道德、品德,特指好的品行。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简而言之,德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所以,纵观古今中外,不论是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个地区的教育,无不把品德教育放到最基础最重要的位置。“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将德育纳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教育,所以高职学校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既要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更要有职业道德教育。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5增订本),我国现阶段共有近两千种职业,已颁布职业标准一百余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因此要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基础的高职课程体系,就必须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比重,充分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对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课程体系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课程体系中德育课的设计不尽合理
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仍沿袭原有的课程体系,德育仅仅局限在課堂上,没有将其进行延伸和拓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多进行的是泛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突出。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计缺乏层次,即将德育浓缩为一学期的一门课“思想品德”,将其作为一门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不符合学生品德养成规律,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2、课程内容大而空,品德课授课内容包罗万象,宏大叙事, 理论体系占据重要组成部分 。“高、大、上”的宏观层面理论与高职学生的道德生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间隙。
3、课时偏少,品德课课时被大大压缩,那些“高、大、上”的宏观层面理论要集中在短短的三、四十个课时之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教师就只能将大纲要求必须讲解的内容作走马观灯似的梳理,而不能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也就只能了解其大概,很肤浅地学习。
4、德育工作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没有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放到突出位置。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侧重实践知识,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与社会上广大企业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在进行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同时,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道德知识和规范的传授,对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涉及较少,没有与企业文化,行业道德规范挂钩,使得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不了解或理解不深,影响学生融入企业、融入行业,导致学生踏出校园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与用人单位在职业素质与道德方面的要求,增加了学生适应工作的时间。
(二)对德育工作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观念、方法有待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思路狭窄,方法落后。一些学校没有确立全员德育的责任意识, 把德育工作只看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责任。在授课中, 仍把道德局限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将“职业道德 ” 的定义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 ”, 它强调职业道德是一种规范。没能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与思路 。道德教育在学校里成为理论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方面的培养。具体表现在:
1、对德育的认识不正确 , 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认为职业道德是在职业实践过程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这不是学校教育所承担的工作 。就长远地看, 这种认识是错误并且有害的。 这种认识导致的后果是,许多的高职毕业生在毕业离校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后,第一时间就面临着工作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双重考验, 在这种考验面前,不少学生往往难以应对来自职业领域异于学校环境 的挑战而陷入困境,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工作环境,也难以自如地 把在学校里学习到的技能应用到工 作领域里 。
2、师资力量不强,教师观念、方法有待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如何、如何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也影响着所学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目前高校里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非专业教师从来就没有深入过企业,对企业的具体道德规范和要求知之甚少;而专业课教师对职业道德内容的渗透不够重视,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教师普遍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职业道德培养的关注却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满堂灌,重结论,轻过程,不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不注重生动性和理论性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德育的内容、途径、手段等都与发展变化了的实际难相适应,影响了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和内化。endprint
(三)德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道德素养时, 基本上都是采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课开卷考试的分数作为本门课 程的最终成 绩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里基本上没有具有可操作性 的其他各种立体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也 流于形式,未能形成科学的综合量化标准,绝大部分院校局限于对职业道德课某 些问题的考 查及对学 生们书本知识点的认知和 情感的表达方式等抽象评价,局限于在理论层次定 格学生道德修养 以及前职业 阶段的职业道德认知 。
总之,当前传统的高职课程体系中,德育工作表现为“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养成;重共性、轻个性。其结果是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差,学生厌学,教师难教。
二、基于职业标准高职课程体系中德育课的设计与实施
(一)抓好德育课课堂教学,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中
1、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对德育课进行分解,突出层次性、渐进性和过程性。高职德育课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品德形成规律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将德育目标、内容分解到高职教育的全部教育过程中,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具体说来可以将德育课课程总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主题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全程设置“思品课”,每一年设定为一个阶段,每一阶段确定一个德育目标,每一阶段再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专题,内容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2、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 贴近职业、 贴近社会 ,注重实践教育、 体验教育、 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 实效性和时代感 。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和无私奉献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道职业德理想;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例如, 案例教学法,即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引入一些典型的职业道德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向学生提供真实的价值冲突情境下具体的职业道德体验, 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职业道德精神, 内化职业道德规范, 塑造职业道德品格的目的,还可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3、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其它各门课程之中。专业课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渠道. 专业教师要把专业知识、 技能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在向学生传授知识、 技能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本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行业的职业理想、 职业要求、 职业纪律等 ,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重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 ,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 其它课程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 ,充分发掘职业德育因素 ,有机地渗透职业德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 职业意识、 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
(二)与企业、行业合作,做好实践环节的品德培养
将德育工作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生产实习的全过程中,符合品德养成规律。在企业与生产的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源自生产与生活第一线的道德要求 。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养成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实境工作与体验中,將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升华为自觉的行动,形成比较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因此,“ 加 强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环节 , 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生产现场活动密切结合职业活动中涉及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确保职业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之间是一 个有机整体,不容分割,否则,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不能发挥应有效力,职业道德规范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 ”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1、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政治立场、 品德修养、 敬业精神、 治学态度和行为举止, 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 最强烈的影响. 学校必须以师德、 师风建设为切入点, 建设一支符合德育工作要求的教师队伍, 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其更加适应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教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 以亲情和爱心关心学生, 以文明的行为举止等人格力量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 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 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 形成一种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可以保证在专业教学方面能够更深入体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 知;另一方面,发挥来自企业与第一线行业的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榜样示范作用, 起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双 重教育方式,确保 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同步发展 。
三、余论
高职德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程体系内,课程体系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课程体系外的影响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巩固甚至扩大德育工作成果。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增强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突出学风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的内在质量;要重视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入 ,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 ,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积极探索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令海. 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J] . 教育与职业: 理论版,2007( 20) :60 - 61 .
[2] 陈辉林.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 .现代商贸工业,2010(6):226-227.
[3] 于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9):96-98.
作者简介:
邹晓慧,女,1978年3月2日,大连职工大学经济管理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饭店与餐饮管理.
本文是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一般课题JG14EB061)阶段性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