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彬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施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现代学徒制的形成发展、先进经验的借鉴、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初步思路,期待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宣传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借鉴经验;改革现状;推进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9.2
一、现代学徒制的形成、发展和借鉴
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社会工业化、信息化、自动化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对员工职业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决策和分析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更高要求的产物。它超越传统教育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界限,从更高层面对校企合作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使传统的精细化、机械化的岗位从属劳动被整体化、灵活性的以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代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各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大趋势。
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高度情境性环境中通过实作感知和领会职业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学校教育出现前人类知识技能传承的主要方法。18世纪世界工业革命开始后,学校教育逐渐取代了学徒制。直到1883年,瑞士对当时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英国进行研究并参照法国行业教育的经验,提出了新型学徒制的概念。后来德国将其发展为著名的“双元制”,“双元制”是一种承接历史并较好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学徒制度。德国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对学徒制的重新思考。丹麦、瑞士和奥地利等国采用不同于德国的合作式的双元体制,按照统一的法律对企业和学校进行管理,特别是瑞士的“参与式”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澳大利亚从上世纪末开始建立现代学徒制,并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职业教育强国。
英、美、加拿大都建有现代学徒制度,但均没有像上述国家那样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缺少关注和社会缺乏支持。英美在反思制造业衰退时均将其现代学徒制发展不利作为一个主要原因。作为纠正,英国对学徒制的投入从2007年的7亿英镑增至2010年的13亿英镑,学徒数量也大大增加,2010年至2011年全英学徒为457200人,比上一年增长63.5%。近几年北美学徒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原因是雇主需要高素质员工,并希望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正是因为学徒制降低了普通教育辍学率和青年失业率,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从而也极大调动了政府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发展得好的国家,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均有更强的竞争力。【1】
我国学徒制的发展轨迹与其他国家大同小异,只是时间的长短与先后的差异而已。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取代传统学徒制的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确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初级技能型劳动者,但企業与学校的脱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等弊端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11日举行的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了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举措。他指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事关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机不可失且刻不容缓。【2】
二、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教育更是要首当其冲。为此我们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塔台、校企唱戏”的战略思维理念,用科学的立法手段和政策舆论的导向在全社会确立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职业教育作为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有数据表明:一个15岁以上的英国公民一生大概要经历13份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当今社会一技傍身并非能一劳永逸,所以个人的前途在于顺应变革不断学习,而为公民提供继续学习和深度提高的机会和途径,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是国家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指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咬住“双高中”目标不动摇,要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档迈进,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换代,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这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理论终身教授贝尔特拉姆舍弗尔德也建议,应当在发展过程中培育出本国具有世界先进竞争力的行业,只有这样才能支撑积极的长久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对象不仅是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均可),还可利用因效益不好而停产、待产、任务不足或面临破产的企业场所,逐步打破年龄限制吸引更多有志继续深造提高的待业、失业、转岗的员工(蓝领、农民工也可)进行再就业培训,创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工学交替、工学交流的技能切磋的终身学习型社会氛围,为受教育者开辟更为广阔的学习提升和从业选择的空间,创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型继续教育社会。近年来虽然有许多校企合作或再就业岗位培训,但大都流于形式而成为走过场,缺乏实质性的突破,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究其原因多是培训侧重理论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时间相对短促,内容缺乏深度不能满足市场和学员的需要;目前职业教育整体资源匮乏,力量薄弱,结构布局不合理,很多学校在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职业劳动者薪酬及待遇相对偏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或导致人才流失;职业教育中对人格素质的养成、价值观念的塑造均有所欠缺和不足。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快,农业富余人口的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只能并且必须依靠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进步来实现,所以各级政府要以“时不我待”“势在必行”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世界发展潮流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为导向,全力推进教育领域的实质性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虽然“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50亿资金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但是投入资金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加剧,利用率不高造成重复浪费。今后各地政府不仅要从本地区的实际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还要重新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开辟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就业资格准入制和推进进修改行机制,激发每个人自我深造、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职业教育拨款要统筹监督,集中使用,逐步实现免费的职业教育,从而吸引有兴趣有进取心的人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继续深造和施展才华,为打造“终身制”学习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endprint
三、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德国是目前世界上具有最健全的经济体制的国家之一,国家成立了工会、雇主协会和国家公务员代表各占1/3的各级劳动局,负责为工人提供优质培训服务,促进职工职业能力的发展。向工人介绍劳动岗位,提供职业咨询和教育,组织工人进修和改行培训,在改行培训期间,劳动局要为进修和改行的培训员工提供无偿无息的补助贷款、生活费,是一个真正为职工服务的组织。当今职业教育强国澳大利亚政府则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运营,采用商业化拨款模式,即根据学徒人数,开设课程数量与培训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拨款。无论是德国的法律保障还是澳大利亚的政府拨款都是国家层面规则的设立和政策的保障。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借鉴国外经验,探索自我发展模式,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3】
为此,建议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健全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我们这个传统的唯政策马首是瞻,行政自上而下贯彻的国度里,制度的建设、实施、监管、完善都是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因素。此外,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可以参照“慕课”(MOOC)等新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改变未来教育方式和人才评价标准。这些利用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实施大规模的网络开放教育,使希望接受继续教育的人群能以极低的成本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学到自已感兴趣和需要的知识,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为高技能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搭建广阔而持久的平台。
有了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和支持,作为现代学徒制度实施教育的两大主体----学校和企业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群策群力携手开创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随后各省市、各地区的部分职业院校开始了探索实践,开展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校企联合培养的试点工作。出现了比如“名师进学校,学生进企业”、“大师、名师工作室”、“能工巧匠进课堂”、“技术能手工作室”等模式促进校企走向融合,但是目前从试点的情况来看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和尴尬亟待解决,诸如政策资金无保障机制、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师资缺乏、教学质量不高、实习效果差、就业稳定性差,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积极性,校企真正融合困难重重。不可否认在现代学徒制建设中必须着力加强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让企业注资参与办学,夯实产教融合的发展基础。目前发达国家将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设有专门机构并支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所以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扶持至关重要,没有政策法律和资金资源的保障,单靠企业和学校的是很难完成的。
总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缺乏吸引力和企业遭遇的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發展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我们能把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真正做成做好,那么就会培养出一大批有技术、能适应转型升级变化的高级技术工人和成熟工匠,从而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值得高兴的是现在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个地方都已经开始发力助力职业技能教育:2015年国家继续执行农村孩子读中等职业学校以上职业院校免学费的政策;从今年起到2020年,国家还将全部由财政补贴培训700万人次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和拟转移就业劳动者;帮助300万人次在岗农民提升技能;为100万人次有创业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最为集中的东莞,当地政府在推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让产业工人转型升级。东莞投资70多亿建起了全国首屈一指的职教城,教学方式完全和德国接轨。而在制造业发达的天津则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将从今年起,在三年内投资34亿元,培训120万技能人才。通过这项计划,天津市将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给予培训费补贴,对承担鉴定任务的鉴定机构给予鉴定费补贴,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给予培训津贴、生活费补贴和实习补贴。这也意味着,劳动者在天津接受技能培训不仅免费,取得相应的资格后还能挣钱。【4】
由此可见现在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校企双方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携手通力合作不断追踪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在培养过程中遵循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来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实施课程管控和绩效评价,从而创建一个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受教育者拥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充分挖掘出人的内在潜力和无限创造力,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和技术上的支持,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和积累宝贵的经验。届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不懈努力,一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必将逐渐呈现出美好的前景,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4-05-12《现代学徒制的复兴》
【2】中国新闻网2014-02-27《李克强主持国务院会议 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3】新浪网-新浪财经2015-01-25
【4】央视新闻2015-05-14《工匠缺乏:中国制造转型之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