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重建研究

2017-09-27 12:34文晓琴
大学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

文晓琴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弘扬道德的重要场所,其核心价值观应牢牢定位于:“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新的时代,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因此如何用传统文化重塑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展示高校图书馆的魅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从重建高校图书馆员道德观和价值观、重构高校图书的服务理念和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价值观重建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091-03

曾几何时,大学一直被人们誉为“象牙塔”。“象牙”代表着洁白、高贵、神圣、坚韧的品质,“塔”则具有宗教的神秘性内涵。这说明大学是以探求高深知识为根基的地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句镌刻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石壁上的名言,早已伴随着高校图书馆走过了数百年的风雨历程。北大前任校长王恩哥曾勉励学生:一生要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也就是提醒学生要通过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让人生的价值不断升华。

然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重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等问题,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图书馆的发展已有4000年的历史,古巴比伦神庙中胶泥板上的记载,成为全球图书馆的雏形。国内图书馆当初被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等,直到19世纪末,“图书馆”这一概念才从日本传到我国。

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实课题和热点话题,尽管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西方图书馆学者认为,早期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于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衍生出了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等核心价值理念。

2006年前后,我国图书馆学界在广泛讨论后,形成了图书馆核心价值范畴:A.平等获取;B.尊重读者隐私;C.民主;D.多样性;E.教育及终身学习;F.知识自由;G.公共利益;H.专业性;I.保存;J.服务;K.社会责任。

尽管如此,《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送审稿)》,以及国内目前已发布的十几部地方图书馆法规和行政规章,都没有能够进一步明确图书馆核心价值。

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宏观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和推进,尤其是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和谐发展理念下,高校图书馆逐步确立了开放、平等、公益、服务等基本原则。

综合起来,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在于:“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这一回答,比较科学地解决了图书馆为谁而存在以及靠什么方式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只有牢固树立“读者至上”的意识,才能够为读者提供公开、平等、全面、自由、开放、共享的服务;另一方面,只有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才能将人类所创造的优秀精神文明成果高效、快捷、便利地提供给各类不同需求的读者。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为何要重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此,只有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内容、形式、资源、制度等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演变规律,才能对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准确定位。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各方合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出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對真善美社会生活的追求。图书馆是一个搜集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保管、整理、传播、使用以发挥其价值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社会层面来讲,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恰好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从个人层面来讲,图书馆员只有牢固树立服务读者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诚信、敬业、友善。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在图书管理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衡。时下,高校图书馆员既不能以管理者自居,端起架子,又不能局限于服务者的角色,疏于管理,应该既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式,注入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创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才能够维护好与读者联系的精神纽带。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中或口头上。只有让全体馆员时刻做到知与行统一、说与做统一,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建关键还在于落实,在于如何在服务中得以切实践行。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搜集社会中的文献资料资源,并进行广泛传播的先进文化阵地。它所提供的服务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能为读者提供最快、最广、最好的文献阅读及查询等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完全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而是一个带有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单位。对于高校图书馆员来说,服务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各级馆员应该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讲究无私奉献,真诚地为每一位用户做好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在服务礼仪、服务理念上要不断提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endprint

(二)顺应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的需要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似是而非的未来预测,正在淆乱图书馆的使命,模糊图书馆的价值。在这样的时代,图书馆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目前,图书馆之所以没有被谷歌等取代,关键在于拥有互联网无法替代的独特学术资源、文化资源、空间资源和社会资源,这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的神圣使命。

但是,有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开放存取运动正在迅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馆将不再是信息中心,最明显的莫过于时下业已兴起的“微服务”运动。

所谓“微服务”是指伴随微时代的到来,借助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应用平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展现个性化自我,服务于差异化用户的方式。比如说将微信公众平台嵌入高校图书馆服务应用,实现馆藏图书续借、预借、查询等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微服务”。

时下,高校图书馆要从既往只重视“实体化馆藏”向构建“虚实结合馆藏”转变,要从单纯的偏重“文献资源”向倚重“数字资源”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库,并加大信息流转的速度。

(三)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变迁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网络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越来越多地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工具,图书馆已不再是人类唯一的知识集散地,且逐年被边缘化,《2015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就写道:“可以预见,高校图书馆将会独自消亡,其作为高校心脏的作用也将被遗忘。”

时下的大学生,早已摆脱了既往“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阅读时间自然减少。加之由于师生早已习惯从网上获取信息,不在乎图书馆有多少自有资源,只在乎图书馆能有多少资源能提供给自己。面对纸质媒体向电子化媒体转化的严峻现实,高校图书馆只有直面威胁,迎难而上,勇敢变革,才能做到主动寻找用户、聚拢用户、惠及用户。

(四)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图书馆建设中,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三严三实”教育的全面推进,作风建设成为时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各级管理人员既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要谋事、创业、做人皆实。

首先,要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是否乐于工作,只有乐于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自我认同感。

其次,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如果个人的价值与组织的价值观不一致,不是集体受损,就是个人受挫。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通过自我调节培养新的价值观。

再次,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时下,高校图书馆员队伍中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人员为数不多,为更好适应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必须尽力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水平,这样才能打破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

三、在傳统文化视角下如何重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图书馆管理中,用中华民族的精髓去影响当代青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文治”之功和“教化”之力,把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功能发挥到极致,使图书馆教书育人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一)用传统文化的修身要求重建高校图书馆员道德观

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文化修养、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是打造现代图书馆服务团队的根本与基石。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行为规范值得借鉴。《论语·学而》倡导“吾日三省吾身”。这就要求广大馆员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提高服务技能,才能胜任知识社会所赋予的职责。《论语·宪问》中有“修己以安人”之说,对于图书馆人来说,不断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二)用传统文化的人本理念重建高校图书馆员的测评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由来已久,并成为时代发展的标志性财富得以传承。《周书》有“人为万物之灵”的描述,《汉书》有“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崇尚,《礼记》有“人者,天地之心也”的阐述。可见“以人为本”已成为一种普世价值。现代行为理论研究表明,人的行动来自于动机,动机又受价值和情感影响,情感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尊重。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做到“科学评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

(三)用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重建高校图书馆员的价值观

首先,重构高校图书馆员自我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求善”,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生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价值观。历经数千年的文化沿革,这种思想早已深深融合于我们民族性格之中。对于图书馆人来说,如果我们能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自觉,在工作中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协调好“义”与“利”的关系,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调整好工作心态,摆正位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让读者满意。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读者的权利不可侵犯”等都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人权宣言”。要求图书馆以博爱精神关爱每一个读者,尊重每一个读者,坚决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当然,高校图书馆的平等原则,至少还包括:读者平等享有阅读的权利、平等享有人格不受侵犯的权利、平等享有咨询问题的权利、平等享有接受服务的权利、平等享有服务效果评价的权利等。

(四)用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重建高校图书馆员的服务观

孔子崇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大学》推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条件,而修身是为了齐家,齐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可见,古人都推崇创新。因此,只有进行服务的全面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服务是一种品牌,涵盖了服务的理念、内容、方式等多方面内容。日本图书馆提供的无微不至的服务和美国图书馆开展的全面开放服务、上海图书馆的导入CS(客户满意)管理等,都可称之为具有品牌效应的服务。

时下,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以往单一的馆藏文献的外借与内阅服务模式,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如信息推送、知识发现、网络呼叫、智能代理等服务。这些服务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能够提供全新的个性化服务,有强化图书馆服务的能力。

总之,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方方面面。为此,首先,要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文化修养、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这是打造现代图书馆服务团队的根本与基石; 其次,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做到“科学评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再次,要让每一位图书馆员协调好“义”与“利”的关系,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最后,要在服务的理念、内容、方式上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广大读者在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同时,也有能力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蒋永福.人文图书馆学五定律[J].图书情报工作,2002(11).

[2] 邵国莉.高校图书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图书馆学刊,2012(12).

[3] 刘怀兰.图书馆的微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9).

[4] 刘洵,刘沛,杨柳,赵凯慧.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流转变革新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5(9).

[5] 卢笑明.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6).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