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聪颖
摘要: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文章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运输规划”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并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职业能力需求;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法
G71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现有的2500所高等院校中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要重视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重视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的职业能力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狭义而言,则指某人能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的“运输规划”课程为例,尝试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情境,使学生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分析职业能力需求
对交通运输规划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相关调查表明,企业对于交通工程师、规划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非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是指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主要通过学习专业知識、技术等获得[2],交通工程师、规划师的专业能力可细分为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能力、交通需求预测能力、交通运输规划能力、交通仿真软件应用能力四个专项能力;管理能力指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这几种能力的培养都要渗透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非专业素养一般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明确课程改革目标
“运输规划”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向及相关领域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紧密围绕社会和企业对交通运输规划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系统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
三、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运输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非专业职业素养三项职业能力设计如下:
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以上教学内容,“运输规划”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文献检索法、讨论法等,并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课程中心和现代化通讯工具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产品[3]。项目教学法在“运输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①项目设计阶段:教师以某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项目为背景,结合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需求对项目进行再设计,将培养各项专业能力的教学内容又进一步细分为二十项具体的任务;
②项目准备阶段:教师提出交通运输规划项目的目的和项目要求,传授与项目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项目完成的方法,讲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共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项目要求及了解着手点;
③项目计划阶段:学生以小组方式寻找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
④项目决策阶段:学生在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讨论并决策最终实施的计划方案;
⑤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根据最终确定的计划方案完成各个项目任务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深入分析目前交通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技术规定,做出合理的规划,并作好实施过程的相关文字记录;
⑥项目评价阶段:由各小组做好PPT,派代表进行项目实施的整体展示,再由各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体评定,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五、结论
为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职业能力需求的交通运输规划人才,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课程改革完成后力争实现课程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学习过程与项目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内容与项目任务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新民.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7):27-30
[2] 王贵珍,李红立,游普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探讨《公路施工技术》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2(6):166-167
[3]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 2008(11):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