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梅
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探索活动。合理地选择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指导预习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運用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一般以某一种学习方法为主,辅以其他。这样的预习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一、通读内容,圈画要点
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它不是对教材走马观花、草草走过场而已,而是要求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研读。遇到概念,则要求画出重要字句、关键所在,然后说出理由,也可布置一些简单的填空和运用。如是计算,则要求了解计算原理、计算法则,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试做简单的练习题。遇到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可以在课上进行提问,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在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就画、圈了以下内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细读例题,初步理解
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消化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列举事例,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实际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本属性在大脑中的反应,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它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自己学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形象理解概念。例如预习“三角形分类”时,学生各自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直观记忆深刻;预习“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完成“摆一摆”实验并把结果填入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2.动手实践,感受数学
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可以指导学生用小的正方体进行操作练习,增加对可能性的感性认识。再如“三角形的面积”中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中有较为明确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摆一摆、算一算、想一想,对比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更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公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3.抓住重点,尝试解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一部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要指导学生预习这种内容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分析。
例如:“王大伯今年收获了2.4吨苹果,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其余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如果分等级出售,一级苹果每千克为2.4元,二级苹果每千克为1.6元;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每千克为1.8元。怎样出售比较合适?”其中词语:“一半以上”和“其余”。这两个关键词揭示了题目的主旨,是全题的核心点。抓住了这两个词,就是抓住了这道题目的关键。预习时,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这两个词,摸清题目的意图。
4.巧用对比,分析关系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某城市自来水收费是这样规定的: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内(含15吨)按1.8元一吨收费,超过15吨的,超过部分按3元一吨收费。小华家9月份交了45元水费,他家9月份用水多少吨?”还可以联想到电费、燃气费、停车费等的计算方法。指导预习时,以一题带一组。先以一题为例,揭示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规律性知识,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然后依照第一题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再如预习“比和比例”时,可以指导学生将解比例与解方程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三、精读难点,思考疑点
这也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利于以后自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很多。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我们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