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芳
摘要: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成了语文教师面对的新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改;教学经验
一、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二、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学生的丰富情感要不被架空,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就不可忽视。通过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与揣摩,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学生在咀嚼、品味、推敲语言文字的同时,人文因素便会潜移默化地浸染其思想、情操,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一重要内容。与教学过程结合就是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师应抓住课改和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机,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应成为德育渗透、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语文教科书所选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典范。学生不仅要掌握其语言表达的艺术,还要领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美,品味作品的思想意蕴及其对认识生活、教育今人和陶冶性情方面的作用,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形成真、善、美价值观的人生态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学生在语文知识增长的同时,健全的人格也随着提升。
三、采用激励教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激励法教学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激励,可以带给学生成就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加大学习动力。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对于成长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如果学生在教师的赞扬下学习,那学生对学习会越来越有兴趣,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學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但是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批评和斥责中学习的话,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甚者还有厌恶的情绪。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或回答应给以大力的鼓励,肯定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和猜测,如果学生的思维有偏差,教师也不要持否定态度,而是要进行巧妙的转化,或者进行婉转的改正,但是首先都应该肯定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磨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有勇于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课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余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增强学生的自信。
四、注重课后反思,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学设计上的思考,还要有教学后的反思。教后反思是教师课后的认真总结,把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足,疏漏之处或本节课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反馈于下一节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教法、学法,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写好教后反思,也有利实现创新教育。教师若能对自己上的每节课都来反思,如反思环节设计、语言启发性、对某生的态度、学生提出某个问题、教师给出解答是否正确、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很好地记录分析原因,作为下次上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来指导所上的每一节课。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就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
五、加强语文学科的科学方法教育
现代教学论认为:基本科学方法教育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途径。语文学科的科学方法教育,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做到。
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方法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语文学科研究方法,不能脱离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对现代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像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要完成上述任务离不开课文,而具体课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在客观上都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方法教育。
2.充分发挥语文知识本身的方法教育作用。语文知识和方法、思路是水乳相融的。比如记叙文的写作要素:记叙的方法和和线索,记叙的中心和材料,记叙的人称和顺序,记叙中的描写和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中的联想和想象等等,都融于具体的课文中。因此,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挖掘知识本身的方法,并揭示给学生,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使之迅速转化为学生应用或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