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玉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自主性阅读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语文教学效果不佳,进而指出语文课堂应给予自主性阅读重要地位,并多方面论证自主性阅读教学在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素质培养
语文教学的灵魂应在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决定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阅读。但是,目前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方面恰恰做得还不好。在我们语文教师已经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的各种各样弊端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还是表现在阅读方面,尤其是自主性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语文老师对自己如何讲考虑得越来越多,对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却考虑得越来越少;课堂上教师讲得多,让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时间少。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繁琐的肢解和频繁的分析占去了。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已习惯于对课文条分缕析,习惯于层层解剖,已完全成为表演者,学生则成为观众。其实,我们也经常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实实在在去考虑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就是不愿意多留给学生一点时间,放手让学生去阅读。
这是为什么呢?一,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二,教师对学生起好心。
“不放心”是教师认为学生没有那个水平去自己阅读;“起好心”是教师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介绍给学生,把每一篇作品的丰富内涵都通过口授传授给学生。加之我们长期以来受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即评价一个语文教师上课的优劣,主要的是看他会不会讲,讲得怎么样,会不会分析(实际上是会不会表演),所以就更加助长了教师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对“讲”和“析”的精心设计上。于是“讲”和“析”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以讲为主、讲练结合”就成了语文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中充当着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哪里还有什么创造性,又如何去培养创新人才?不让学生去创造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怎么能不失败?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地向学生分析讲解着一篇课文,但讲台下的学生,大都百无聊赖甚至昏昏欲睡,有的还偷偷耍手机。于是乎,我们的语文教师一方面不断地埋怨,说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质太差。一方面认为自己可能讲得还不够精彩,不热闹,学生才不感兴趣,因此就在讲的方面再下苦功夫,更加注重如何进一步大讲、特讲,以求得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的效果。由此也就形成学生对语文课更加不感兴趣的恶性循环怪圈,最终导致语文教学更加失败,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愈发显得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从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这一现象的表象上去做文章,而应穷究其底里,从自己对待语文教学的观念、方法上去找深层次的内因。
就目前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笔者认为是我们语文教师重新认真审视自己教学、审视自己教学方式的时候了。我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反思反思,我们是在怎样对待学生的阅读,我们是在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语文老师对阅读认识很清楚了吗?
阅读,是学习文化科学的前提,是最基本的重要功夫,自主性阅读尤其如此。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很强的阅读能力,并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阅读,才能深入地理解作品,透彻地了解知识,也才能为作文打下基础。“读经而已,则不足知经。”“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多读熟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我们应加以运用和发展。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是靠我们语文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事实上,任何一部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以后,作家就蕴藏起来了,许多信息也被弱化了,但作品的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因而,任何读者都不可能穷尽其所表达的意义。既然如此我们语文老师为什么非得去将它的内涵全部挖出来呢?为什么不给自己,不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多一点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加以理解呢?
例如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欧?亨利的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他们的结尾都是在高潮阶段戛然而止。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正因为缺了后四十回才留下了说不清的谜团,它们都给广大读者留下了二度创造空间。读者可以在原有文本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发挥无限想象的创造,从而不仅在头脑中能展现一幅幅创新的画面,也能使自己的独立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培养与锻炼。
一切杰出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是体现生命流程的作品。对学生来说,就得通过自己的阅读过程钻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取其中的智慧。但由于学生个人的阅读能力、生活经验、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的差异,对阅读生命流程的体验也就会大不相同。优秀的读者能够在与作家的生命流程的对话中得以不断提升,并且会使自己阅读空间无限扩展,为自己的继续体验做条件准备。反之,弱一些的读者对阅读空间拓展的就会少一些,因而自己的情感、感知力都不可能在阅读作家作品的生命流程中得以迅猛提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不可以对学生宽容一些,让学生之间存在这种差异性,让他们与教师之间也存在这种差异性,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呢?为什么非得让学生和教师对一篇作品要统一认识、统一看法呢?难道统一的答案比发展学生的思维更重要吗?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更有用吗?
阅读的空间实际上是开放的、包容的,它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可能拓展性,读者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也可以从那个角度理解或体验,并不能固定和限制阅读的空间范围。既如此,我们语文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开放的、自由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自在地去阅读、开心地去创造呢?
就目前的語文教学来说,多数教师还是把知识技能的传递放在重要位置上,教学着力点放在让学生如何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掌握现有的语文知识上,而对于发展学生运用阅读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该是我们彻底转变观念的时候了!近些年来,全国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注重改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参与、探究和愉快的学习体验,重视多种信息资源手段的利用,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这些方面勇敢而坚定地走在前头。在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去自由享受“原滋原味”的“绿色文本”。
作为身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实践,切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学好语文、学活语文。我们憧憬着那一天,学生愿意学习语文,乐于学习语文,善于学习语文,这将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美丽春天。
参考文献:
[1]张贤妹 《浅谈语文的自主性阅读》 《时代教育》
[2]王安石 《答曾子固书》
[3]《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