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鹏飞
摘要:科学拓展性课程是基于基础课程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研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拓展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一门精彩而富于意义的科学拓展性课程需要精心的设计,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方式进行授课。本文主要争对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践和注意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科学;拓展课程;开发;实践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很多国家和地区着手展开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并将其视为课程改革和发展的DNA,以此来进行教育和课程改革。我国于2014年3月正式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发布,中国学生发展和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在各所初中遍地开花,教学成果卓著。拓展课程开设的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研学、秋游等形式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利用身边的某一现象就行实验探究可以培养他们严密的逻辑能力。利用课余时间以及空间开展教学活动,从某种层面来说,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1]。
科学拓展性课程是对基础型课程的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知识储备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拓展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可以去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合作、分享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所以,一门好的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对于科学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充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拓宽知识面,在课前备好一堂精彩而富于内涵的科学拓展课。因此,本论文着重于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一些课程开发的参考意见。
二、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方向
1.根植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理念课程,是构建学校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2],所以学校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应尽量结合本校文化特征,有利于学校科学文化的深入与传播。例如某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该校所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则是以“创新”为主题,更多倾向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运用所给的资料或者器材去解决问题,经过长期的学习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对课本上的内容加以拓展
1)知识性拓展。学生的知识来自于课堂的教学,但是书本所展现的内容有限,并且课时也较为紧凑,所以可以将较为有趣、实用的内容通过拓展课的形式进行延伸。知识性拓展課程的内容以书本所学知识为基础,再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例如CuO和稀H2SO4混合后,在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CuO和稀H2SO4的比例不同时,加入NaOH会发生不同的现象,因此为了加深对这个反应原理的理解,可以设计一堂“氧化铜和稀硫酸混合废液成分检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解释,最后将结果通过图像表示出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和图像理解,使学生对H2SO4+2NaOH=Na2SO4+2H2O和CuSO4+2NaOH=Na2SO4+Cu(OH)2↓两个反应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能通过图像知道不同阶段的溶质是不同的,若想再提高难度,则可以增加“计算废液中CuSO4的质量”的问题。
2)思维方式拓展。在科学的学习中,逻辑和创新思维的建立十分重要,这也是当代学生所欠缺的一种能力,所以在科学拓展课中也可以将思维方式的训练作为设计的方向。例如以“密度”为主题,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如何测量一个广口瓶玻璃的密度?
(2)如果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如何测量这种玻璃的密度?
(3)分析原理:密度=质量/体积,质量可以通过天平进行测量。广口瓶玻璃体积=溢出水的体积=水的质量/水的密度。
(4)仅用该广口瓶、水和天平能否测出某液的密度?(讨论方案)
(5)知识应用: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测出牛奶的密度。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讨论方案的思维方式训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将自己的思维打开,不固定在“要测量密度必须用到天平和量筒”的思维中,懂得用替代法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一定的提高。
3.生活问题中获取拓展内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细心发现,大到衣食住行,小到柴米油盐都蕴含着科学知识。而且生活中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一堂以“鸡蛋”为主题的科学拓展性课程,该课程主要围绕鸡蛋这个主题进行实验,从不同的实验中分析原理,同时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该课主要为以下几个环节:
(1)如何分别熟鸡蛋、生鸡蛋?——惯性
(2)鸡蛋的结构并猜想其功能——解剖鸡蛋的方法
(3)利用空矿泉水瓶如何分离蛋清和蛋黄?——气压
(4)瓶吞鸡蛋——气体热胀冷缩和气压
(5)观察光在蛋清中是否沿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通过这5个小实验,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到了一起,使学生对鸡蛋中的科学更加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探索能力。在关注生活、个性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发展了创新意识,更具备了环保理念,安全意识,如《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对不同鞋底防滑效果比较的实验研究》。所以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并将其与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联系,即可开发出一堂精彩的拓展性课程。
4.课外拓展、课内展示社会的科技在进步,互联网的通信发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课外知识。教师可在课前一周布置课堂主题,设置任务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经过查找资料,并对找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上进行展示。不同的主题可采取不同展现方式,例如实验类的任务,可以采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而阅读类的内容则可以让学生采用ppt,或者列出提纲进行语言描述的方式。若对学生较为困难的任务,可以考虑动用家长的力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不同的科学知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endprint
三、拓展性课程实施的注意点
1.增强趣味性一个有趣的课程名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所以拓展性课程的名称设计同样也需要经过斟酌,不能给学生一种很无趣的感觉,有一点深度,同时也要有创新性,一个好的课程名更能吸引学生的选择。例如部分老师想讲解关于物理史的相关知识并直接取名为“物理史”,但是部分老师会取名为“课上听不到的传奇物理故事”,虽然之多加了一些形容词,但是会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不会显得太枯燥乏味。再例如一些关于水果电池的拓展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该名称简洁明了,但缺乏一些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这个我已经接触过,不需要再学习”的感觉,因此,若修改为“水果音乐会”,则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开设拓展性课程,旨在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若没有较为完整的拓展课程教学目标,会使学生较为迷惘所以只有先明确了设计该拓展课程的目的,拓展的内容才有意义。并且在这堂课中,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和“思维”。
3.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是一门涵盖物理、生物、化学、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课程,综合性较强,本课程还有实验、活动、探究等诸多学科特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应该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所以科学拓展性课程应该突出综合性和学科自身特点,不能一味地授予理论性知识,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探索、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在实践中获取真知。
4.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衔接拓展性课程的开展首先要对学习者的知识程度有较清晰的认识,拓展的内容应该增加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便于他们接受。若课程内容较为深奥,跨越学习者的思维逻辑和知识基础,容易使他们失去对课堂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者为七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拓展课上讲解关于“电路探索”的相关拓展内容,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学习吃力。若讲解“密度”相关内容的拓展,则较符合学生的知识情况。
5.知识内容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拓展性课程不是一门“课”,而是一门“课程”,所以不能简简单单以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为目标,而应该将“一类”知识以一定的层次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门完整的拓展性课程,让学习者在这“一类”知识中获得“质的提升”。因此,在设计一门科学拓展课程时应注意知识的递进性与层次性,并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课程。例如不同实验之间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或者可运用同一件物品关联不同实验,使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层次。
四、科学拓展性课程实施的挑战
1.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拓展性课程对学生是能力的拓展,对老师更是综合素质的挑战。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教师都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有些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使得自身对课程的设计能力较为欠缺,这也是一些学校拓展课较难开展的原因之一。所以想要优化设计,必须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做起,多看书,查阅资料,真正建立起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一桶活水”,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予学生“一杯又一杯的好水”[3]。
2.学校基础设施的限制科学拓展课的设计一般以让学生动手為主,难免需要一些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满足要求,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教学,许多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易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所以在学校层面,应改进和完善实验室仪器以满足科学拓展课程的正常进行。
3.缺乏有效评价方式有效评价是促进学校有效实施拓展性课程的重要保障[4]。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学校缺乏一定的有效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
对于“教”的评价,部分学校采已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和学校评价(听课、检查教案、教学反馈)的方式相结合,但是这些方式无法较为客观地对一门拓展性课程进行评价,容易受主观影响,尤其是学生评价,所以评价的结果的可信度会受到影响。
对于“学”的评价,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进行评价,然而这些实践性的过程在评价中较为困难,较难制定一个系统的、有效的评价,这也是拓展性课程亟待解决的挑战之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拓展性课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学校的发展。所以一门精彩的科学拓展性课程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设计和开展拓展性课程时,要全面考虑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拓展的学习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发挥在其他学科获得的知识,在拓展性课程这个演练场中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余建辉. 探索利用初中科学课拓展学生知识内容的途径[J]. 教学实践.2016(9)
[2] 王志刚. 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征的拓展性[J].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科研论文选辑.2003(3)
[3] 林君秋. 优化学科整合,提高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效能[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
[4]马越朱,宏兰,严洁. 初中拓展性课程开发流程与管理优化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5):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