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知识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7-09-23 07:05姚乔榛范丽仙王重力
中学生物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初中生物

姚乔榛+范丽仙+王重力

摘 要 本研究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上,以急救措施为主题,尝试在普通初中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并实施,以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急救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笔者利用红十字会举办的“急救包使用训练”,在昆明市某中学开发了以急救措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1 课程目标

在急救措施校本课程中,根据学生所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水平,制定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① 正确理解常见急救措施所涉及的生物知识,能够树立相应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环境观等,并能认识到人体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② 能够掌握并运用常见的急救操作,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正确的急救方法。

③ 能够正确使用所给的急救工具,基于给定场景完成急救操作,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和方法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④ 认同急救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形成珍爱生命和健康生活的态度,体会急救的价值和意义,提高社会责任感,并能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

根据“基于生物学知识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原则及策略,笔者确定了该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共包括六章十七节内容。具体内容与授课安排见表1。

3 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具有检验和改进课程两方面的作用。客观、准确的评价体系可以促使开发者不断完善课程开发的方案,使校本课程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3.1 对课程本身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应从课程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的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由学校领导、教务处科研人员及若干生物备课组成员组成评审小组,对课程本身进行综合评定。

对实施过程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由初中生物组的教师和年级主任组成听课小组,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评价。

3.2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将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① 对学生进行学业测试即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通过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得出学生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系下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等方面的水平变化;②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的评价,分别占课堂表现的20%、30%和50%,从而得出总的表现分,反映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下的水平变化;③ 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收获进行评价,主要形式包括问卷、访谈和学习成果汇报等,这部分内容不打分,通过相关汇报图片,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了解其学习阶段的收获和需求,得出学生在社会责任素养下的水平变化,从而为校本课程的改进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4 结果

通过在普通初中实施基于生物学知识的急救措施校本课程,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1) 学生通过该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即本课程能够以社会和生活为基础,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急救措施的课程特点和育人价值。

学习过基于生物学知识的急救措施校本课程后,学生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都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

通过实验班的前后测成绩分析结果可知,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2.82分,并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1,置信区间为95%,说明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学习成绩有了极为显著的提高,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中生命观念素养所要求学生达到的水平。

学生在做测试题时,不仅要仔细阅读题目所给定的情景,而且要身临其境地分析解决问题。由前后测成绩对比可知,学习该课程提高了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解决给定突发状况的能力,为学生理性对待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对比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表,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不论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且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学习策略。

学习完本课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能够认同急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珍爱生命和健康生活的态度,体会急救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课程目标中社会责任所规定的水平。

(2) 本课程的学科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急救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课程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與急救课程态度有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实验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急救课堂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参与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急救课程的内容从学生需求出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自己置身于教师给定的突发情景中,根据已有的急救知识配合同伴努力完成任务,每完成一种动作技能,学生就获得一份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兴趣。

(3) 本课程在课堂中展开的讨论问题,均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将学生引入“两难”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般的教学活动大多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朝着标准答案的方向思考,而基于生物学知识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课程在课堂中讨论的问题,一般都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其积极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带入一种“两难”的情景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endprint

(4) 本课程通过“模拟器”训练将专家系统转移到学生头脑中,教师将连续操作过程用分步骤讲解,有利于学生较快较为准确地掌握操作技能。

模拟器是技能训练中使用的具有相似特征的替代品,是训练技能的有效教学仪器。在急救措施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状况。然而在训练时又没有真实的场景,所以使用模拟器十分必要,它可以显示突发状况的所有征兆,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场景。教师通过模拟操作,将自己头脑中的专家系统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学习到教师的心智技能和处理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学习外伤包扎术时,“模拟器”就是学生本人,只不过没有真正受伤而已。

(5) 本课程内容的呈现,采用“活页”的讲义形式,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当场发放讲义,在保持学生新鲜感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笔者将课程内容以“独立活頁”的形式在每节上课前复印并发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可以保持学习的活力,有积极阅读和独立思考的动力。如在进行人体概述一节的教学时,笔者将印有人体结构模型图的讲义发给学生,让其先自行阅读随后将自己认为的关键内容划出并与同桌交换意见。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在阅读课程讲义时非常专心,积极主动性高。课后有学生反映这种当堂发放讲义的做法很有趣,并且能够提高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英国的学者就曾经按照上述思想,在课堂中为学生发放独立的“学习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讨论与反思

5.1 讨论

通过实施基于生物学知识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课程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

5.1.1 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

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只有实用有效,学生才会觉得学习知识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目标才会非常明确,这样便能直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5.1.2 课堂讨论以自由“辩论”为主

进行课堂讨论时,问题都应在教材中找不到直接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热烈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过去不愿意参与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良好的氛围从而慢慢愿意参与进来。如果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那么学生就不愿意动脑思考,找到答案就万事大吉,讨论只会流于形式,个别学生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交流。

5.1.3 教材以“活页”的形式呈现

传统的教材都是在学期起始统一发放给学生,每节课学生拿出相应的课本听教师讲解。这样学生对教材的新鲜感很难保持,课堂上对教材便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所以若将教材以“活页”的形式呈现,每节课上课前发放给学生,便能较好地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在自行阅读时提高效率,小组活动时促进交流,课堂讨论时活跃思维。

5.1.4 实际操作以教师分步骤演示为标准

现有的生物课堂如果涉及实验教学,一般是在实验室中完成。教师先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播放演示视频,自己动手操作学生观看,之后学生开始自行操作。这样做虽然能够节省教学时间,但是学生却很难把握每一步的操作要点。所以在进行急救课程的讲授时,笔者采用分步骤讲解的形式,将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分步骤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操作方法,熟练之后再进行连续操作,提高效率和课堂的科学性。

5.2 反思

在实施基于生物学知识的急救措施校本课程后,笔者认识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并反思如下。

5.2.1 完善小组建设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组织保证

课程开始前一节课,采用共同学习中的分组办法对全班学生进行随机合理的分组。如将学生分为8组,让学生进行1~8循环报数;结束后,报到相同数字的学生结为一组,并且进行组内分工和小组文化建设。这样既避免了传统的按座位分组的弊端,可以让彼此不熟悉的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变得熟悉,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同时还有利于班级的文化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

5.2.2 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

小组活动时,若气氛太过活跃,则会导致课堂纪律太乱,教师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和活动,甚至影响其他班级的课堂教学;若管得太严,则会导致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唯唯诺诺,课堂死气沉沉失去活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跟学生共同制定一些规则,让学生约束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巡视走动,同时注意教学技能的转换,让学生自我约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贵红.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J].中学生物教学,2016,(5):26-28.

[2] 姚乔榛,范丽仙,王重力.开发“生物学急救措施”校本课程——以“外伤包扎术”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32(7):59-61.

[3] 孟宪平.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3,(2):22-23.

[4] 张美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 李达.校本课程评价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初中生物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