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陈共生块,营造民间故事教学的共生场境

2017-09-23 04:42徐丽新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王母娘娘牛郎织女

徐丽新

民间故事在每个版本的教材中都彰显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它弥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于平实中熔铸着伟大和奇丽,表达着老百姓对真、善、美无限的向往与追求,听起来给人以温暖、感动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牛郎织女》主要讲述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相亲相爱,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可是后来王母娘娘把织女抓回天庭,并用玉簪划了一条天河隔开了他俩,最后两人只能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鹊桥相会。

对于这样富有生活气息,情节曲折凄美、人物形象鲜明的民间故事,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呢?

笔者基于学生的特点,顺应学段目标与编者意图,在共生理念的指引下,铺陈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下再分设几个递进的学生活动,从而试图在课堂上营造共生环境,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考

如下。

一、关注文本内容特征,感悟幸福内涵

民间故事的核心主题就是表现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幸福是人们永恒的精神家园。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压迫与贫穷之中,居无定所,双手布满了厚重的老茧,能过上相对稳定、舒适的生活,丰衣足食、子孙满堂,这就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大的幸福了。

而我们的学生身处现代化高科技时代,他们难以想象,生活没有休闲娱乐、游山玩水,成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劳作,怎么可以称为幸福的生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成年人庸俗地把拥有财富的多少看作生活幸福与否的重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真切体会民间故事里老百姓的幸福呢?

教学时,我先提炼出“幸福”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牛郎织女二人相爱后共同经营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明白:在古代农耕社会中,老百姓的幸福就是男耕女织的甜蜜劳作和拥有儿女双全的温馨家庭。再对比牛郎织女相识前后的生活,让学生感知理解:以前的牛郎孤苦伶仃,缺少关爱;婚前的织女虽然衣食无忧,但成天织布,困如笼中鸟。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幸福的生活还需有爱的支撑以及精神的自由。

(师课件出示板块活动一:

1.画一画: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牛郎和织女相识之前各自生活的句子,想想从中读出了什么?

2.说一说:对比这两人相识前后的生活,同桌间说说自己对幸福又有了怎样的感悟。)

这一板块将文本与学生勾连了起来,让学生沉浸在男女主人公的幸福生活之中,由浅入深地感受幸福的内涵,唤醒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深化为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学生们表达着这样的感悟——

生:幸福就是跟相爱的人天天在一起,白首不分离。

生:幸福就是儿女双全,一

家人相亲相爱。

生:幸福的生活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只要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拥有自由的生活就足够了。

这一板块活动的开展,学生明白了:民间故事是来自最底层的人民的心声,它寄托着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梦。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这样的板块铺陈也给即将跨入青春期的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萌发了他们以后寻找真正幸福的愿望。

二、关注文体表达特征,揭开创编密码

追溯民间故事的源头,你会发现,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有一个共性,他们流淌着共同的“血型”——在塑造人物时,都有强势一方,即反面人物;还有弱势一方,是正面人物。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就是这样来的。因此,民间故事里的人物普遍具有鲜明化、类型化的特点,即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特征非常鲜明。教学时,紧扣民间故事这一文体表达特征,通过对比品读,老牛和王母娘娘这两个人物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故事愈加生动化、生命化。

(師课件出示板块活动二:

在老牛和王母娘娘这两个形象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进行研究。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牛或王母娘娘,在相关语句旁简单批注。)

师:谁研究老牛?

生:这是一头善良、舍己为人的老牛。因为故事里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生:这还是一头知恩图报的老牛。因为牛郎对老牛很好。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所以这一天,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呀!”

师:多好的老牛啊!故事就是通过对老牛语言的描写,道出了老牛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牵挂!哪位同学研究的是王母

娘娘?

生: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我从这个“闯进”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气势汹汹,蛮横无理。

生:“狠狠一推”这个动作说明王母娘娘的心有多狠啊!两个孩子可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她怎么下得了手啊!

生:一个“拽”字,我觉得王母娘娘毫不留情,非常强势。

师:谁来读好这一段,读出王母娘娘这个人物鲜明的特点?

(生读)

师:透过王母娘娘细小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一个幸福的破坏者。而通过老牛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个幸福的成全者。一个坏人,一个好人,故事把他们放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生: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好人更好,坏人更坏。让我们更喜欢好人,更讨厌坏人。

师:民间故事就是表达了老百姓爱憎分明的情感。

(师板书:百姓情)

老百姓想让自己的愿望、理想打动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故事”这一媒介。而要让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必须仰赖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出场。民间故事就是通过对这一个个重要人物的生动刻画,在矛盾冲突中表达着独特的审美与追求。这一板块活动的教学紧紧扣住民间故事这一创编密码,通过幸福的成全者和破坏者的对比,抓住老牛的语言以及王母娘娘的动作描写,让学生明白民间故事之所以善恶分明,是因为它融入了老百姓爱憎分明的情感,并让学生把握了民间故事的叙述方式、表达方式。同时可以看出,在板块活动的驱动下,学生的交往维度也由单向转为多向,课堂上不时可见生生之间的步步生成与时时追问。

三、关注文体传播特征,激活言语实践

著名民间故事学家刘守华先生指出:“欣赏故事的快感来自故事的深层结构同人们心理结构的自然契合,使人们从故事中发现了自己,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民间故事是靠“讲述者”而活的。它是老百姓集体创作的一种口头叙事文学作品,它有别于一般的美文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寓意深刻的语句,语言清新平实、通俗易懂、浅显明了。口语化是它的一大显著特点。

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学生从头到尾完整地听一遍。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把握故事脉络,理解主要内容,渐渐由现有的言语境界进入文本特定的叙述境界。

接着让学生练讲故事,先让学生自己把故事开端、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讲一讲,力求把内容说清楚、讲完整。然后同桌或者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讲,尝试抓住一波三折的情节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把故事讲生动、讲有趣。再指名到台前讲,组织评价,教师点拨和提升。

最后让学生回到民间文学的故乡,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此处,将学生置于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引导他们口头创编故事,将他们获得的言语经验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民间故事语言的特点,又能把自己对于幸福人生的理解以及对正反人物的认识融入到自己创编的故事之中。因此,在讲故事这个环节,我特地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板块:

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小组内讲一讲,尽量用口头语言,如果能尝试使用方言就更棒了!

小组成员互评,评价标准:

★ 能将相会的幸福情景讲完整。

★★ 通过动作、语言等将相会的幸福情景讲生动。

★★★ 通过动作、语言等将相会的幸福情景讲生动,并且能使用口头语言甚至方言。

民间故事看上去虽然虚无缥缈,却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成为历久不衰的文化传承。这一板块尝试让学生用口语甚至是方言去讲,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特点,激活学生多样性的言语表达。学生在进行言语实践的同时也创设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课堂环境,使师生与故事、课堂,能够共享、共担、共生、共长。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母娘娘牛郎织女
今夜的天池
牛郎织女(下)
羊宏诗联二首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星空遐想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及分析
牛郎织女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