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实录及分析

2018-08-24 10:51李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王母娘娘牛郎牛郎织女

在实际教学中,都会生成或深或浅的教学冲突。当冲突产生后,我们教师要及时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艺术地处理,甚至可以放大这种冲突,使之成为学生的生长点,让学生语文素养、人格修养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创造一种充满智慧的课堂。

过程实录: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牛郎织女》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你认为王母娘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时,孩子们大都说“王母娘娘很残暴。”“王母娘娘很没有人性,不讲亲情。”“她心狠手辣。”“更加看出织妇的不嫌贫爱富。”……这些回答毫无悬念,都在我的预设之中,想着稍做点拨用几个词来概括她的特点,文中这个反面人物的形象及作用学生就理解了,这个环节圆满落幕。

但这时竟然有个学生起来说:“我觉得王母娘娘虽然是阻止了牛郎与织女见面。但她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天庭的秩序。如果所有的神仙都像织女那样私自下凡,和凡人成亲那不就天下大乱了?”他的话音刚落,下面响起了一阵喧哗声,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一时间教室里讨论声不绝于耳。这与我的预设,与其他孩子的回答形成了冲突,这种课堂上生成的冲突内容是课堂上不能回避的,而且这个回答虽然看似较全面地看待了人物,但与作品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价值观是有冲突的。在学生议论的同时,我也在飞速地思考着该如何处理这个“冲突”。我想既要教给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的特点,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

文本是最好的“证据”,于是,立即建议:再把文中描写王母娘娘神态、动作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揣摩。

我和学生在进行了进一步地深入探究后,学生从“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著织女,一起飞向天空。”“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等句子,再次深刻地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

而顺着那位学生的思路,也有学生说:“王母娘娘是伤害了织女,但可以理解,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是王母娘娘,站在她的角度,当然要维护天上法规。”

“王母娘娘捉拿并惩罚织女是大义灭亲,因为织女犯了天条。但她的态度太过粗暴,是不对的。我想,如果她能好好地说,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讨厌她了。”

“我觉得她的粗暴也更衬托了牛郎织女的善良与美好。”

“有了王母娘娘,故事就有了波折,我们才会想读。叫情节跌宕起伏。”

……

学生的再读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这个描写得特别形象的人物,连这样的反面人物的作用都在交流过程中自然理解呈现了。

不过瘾,我又将原本被忽略的原文结尾部分出示:“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孩子们,请你们默默读这段原文中叶老对王母娘娘的又一段描写,很遗憾,教材把它剪切掉了,我把它拿了上来,同学们再来看看,现在你又对王母娘娘怎么看?”

在孩子们读完后,对于人物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里面的王母娘娘也还是有善良的一面的,因为她觉得织女如果见不到牛郎以后会非常的伤心,所以她就破例的准许织女和牛郎每年见面一次,所以我觉得王母娘娘还是比较善良的。”“王母娘娘也是有人情味的。这样既维护天规,又让牛郎织女能见上一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是啊,在规则和自由之间,往往不能两全,但毕竟王母娘娘还让他们每年见上一次,这也是真实的人性里最美的儒雅的善良。

叶圣陶先生重新创作这则民间故事,除了延缓原本流传下来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也添加了更多人性化的内容。以前的封建统治者专横跋扈,欺压劳苦百姓,他们没有任何自由,所以他们的心中王母娘娘就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是没有人性的。但叶圣陶先生创作是在新社会,我们的生活更民主、自由,所以连王母娘娘都变得可爱起来。因此,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物时如果能探求文本背后的社会背景,那么对人物的分析也就更全面了。

问题分析:就这样,这么一个课堂上突发生成的“冲突”,经过孩子们对文本的再读,最终在自读自悟自辩中更深地全面地了解了人物,加深学习了人物分析的方法,也对于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样的自然,一切水到渠成。这于我、于孩子们不是一种莫大的收获吗?

李江,江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王母娘娘牛郎牛郎织女
今夜的天池
《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王母娘娘的烦心事
牛郎织女
星空遐想
牛郎织女渡鹊桥
善待意外
牛郎和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