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雨梅++徐金贵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儿童诗的情趣。
2.引导猜想,领略儿童诗的思维美。
3.倾听蜗牛心声,倾听万物心语,激发儿童创作热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感受走路“不算慢”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蜗牛图)
生:蜗牛。
师:提起蜗牛,你想到什么?
生: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儿。
生:蜗牛走路慢腾腾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组儿童诗,题目是——
(生齐读课题《蜗牛》)
师:诗中的蜗牛走路是怎样的速度呢?我们来看一看。
(师课件出示:一小时/走了五寸半)
生:一小时走了五寸半。
师:大家都笑了,一小时差不多有两节课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是让你在前面加个词语,你加什么?
(师课件出示:填一填: 的一小时)
生:漫长。
生:很长。
生:长长。
师:长长的一小时,蜗牛走了五寸半。“五寸半”有多长,你知道吗?
(生茫然)
师:(拿起讲台上的一支笔)告诉大家吧,“五寸半”大概有一支铅笔这么长。
(生笑着用手比划五寸半的长度)
师:蜗牛一小时走了五寸半,这个速度你觉得怎样?
生:实在是太慢了!
师:谁来读读,读出慢的
感觉?
(生读,突出了“一小时”时间的长和“五寸半”距离的短。)
师:蜗牛一小时走了五寸半,真是太慢了!
(板书:慢)
师:我们觉得蜗牛走路慢,不过,蜗牛他自己是不是这么想的呢?自己读读蜗牛的心里话。
(师课件出示: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
(片刻,生纷纷举手。)
生:他觉得自己走了五寸半,已经很好了。
生:蜗牛想的和我们认为的不一样呢!
师:大家从哪里读出来了?
生:他认为一小时是“短
短的”!
生:他说,“已经”走了五寸半。
生:最后还是感叹号,很自豪的。
师:你们真是蜗牛的知音呢!对于蜗牛来说,一小时是“短短的”,他能走五寸半挺了不起的。蜗牛觉得自己走路慢不慢?
生:不慢。
(师在原板书“慢”前添加板书:不算)
(师课件出示整首诗:我走路/不算慢/谁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
师:谁来读一读整首诗,读
出蜗牛的自豪?
(生读诗)
师:我听出了蜗牛挺自信的!能不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生边表演边读,读得更加生动活泼。)
【评析:《蜗牛》组诗文字浅显,是“浅语的艺术”,却有着独特的视角和形象的表达,尤其是“我走路/不算慢”这首诗更是颠覆了一般的认知。教学从一般的生活认知:蜗牛走路慢——“一小时走了五寸半”切入,再通过添加词语、变换词语的方式,把学生眼中的蜗牛与蜗牛眼中的自己呈现出来,并通过情境化的诵读进行感悟,激发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转换视角看蜗牛。】
板块二 体验“知道得多”
师:我们听出了其实蜗牛走路不算慢,他的话和我们认为的不一样。这里也有一只蜗牛,他在慢慢地走哇走哇,你看,他在哪儿走?
(师课件出示图片)
生:他在墙上走。
师:他已经从墙上走到了墙的最顶端——墙头上。
师:蜗牛在墙头上慢慢地走。听,他在自言自语呢。
(师播放诗歌录音)
师:小蜗牛说了什么?
生:别的动物快,但是,墙头上有些什么,谁也没有我知道得多。
师:蜗牛慢慢地走,他知道了墙头上有些什么呢?
师:(播放音乐)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做一做小蜗牛,在墙头上慢慢走,边走边看,低头瞧一瞧,这墙头上有些什么?有花吗?有草吗?有叶吗?花儿开了吗?草长高了吗?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再走走,有什么别人没注意到的吗?嗯,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吗?停下来,看一看。再慢慢走,边走边听,耳边好像传来了什么声音啊?再慢慢走,边走边闻……停下来,回味回味。刚刚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师:“小蜗牛们”,睁开眼睛,把你的发现与旁边的小伙伴分享分享吧。
(生同桌交流)
师:分享好啦?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我看到了蓝宝石一样的花,很蓝很蓝。
师:那颜色好漂亮。
生:我看到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生:我看到墙缝里爬出了几只蚂蚁。
师:嗯,墙头上很热闹呢。
生:我看到小嫩芽冒出来了!
生:我看见了蝴蝶在翩翩
起舞。
生:我看见墙头上长出了青苔,摸上去滑滑的。
师:别的动物一定不知道这墙头还铺了青苔绒地毯呢。
生:墙头上有一个鸟窝,里面还有一个鸟蛋。
师:多好啊。
生:我在墻头上,风儿吹着我的脸。
师:陶醉啦。
生:我看见河里的鱼儿在举行舞会。
生:我看见红宝石一样的
花儿。
生:我闻到了一阵阵花香。
师:哇,还有呢。
生:我还看见几个小动物在打架。
师:好玩。endprint
生:我还看见鸟妈妈在喂
小鸟。
师:“小蜗牛们”,我们“慢慢走,欣赏啊”,发现了别的动物看不到的风景、不晓得的故事。蜗牛慢慢走,知道得真多。 (板书:知道得多)谁把你知道的读进句子里?
(生读,突出了“多”。)
师:是呀,你知道得真多。谁再读?
(生读,用自豪的语气突出了“我”。)
师:真的,别人一定不知道,只有你知道。 谁再读读?
(生读,抑扬顿挫,富有诗意。)
师:嗯,先引人思考,后自信满满。
(生纷纷举手读)
师:咱们的“小蜗牛们”读得真好。也带上老师一起读吧。
(师读前两行,生读后两行。)
【评析:板块一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蜗牛明明走得很慢,但他怎么说自己不慢呢?著名诗人、儿童文学评论家樊发稼指出:诗是需要想象的。缺乏想象的诗,就像苍白的纸花,没有色香味,不能吸引蝴蝶和蜜蜂。而诗歌教学也必须关注想象力的培养。这一板块的教学就是利用文本空白之处,营造情境激发想象,进一步走进蜗牛的内心世界。教师用舒缓的音乐、语言的描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被激活了。“慢慢走,欣赏啊!”这一颇具高度的哲思,伴随着学生的言语活动而扎根于孩子的心中。】
板块三 理解“为了交通
安全”
师:蜗牛说的话好有道理呀。听,另一只蜗牛也来说话了。
(师出示:不要再说我慢/这种话/我已经说过几万遍/我最后再说一次/这是为了……)
師:谁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这是为了——这只蜗牛走路慢是为了什么呢? 猜一猜。
生:这是为了看风景。
生:这是为了看花草。
生:这是为了在墙头上欣赏风景。
生:这是为了发现更多的东西。
生:这是为了比谁都知道
得多。
师:这慢慢走是为了欣赏更多,有不一样的吗?再猜。
生:这是为了快乐。
生:为了不让别人笑话我。
生:为了让好多人和我交
朋友。
师:蜗牛心里多希望大家理解他、喜欢他!大家猜了好多。这只蜗牛说,这是为了——
(师课件出示:交通安全)
师:哈哈,没想到吧?这只蜗牛眼中,交通安全可是头等大事。(师板书:为了安全)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生:慢慢走,才能让别人看清我,那样就不会撞到我。
生:走得慢才不会被别的动物撞到。
生:走得太快了自己会摔跤。
生:走得慢才能发现危险,
才来得及躲开。
生:走得慢当然有道理!宁可停一分,也不抢一秒。
师:你看,交通安全这么重要,有人却不知道,还总是说,小蜗牛,你走路真慢!小蜗牛可急了,谁来读?
(生朗读,读出了生气、委屈、着急的语气。)
【评析:“这是为了交通安全”是这首诗的妙笔点睛之处,充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趣。教学中让学生边猜边读,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链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验蜗牛慢的心思,建构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蜗牛形象。思维的激荡,情感的认同让学生在阅读猜想中发现了自我,悦纳了“蜗牛”。】
板块四 创写万物心语
师:之前啊,我们都觉得蜗牛走路太慢了,其实他有他的心里话。(板书:蜗牛说)台湾诗人林良先生听懂了他的心里话,写成了我们刚刚学习的这组诗——(出示《蜗牛》组诗)。
(生分组读组诗)
师:怎么样?蜗牛的心里话之前大家没想到,现在觉得怎样?
生:有趣。
生:好玩。
生:还包含了道理。
师:是呀,蜗牛的话让大家想不到,却又特别有道理,有意思!小小的蜗牛有他的心里话,大大的狮子也有他的心里话。
(师课件出示《狮子》部分:大家嫌我头发乱/大家说我懒/其实我不懒/只是……)
师:我们来接着想一想,说一说。看谁想的不一样,又特别有道理有意思。先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只是我要捕猎,顾不上头发!
生:我要巡视领土!
生:我要处理很多事!
生:我要守护家园!
师:狮子很忙,顾不上自己的发型,有道理。有不一样的解释吗?
生:我生来就是这样,根本不好梳整齐。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
生:其实这是我做的最拉风的造型!
生:这是我的特别造型,多帅气,多威猛。
生:是我要装成草窝,好抓住小动物!
师:没想到这是狮子的精心设计。其实,《狮子》也是林良爷爷写的。谁来读读?
(师课件出示《狮子》全文,一生读。)
师:大家想得和林良爷爷写得一样妙呢,我们也可以是小诗人哦。其实不只是蜗牛、狮子这些动物有他的心里话,自然万物都有它的内心。林良爷爷还写了《沙发》《稻草人》,课后读读吧。当然,小诗人们,我们还可以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身边的事物。想想他们有哪些心里话,把它写下来吧。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
【评析:“自言自语”式的童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将此类诗的阅读延伸至课后,实现童诗阅读的深入。发现诗的奥妙,说说狮子的内心,将思维的窗户进一步打开,视野走向丰富广阔,让诗歌阅读与创作自然连接,用课堂教学播下诗意的种子,相信能使儿童思维的土地上绽放出缤纷的花朵。】endprint
【总评】
这一课是很好的自主开发教材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开发的生活视野。在一般人眼中,蜗牛就是慢腾腾的代名词,慢得让人发笑,让人嫌弃。而在林良先生的诗里,却有着和常人不同的发现:蜗牛慢可以知晓很多墙头上的风景,慢是为了交通安全,一小时走五寸半对蜗牛来说已经是很快了。林良先生的儿童组诗《蜗牛》让蜗牛“自言自语”,道出他的心声,读来饶有情趣又富有哲理,令人久久回味,这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生命的不一样。那些写字慢的学生、长得胖的学生、声音不响亮的学生……不一样的生命别人能悦纳他们吗?不一样的生命能悦纳自己吗?在现实中有点难。
这一教学是薛老师的自主开发内容,选择这一文本以及在這一文本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共生”理念——对学生学习成长中不一样的发现、理解、呵护与引导,让我们对悦纳不一样的生命、悦纳不一样的自我增添一份信心。
二是学生思维的不断打开。优秀的儿童诗是创造的艺术、哲思的海洋。《蜗牛》组诗在道出了蜗牛的心声中传达出快慢相对、万物皆需理解的哲思。好的语文课堂也不仅是语言的课堂、情感的课堂,还是思维的课堂。语文的学习若是缺少了思维的参与,便是苍白的,也是无趣的。本课的教学既顺从了诗歌的特点,又把握了教学的需要。关注学生思维,追求言与意、读与写的和谐共生。课堂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转换视角,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受蜗牛的慢与不慢。接着,营造情境打开学生思维。教师让学生走进蜗牛的世界,想象墙头有些什么,体验“慢”的美好。然后引导学生边猜边读,激活学生的思维,理解蜗牛慢的原因。从颠覆认知、深入体验到激荡思维,蜗牛的“慢”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打开思维,走进狮子的内心,想象其独特而又合理的自白,以后再读到这类诗、写这类诗也就自然而言了。这些是激发思维的丰富性和广阔性的有益尝试。
三是言语视角的不断丰富。我们教低年级学生学习说话、写话,总是着眼于学生的言语技巧,希望学生写出优美的文学性语言。在教学中,教学生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认真观察和渲染细节等,其实这是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是一厢情愿的拔高,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怕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两个启发:一是换一个视角走进大千世界,可能呈现的就是另一个世界。我们不要总是让学生要么理智,要么天马行空,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泛灵心理去把握客观的世界;二是学生说话、写话的语言与平时说话是不一样的,采撷日常的语言也可以成就美好的诗篇。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