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朝 李树林
摘 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文章表示: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发展迅猛,在繁荣恢复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人口、方便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收益率低、生命周期短、应对市场能力不足、死亡率高等问题。为更好地推动河北省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小微企业发展路径,并辅助于政策建議。
关键词:小微企业;政策建议;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19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118
近些年,小微企业的数量发展迅猛,在繁荣恢复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人口、方便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资金、管理水平等历史条件制约,河北省小微企业多数属于科技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加上运行成本走高,经营仍不乐观。另一方面大部分小微企业营业额较低,对当地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贡献较低,单个小微企业对GDP的拉动有限,因而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相应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一、河北省小微企业发展路径
现阶段,河北省的小微企业绝大部分处于小且弱的状态,总体上说,小微企业发展路径有两条:一是由小且弱变成大且弱再变成大且强,先通过一些扩充人力物力,抢占市场等方式,使企业的规模变大,再提升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让企业收获更高的利润。二是由小且弱直接变成大且强,这条路径比较艰难,需要同时兼顾规模的扩张与经营效益的提升。
(一)农业小微企业发展路径
2014年,河北省总人口达到7383.75万人,其中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3.03%,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初中文化及以下的人口占77.34%,说明河北省劳动力的知识文化素质还是偏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省就业人员4202.66万人,登记失业人员38.30万人,还是有意愿就业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农业小微企业对于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不太高,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劳动力素质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农业小微企业。河北省本身也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地方气候等自然条件,大量发展绿色农业,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如灵寿县的核桃;赵县的雪花梨及衍生的旅游产业;易县的无公害柿子;满城县的草莓;承德市中药材花海旅游观光养生示范区;太行山、燕山食用菌产业带等。同时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与各地区高校、林业局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第一产业。有实力的加工业可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建完善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劳动力的充分运用及发展第一产业的小微企业。河北省已确定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着力培育5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小微企业可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
(二)加工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路径
对于加工制造类的小微企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尽量在产业链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升级转型的发展路径如下。
1.产品升级或制造工艺升级。产品升级指的是企业产品由原来的低档往中档,中档往高档发展的方式,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改进现有的工艺水平或者生产制造设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使生产工艺细化,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这条路径系统风险较小,不会对企业造成大的冲击,对于综合实力比较弱的小微企业,升级转型比较容易且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向产业链上游或下游调整并进行适当的产业转移。由于中间的加工制造附加价值最低,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向产业链的上游或下游迈进。农产品或食品的加工制造业,可以向生产农产品的集中地靠拢甚至自己承包农民的土地来进行农产品的统一种植等;加强产品的设计,对于一些儿童玩具或生活用品,创新思路设计出更加完善的产品,从而抢占市场,提高利润率。创新下游的营销、服务方式,充分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运用“互联网+”拓宽或缩短营销渠道,建立直接供销关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附加价值。
3.跨产业转型升级。由总体附加价值低的产业1进入到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2,基本上就是放弃自身经营很久的行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这需要小微企业有很高的抗风险能力且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很完善。最近几年,河北省雾霾严重,需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在资金、人力等都符合的情况下,可以向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靠拢。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大多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家要有极大的冒险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建筑业小微企业发展路径
建筑业小微企业虽然相对于其他行业发展较好,但是仍有很多不足。建筑业的小微企业基本上是只有施工队伍(从业人员不稳定、劳动者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才、科研能力、人员的系统培训、勘察等能力;企业本身的积累不足,缺乏精品意识与工匠精神,致使建筑工程的质量不高。这使得建筑业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效率低且缺乏生机活力,抵御风险能力差,严重影响发展壮大。鉴于此,建筑业小微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集团,可以走“小而精、小且专、小并活”的道路,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首先,保证拥有一个稳定的团队,包括市场开拓,设计研发,技术勘探,施工团队等,这也需要一些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去到一些小型企业就业施展才华;其次,如果是实力稍强的小微企业,可以自主研发设计一些小的工程,充分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建筑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数据流通和协同工作,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有效促进和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如果是一些实力不太强的小微企业,可以紧密围绕大企业大集团,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些大工程由大企业负责,其中的小项目可以由小微企业完成,这样通力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完成;最后,建筑业的小微企业不必非要固守施工建筑,也可以向装饰装修装潢适当转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动河北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政府应从总体上把握大局势,实际中起引导作用;要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积极辅助它们成长。
(一)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政府支持和服务体系。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国家包括地方政府在内都没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机构。应该加强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服务意识的建设,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要积极为小微企业初创者提供策划咨询等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等。
加大小微企业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跟踪监督已经发布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评估政策执行效果,以便进行及时调整。利用生产函数从弹性分析和供给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得出对小微企业实行定向减税,可以促进就业和发展。增加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投放,用于支持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技术改造、产品管理和营销结构调整、自主品牌培育、企业转型升级等,加速小微企业的发展进程。
(二)着力打造小微企业崛起的小环境
在经济大环境一时难以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转换视角,举政府之力,在打造小微企业发展的小环境上求突破。其一,在经济小环境上寻求突破。譬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的廊坊、京津保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其二,重点打造开发区、园区发展小环境,使之成为全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创业研发中心。其三,强化规划功能,在营造低成本上下工夫。譬如汕头的松山湖开发区,地处广东发达地区,但由于规划科学、到位,开发区距离市中心20公里,在一片荒山上,中间用快速公路连接,且面积70多平方公里,孵化区、总部经济区、生产区分工合理。而石家庄化工园区,紧贴东二环,面积只有10多平方公里,结果地价比松山湖开发区还要高,且没有什么空间。
(三)改变思维,在创新融资思路上求突破
如今是信息与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互联网获得资金支持新方式将成为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主要增量部分。首先在稳定住传统的向银行借贷资金不减少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与思路,在众筹、互联网+、微贷等方面求突破。建立健全政府、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协会机制,共同关注小微企业的贷款投向。一要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积极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向信用度较高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二要大力发展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自主作用,搞活金融市场的活力;三要關注民间借贷,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民间借贷融资的制度规范、程序管理和风险管控等,帮助其逐步走上正轨,有合法的手续。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以及社会发展对小微企业提出的高要求,2015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施行“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河北省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一计划。它的实施将会用到各种前言的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化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迅速发展所需资金,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新金融环境。
(四)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大众文化
要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商业文化。不仅要推介、宣传传统美德的表现;更要推介那些在新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新精神。新常态条件下,要将我省涌现出的优秀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老板、职业经理人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使他们的创业经历有人学、创业方法有人模仿,为小微企业崛起形成良好氛围。目前很多省份的媒体在宣传推介市场经济创业人才上不遗余力,如浙江电视台有“浙商”栏目、上海电视台有创业栏目,他们都已经打造成为全国的名栏目,甚至贵州电视台也有创业方面的栏目,我们河北要积极跟进,报纸、电台、网络要强化这方面的推介宣传。
要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意识、新思维。尤其改变年轻人的求安稳的思想,鼓励年轻人敢冒险、敢尝试,要不怕失败。还有融合思维、互联网+思维等,从而形成一个人人敢创业、能创业的小微企业崛起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周评.小微企业发展的困惑与自我发展的路径[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2] 彭鹏.对小微企业减税促就业的供给侧理论探讨[J].学术论坛,2014(10).
[3] 姚星垣.小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因和路径[J].企业经济,2012(9).
[4] 谢作渺,宗诚刚.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21).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