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昱
摘 要:本研究以武汉远程区马赛村的留守儿童为调查样本,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提出了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105
当前,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不断涌入城市务工,我国很多农村中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一方面他们正处于身体、智力、情感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享受和得到来自自己父母的呵护、教育以及引导,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三观上的偏离以及个人人格、心理发展的异常情况。所以我认为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选择样本:
我们通过前期调查与研究,我们决定选择武汉市侏儒镇马赛村来作为我们的调查地点。
马赛村位于武汉郊区侏儒镇西端,全村辖7个小组,人口1600人,其中有900多人常年外出务工,有几百名留守儿童在村中与老人为伴。而村里的一所名为“小春燕”的幼儿园,承担了村中大部分留守的幼儿的保育工作。我们的研究样本都选自这所幼儿园的孩子。
访谈与问卷调查:
马赛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状况调查具体通过访谈的调查方法,主要针对该村的留守儿童以及在家留守的老人和部分教师进行访谈,通过逐一访谈来了解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心理健康等问题。此外,在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我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些抽样的问卷调查,还召开了一些小型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了他们的心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通过构思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被试儿童的教学以及游戏活动,并在这些开展的项目中做好各类数据分析,分析可能给他们心理反应带来负面性影响的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性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后,这里平时念小学的有150多人,幼儿园的有50多人,在所接触到的100多名儿童中,其中有80%的儿童是留守儿童。据调查问卷统计,在马赛村春雷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年龄都普遍偏小,主要分布在10岁以下,其中4-10岁的留守儿童占全部幼儿园留守儿童的70%,而且在性别构成上,留守儿童男生也是多出女生12个百分点。
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普遍存在亲情隔离
他们中有许多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产生怨恨父母、远离父母,对父母更是缺乏交流,严重的还存在着与人交往上的障碍,无法与人建立深层的关系。在被调查的50多名留守儿童中,当我问到他们最想念的是否是爸爸妈妈时,都说非常想念,但是又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孩子们的神情都很失落。而只有极为少数的爷爷奶奶还能够熟知教育孩子的方法,大多数老人都只扮演“保姆”的角色,照顾孩子的吃穿住,至于孩子有什么想法,最盼望的是什么就不管了。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老人要么骂粗话脏话,要么下手痛打一下,没法的就只有放任不管。
(二)普遍存在生活习惯不良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家长的管教,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他们时常出现睡懒觉、吃饭磨蹭、拖沓、懒散等问题,还有甚至不注重衣着,一般不容易听从成人的教育和指导,相当一部分孩子会起床不洗脸、不刷牙、晚上不洗澡、吃饭不洗手、生活作息不规律、体质弱、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三)普遍存在情绪激动
在和我接触的一些留守儿童中往往会出现了情绪稳定性差的孩子,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生闷气,乱扔东西,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特别是他们遇到不顺心时,表现出情绪抑郁,还有的出现暴躁情绪,呈现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状况。小学阶段是留守儿童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个阶段的监护人尤其是老人,一方面都很溺爱他们,助长了他们的任性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个人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比其他孩子要迟缓一些,这也是造成他们以后会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主要原因。现在由于这些留守儿童的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以及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加重了他们对教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人格扭曲的隐患,长此以往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不利。
(四)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很差
留守儿童中有许多孩子因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或缺乏有效地帮助和监管,在农村中小学中表现最为突出。在被调查的50多名留守儿童中,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10人,比率不足5%。还有一些留守儿童明显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突出,上课不能不专心听课,作业字迹潦草、马马虎虎等问题,他们和同学之间也缺乏交流,学习中也不主动请教问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失去学习信心,造成了学业成绩的下降。
(五)普遍出现道德品行缺失
这些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普遍产生孤独无依无靠的感觉。他们在家都不太尊敬长辈,出现好逸恶劳的不良品行。在学校也没有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个人自控能力较差,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目前农村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已俨然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当然也存在着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
首先,各村、组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或者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学习和家庭经济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将调查信息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健全能反映其进步与存在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以便实行动态跟踪以及进行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可以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库,然后根据档案记录情况进一步开展好工作。
其次,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搭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微信朋友圈,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视频连线、召集家长互动等方式,搭起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与孩子及教师沟通的桥梁。通过这样直接的联系,家长能及时了解掌握自己孩子的状况并进行有效地交流。
最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培训。通过增设一些自我关爱的课程内容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地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3-29.
[2] 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74.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