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2017-09-22 18:24胡旭云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胡旭云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原生动力。在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改革中,我们也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思考,真正掌握数学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锤炼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40

一、充分尊重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只有满足被爱包围与受尊重的需求,人民才会感到在社会中有价值、有能力、有用处,就会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强烈意愿,迸发出不断创新的精神火花。”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全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就会营造出轻松愉快、率真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不会感到压抑,不会感到被教导,不会感到被牵着鼻子走,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求索的主动性。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在思考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及时予以肯定和称赞,对学生跳出课本、课堂的思维想法予以适当引导,学生就会感到创新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们在受到鼓舞后,就会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发散思维,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由上,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主体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在教学中致力运用启发学生一起思考的教学方法,在生活中也要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启发创造性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想法,定期、不定期地当着全班同学进行表扬,引导大家发现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新想法、新点子,要立即进行全方位地解读,为他们全面解释清楚,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收获创新思维的成果。

二、鼓励质疑问难,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明代有位学者叫陈献章,他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起源于发明者提出的疑问。疑问是思维的驱动力和发现问题的钥匙。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会对听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请教,请教师再次进行讲解,这是创新意识最基本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有些学生还会立足教师讲解的内容,对其展开发散联想思维,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和意见建议,从而实现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升,这也是学生拥有创新意识的表现。

因此,在授课中,要热情地响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看法,认真解答有关疑问,采取各种奖励方法激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多考虑相似性和可行性,引导他们大胆主动地质疑问难,点燃新思维的火花,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与发现者。比如,我在讲授《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的概念,使学生大概知道它们是多大面积,然后我会让学生在身边寻找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有哪些。学生瞪起发现的眼睛,很快地进行观察和对比,有了新的思考:“老师,我的指甲盖是1平方厘米”“我们的每只眼睛大约是1平方厘米”……虽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有的表达不准确,我并没有对他们的问题置之不理,而是适时引导他们正确进行比对,选择合理的测量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在答疑解惑、相互交流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创新思维得到保护和发展。

三、推行开放尝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放性题目是存在很多种前提和可能性,或存在很多种思考角度,没有固定唯一答案的练习题。它要求学生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发散思维,进行全面、创新的思考,采用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对学生多布置开放性题目,就能督促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多去思考各种可能性,得出创新的答案。同时,发散性题目通常非常新颖有趣,也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增强学习知识的乐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设计合理的、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断强化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讲授《倍的认识》这堂课的时候,我们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圆形个数是三角形的2倍,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尝试创新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两种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努力体现自己的拼摆和别人不一样。这样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在不断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他们拥有创新精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拥有创新能力。有学者指出,能力会随着知识的传授“降临”到学习者身上。其实,这是非常片面和不充分的。填鸭似的知识传授模式,让学生生硬地掌握了科学知识,但是却没有掌握发现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本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己努力求索,真正理解和全面把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解析技能,从而得到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在教学中,对我们讲授的知识点,要积极主动地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自己去探求出最后的结论。而且,不仅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也应当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后,我带领学生在学校操场走1千米,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体验1千米的路程。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有所感悟,实践能力得以锻炼,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综上,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被肯定的欲望,熱情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质难问疑,尽可能多的进行开放性题目的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全方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世芬.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1(9):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