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递进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9-22 18:22李小桃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李小桃

摘 要:教学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创新是教育的主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科学分层,有的放矢,层层递进,充分体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培养,从而整体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水平,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递进;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35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们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加特长、人脑加电脑、情商加智商的全面发展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分层递进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涵义

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别,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不同组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他們求知的兴趣,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全体性教育思想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个别精英的教育,而是为提高全民素质的素质教育。因此,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特点之一。当前数学教学模式综合化发展不仅体现在多种模式的综合上,而且体现在实施目标的全方位上。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主干学科,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地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服务,这是素质教育赋予数学教学的使命。

(二)主体性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从主体教育角度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摆脱教师的“教”,从而走向独立地、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努力实现“个性化”“个别化”与“集体化”的最优组合。这是主体性教育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分层递进教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再创造”教学原则

弗赖登塔尔认为教学过程的重点应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到学生的活动,从感觉效应转到运动效应,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教学不仅是知识复现,而且也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应从“掌握性教学”转向“创造性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活跃、自由、富有创造欲望的状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结论。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

分层递进教学应先了解学生的学情、智商、情商等,然后按照不同层次分好组别,选好组长,再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激励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从不愿学、强迫学到学会,而且变成会学、乐学。

下面以《球的体积公式》为例谈一谈该模式的实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特点,可将本节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来处理。

(一)第一层次的教学

该层次是较浅层次的教学,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最基层的目标,它是教材中概念、公式或定理等知识的传授和分析论证的过程。在《球的体积公式》教学中,先让学生联想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来猜想球的体积公式,再通过试验来验证猜想,然后证明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球的体积公式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猜想、类比等思想方法。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本节内容到此为止,已基本达到了大纲要求,但没有挖掘出教材潜在的教育功能。

(二)第二层次的教学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在第一层次的教学中,“只是把做好的饭拿出来,而没有做饭的过程。”(华罗庚语)在利用祖唯原理证明公式的过程中,参照体是如何选出来的?它为什么这样选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参照体?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于学生的疑惑中,解决这些问题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所在,是较高层次的目标。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暴露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真正挖掘了教材的教育功能。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通过挖掘参照体形成的思维过程,即截面面积特征分析→各部分几何体的构造→参照体的形成。学生在构造中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活动,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创精神,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创新的欲望。

(三)第三层次的教学

第三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升华,是学生由“再创造”走向“开拓创新”的过程。第二层次教学结束后,学生思维正处于积极亢奋状态,他们在积极地思索着、讨论着,除了圆柱、圆锥外,其他的柱、锥行不行?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来推导球的体积公式?由于有了上面构造几何体的训练,学生通过探索、尝试及教师的引导,完成了由“旋转型参照体”到“多面型参照体”的构造,得到了一个美妙的结论——与半球等积的参照体有无穷多个。这对学生来说,是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内化,是他们探索后的新发现,这无疑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高层次培养。

三个层次的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整个教学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初步的极限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继玲.中学数学,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120.

[2] 沈韬.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6):45.

[3] 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45.

[4] 叶富军.自主学习,分层数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8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