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2017-09-20 10:54华建伟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读写结合

摘 要:我们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只是开展纯粹性阅读教学,未能够引导学生及早地确立读写结合学习意识,也未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阅读积累写作素养的学习方法,最终不利于学生提升整体语文学业成绩。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强化读写结合策略,让学生们感受到读写结合的必要性,从而驱动树立学生为写而读,为了写好认真读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策略

基于语文是一种人们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这使得口语与书面语言并存不可分割。然而,在我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却忽视了读写的辩证关系,过于开展纯粹性阅读活动,致使学生缺乏阅读学习的动力,也不利于学生开拓语文学习思维。因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借助生动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閱读教学活动中强化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 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节选的各类体裁文本无不是来自于不同地域和时代的名家名作,一些名作之所以广为人们流传和推崇,就在于这些名作无论从遣词造句,还是从意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精于凝练和酿造,不被时代所掩埋,而是越发拨动人心弦滋润人心田,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催人奋斗向上。对于文化市场化和多媒体商业化成长环境下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教材节选的文本是阅读材料绝佳之选,他们不再担忧受到不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而是能够自由地阅读这些名家名作,随着阅读的扩大和深入,小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而且潜移默化地就受到名家名作中的写作思路、技巧和立意等影响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素养,那么,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必得到有效提升。

(二) 有助于开阔学生写作思路

一篇佳作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给予人愉悦的心理体验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佳作创作者的词语精妙应用、文本组织严谨建构、细节性设置、情感巧妙嵌入、高远立意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获得的。一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全面地深刻地剖析某一精品佳作,就可能逐渐地启迪学生的认知,点燃他们写作的智慧之光,帮助学生打开一扇其以前所不能够触摸到的写作大门,那么,学生下笔无物和难以下笔的写作困境就得以化解,最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强化读写结合的策略

(一) 抓住阅读文本重点词汇,适时训练,强化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感觉到词穷或者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语来精准地表达意思,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抓住阅读文本中重点词汇或者新生词汇,适时训练,强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强词造句能力。

例如:在进行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看海》这一阅读教学活动时,首先,为了调动起学生参与《看海》这篇文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有意识地询问学生:“在大自然中,大海总是给人一种宽广、无边、神秘和美丽的感觉,那么有多少同学看过海?”一些看过海的学生,纷纷发言回应自己对海的看法,而另外一些同学表示没有看过海,想认识海和了解海。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趁机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主地阅读《看海》这篇文章,学生一改以往情绪不高的现状很快去阅读去随文本看海。而后,语文教师并不面面俱到地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从头到尾地详细讲授文本内容,而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取重点段落向学生剖析文本的精华,尤其是,语文教师选取这样的重点句,比如“你可以看见海水像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拥到了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向学生设问:“从叠拥盖三个动词,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能不能进行仿写句子”。学生陷入沉思对这三个词语进行顿悟,不久就意识到这个三个动词用得很精妙,把大海的温柔、持续不断传神般刻画出来。随后,学生们就写下了这样的仿照句“你可以看见雪像羽毛一般一片叠一片,一片已经被风吹得拥在草叶上,接着第二片雪很快盖在第一片上,不仅小草就不见了绿”。为了强化学生对关键词语的领悟和应用,语文教师又选取阅读文本中的“踊跃、跌跳、翻滚”词汇,让学生们用比喻句型进行造句。基于学生已经在阅读文本中对这些动词进行了深刻体会,致使他们又快又好地把包含这些词汇的比喻句写出来,这大大超越了学生们日常写作用词水平。最后,针对新生词汇前赴后继,语文教师指出结构是A( )B( )结构,带着期盼性的语气让学生们展开联想搜寻这样的结构还有那些词汇,学生们得到了鼓励很快想出类似结构的词汇“左顾右看、前仰后合、上宽下窄……”,对于学生们的表现,语文教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告诉学生们只要用心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词汇,他们的写作就会达到辞藻华丽的水平。

(二) 挖掘文本深厚意蕴,善留文本空白,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能力

其实所节选的每一篇文本背后都蕴藏着作者的深厚意蕴,只是作者没有那么直白表达而已,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更为文章创意的出彩点。因此,语文教师要挖掘文本深厚意蕴,擅留文本空白,例如:在进行《鹬蚌相争》这篇文章阅读活动时,语文教师让学生从这篇文本的结局去思索鹬蚌相争的启示,启示中让学生去想象人们应该怎么做避免鹬蚌相争的可悲结局,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站在鹬蚌立场以不同的思维来进行相互活动。随着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思维引导,就打开了学生们宽阔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浮想联翩和思绪万千具有很多语言需要表述,这就改变了学生以往写作心中无物的困境。

三、 结语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并强化读写结合教学法,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深化革新的本然性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辩证法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更是小学生渴望开拓思维高效学习语文的个体性诉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引导了学生读写结合学习方法,才能够在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快速培育他们的写作素养,也才能够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青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3):114,117.

[2]周燕琼.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语文课内外,2018(1):177.

作者简介:

华建伟,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读写结合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